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改革,要“克服一切严重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商业体制改革一定要保证消费者利益不受侵犯,要使人民群众叫好,这是改革的一条根本原则。因为,国营商业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商业,生产资  相似文献   

2.
“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我国社会主义商业是以组织商品流通为主要职能的物质生产部门,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也必须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商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一、高校出版社选题策划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中国的出版事业是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在设计选题、进行选题策划时,必须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首先要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服务的出版方针,自觉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此外,还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4.
杨菊华 《开放时代》2022,(6):54-71+6
通过系统回顾中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托育服务诞生于五四运动后的风云际会之期,成熟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式的举国体制之时,解体于政府意志让渡于市场效率的社会大变革之机,重生于千年未有之人口大变局之际。提供托育服务既是践行妇女解放这一道德性价值,更是基于“为了革命”“为了生产”这一工具性需求;当人力资源剩余,女性劳动力价值减弱且其生儿育女的责任被视为企业发展障碍和社会负累之时,“为了更好地生产”的市场规则遮蔽了性别平等的国家话语,社会化托育服务退场,育儿责任再家庭化。进入新时代后,托育服务的工具性价值重新彰显,被视为实现人口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有效举措。始于“为了生产”,归于“双重生产”目标的托育服务,因对女性劳动价值和生育价值的不同认知,经历了一个螺旋式的轮回。  相似文献   

5.
集体所有制商业(包括集体饮食业、服务业和各种修理行业,下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活跃城乡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国营商业的有力助手。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集体商业遭到严重摧残,使人们对集体商业的性质和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什么“作用不大”论,“倒退”论,“低一等”论等等在一些人当中流传。为了正确认识和更好地发挥集体商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必要对集体商业的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一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国资"的产权归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全新定位,也是一个完全可以用实践检验的立党原则。 从振聋发聩的改革者宣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拨乱反正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再到奠定新世纪指导思想的“三个代表”,贯穿着一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主线。为了在第三步  相似文献   

7.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庄严地载入了我国的宪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巨大杠杆。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我省农村商业的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和作用下进行的。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商业活动,也是如此。这样,商业才能体现它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实现它为生产、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基本任务。这说明,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南省新野县农村信用联社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大力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支柱产业发展为重点,实施了“富民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社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服务经济建设十佳单位”、“服务棉花生产先进单位”、“服务蔬菜生产先进单位”、“服务畜牧业发展先进单位”、“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决定金融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新野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什么时候农村发展快,农村信用社也就会有较快的发展,就会有较高的效益。离开农村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0.
一、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和原则。中国共产党公开申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我党一贯倡导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广大人民群众。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最深刻根源,在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文艺工作者只有深人到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之中,才能认识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和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情况,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切实改进商业工作,……充分发挥商业在促进生产、引导生产、保障供给、繁荣经济中的作用。”这里,把社会主义条件下商业对生产的反作用概括为促进作用,并提到引导生产的高度,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十五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意义。”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统一于“科学”的领域中,与教育并列,共同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并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高度强调其重要性,这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是第一次,充分说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央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主义商业,是生产和消费、工业和农业之间的纽带。它的基本任务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近年来,在“农业发展我发展,我与农业共兴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商业工作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在全国上下重视农业,加强农业,各行各业纷纷向农业倾斜的形势下,商业部门更应该把支援农业当作头等任务来抓。农业的稳定发展,是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的基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后期商业发展水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商业定义出发 ,明代中后期商业发展水平很高 ;但从商业功能的角度出发 ,为扩大再生产服务的商业还相当有限 ,为简单再生产或生活消费服务的商业仍是商业形态的主体 ,商业在实现资源配置、协助完成生产过程等方面的作用相对弱化。这种“繁荣”的商业实际上是一种低水平的商业 ,它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核心。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经济效益,必须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为前提,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事商业工作的职工与消费者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关系。社会主义商业是建立在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新型商业,国家、集体、个人、消费者四者利益是统一的,这是与资本主义商业在本质上的区别.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决定了在经商活动中,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体现发展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的决议中指出:“人民公社发展生产的正确方针应当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勤俭办社的原则,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因此,正确地认识和自觉地利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问题。在这一方面,长期以来,学术界曾展开广泛的讨论。在最近出版的“经济研究”1959年第一期上,王思华、王琢、戴园晨、吴敬琏、纯音、迪文、修霖等诸同志,对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分别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值得重视的见解。我也想趁讨论的机会谈几点处浅的认识,借以求得大家的批评和指教。我认为,要想弄清楚同一所有制内部交换的性质、商品交换和产品交换区别、以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质和消亡等问题,其关键在于明确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必须保存商品生产。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保存商品生产主要是由于存在着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和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商品生产是为了交换、为了通过市场买卖而进行的一种生产。在一定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我体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实现生产目的的手段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实现生产目的的手段之间,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一致的。这主要是指“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18.
一、艰难的嬗变:从“文化宣传事业”到“文化产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一论断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所谓文化产业,就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提供文化服务的产业。其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等精神需要。“文化产业”一词在西方首次出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用以概括大规模、大批量、工业化的文化精神生产的特点,而在我国,“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正>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粉碎“四人帮”以后,经济理论界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批判了“四人帮”散布的否认物质利益原则的种种历史唯心主义谬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观,这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近几年,党和政府认真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对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种意见,错误地认为我们强调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就是提倡人们“一切向钱看”或者必然会导致人们“一切向钱看”;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既然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一切向钱看”就是理所当然的,就不应当反对。这两种观点,都是把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同“一切向钱看”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澄清思想,明辩是非。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在上海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他们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制造理论根据的。为了适应这种反革命需要,书中炮制了一个荒谬反动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以历史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臆造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二重性”为出发点和黑线,以对“资产阶级法权”的胡诌为媒介,歪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以论证“党内资产阶级形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为基本任务,为“四人帮”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