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祁雨沟地区爆发角砾岩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系地质矿产部“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的ⅥA—4课题,由河北地质学院具体负责,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及主攻方向是:“调查研究工作区内爆发角砾岩及其含矿性,深入研究爆发角砾岩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总结该类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探索并恰当评价工作区内矿床的成矿远景,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2.
南沟脑钼多金属矿区位于燕辽钼(铜)多金属成矿带上。基于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中AS25综合异常的勘查,研究区完成了1∶1万地质填图、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槽探、钻探等勘查工作,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深入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确定南沟脑钼矿成矿类型为热液脉型矿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论文基于研究区成矿一手资料,总结了找矿标志与成矿规律,并指出找矿方向:继续在花岗斑岩体(γπ_(52))周边区域找寻热液脉型矿体;花岗斑岩体(γπ_(52))富集钼成矿元素,不应排除寻找斑岩型钼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部项目办公室安排,于1988年8月5日在院召开了《祁雨沟地区爆发角砾岩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评审会。评审会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学院、陕西地矿局(秦巴金矿科研办公室)和河北地质学院的8名高、中级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该项目系地矿部“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的ⅥA—4课题,由我院负责,河南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大队参加。我院先后参加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部狼山—渣尔泰山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的多金属成矿系列。本文运用综合信息成矿控矿构造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了该成矿系列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引进了适合多矿种成矿系列找矿靶区定量预测的数学模型—多维加权特征分析,指出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 LS 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论述了矿床的矿化特征及其与构造、蚀变分带的关系,着重对载金黄铁矿和自然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矿物学研究和成因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金矿床属于与玲珑花岗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因观点,并总结了找矿标志,这对区内成矿预测和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NW向、NE向两组断裂形成的格子型构造总格局,严格控制了冀北地区金矿、铅锌银矿的空间展布规律,控制了该区地球化学场和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NW向、NE向断裂构造,是本区主要成矿控矿断裂构造,特别是NW向断裂构造,它横贯全区,控制着整个铅锌银矿、金矿的地质成矿规律,成为该区的一大特点,也是解决该区预测找矿问题的焦点。NW向、NE向断裂构造交汇处,多为金矿、铅锌银矿矿化密集区。本文从地质、物探、化探等不同的角度对该区断裂构造成矿控矿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下一步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张家营银金矿位于张北县东北部,地处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康保—围场深断裂与尚义—隆化深断裂所夹持的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配置齐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与张北蔡家营铅锌银典型矿床具有相似性。论文以张北县张家营银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物化探特征、矿体赋存及品位变化情况的分析,研究其成矿、控矿地质条件;通过与蔡家营铅锌银矿典型矿床进行对比,进一步总结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标志,探讨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问题,进而对其找矿前景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地质总局关于“前震旦纪变质硅质铁矿的分布、富集规律与找矿方向、找矿方法的研究”课题的要求,我系部分师生组成了冀东铁矿专题组,在冀东地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对迁西-遵化一带前震旦纪变质硅质铁矿进行研究。于1975年至1976年两年间,与河北地质十队、河北地质八队协作,先后在迁西县洒河桥-龙湾一带及遵化县石人沟矿区及其外围桃园-张庄子一带(图1)进行了粗浅的研究。通过对上述两个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金矿成矿机制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研究,利用灰色多维预测有关原理,分析了区域地质地球化学扫面找矿和金矿深部及外围找矿两种新对策,并用实例展示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地质找矿理论方法发展的同时,指出了传统找矿方法的局限性。随着找矿预测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普查找矿互作的深入开展,找矿系统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笔者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透视当前预测找矿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目前应研究的课题和任务。一是进行各种找矿方法信息第二次开发利用和不同找矿环节信息转换问题的研究;二是进行预测找矿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能控性的研究;三是进行现有各种找矿方法、信息系统整体性的研究;四是进行找矿预测模型和普查找矿准则的研究。地质找矿理论方法趋于整体化,找矿技术、信息的应用趋于综合化,信息第二次开发与找矿靶区预测趋于立体化是客观要求和必然。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运用综合信息的方法,总结了山西省地层、岩浆岩、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的统计性规律,指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应院长阎凤鸣的邀请,国际数据中心地学分中心中方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成矿远景区划室主任、我院客座教授朱裕生先生于1991年10月15日—16日来我院作了为期两天的学术报告。报告回顾了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分析了地质找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指出了为争取地质找矿的突破,应深化新一  相似文献   

13.
石门湾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东北边缘三级构造单元拗皱带内,属羌笛—扬子地层大区(Ⅲ)秦岭—大别山地层区(Ⅲ1)大巴山分区(Ⅲ12)之紫阳—平利地层小区(Ⅲ11-2)。通过对石门湾铅锌矿床的详查,简明介绍了勘查区的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并圈定出6条铅锌矿(化)体且明确了矿体展布特征。在对矿床中主要矿体中矿石进行多项化学分析,不同矿段矿石基本分析,光谱半定量全分析等的基础上,认为矿石质量较优,矿石类型以硫化物矿石为主。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控矿条件并认为该矿床属热水沉积-后期改造层控类型,成矿温度属中低温。认为石门湾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并为矿区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矿部“六五”重点科技项目“中国北方板块构造与成矿规律研究”的二级课题“华北地台北侧(内蒙古中部地区)早古生代地质构造发展史和成矿规律的研究”,经过研究者们多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在1987年3月河北地质学院对该成果评审的基础上,5月又通过了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地科院岩石圈中心、黑龙江地矿局、北京大学等专家教授组成评委会的部级鉴定。反映这一成果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北部是萤石矿的重要产出地,潜力巨大,但该地区属于偏远地区,地质工作程度低,制约了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充分分析李瑛萤石矿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基础上,选取ASTER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与成矿有关的铁染羟基、碳酸盐化和硅酸盐化蚀变信息;利用Landsat 5和高分2号遥感数据,借助DEM地形渲染技术,结合地质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目视解译了容矿和控矿构造。最后,综合蚀变异常、线性构造等信息,圈定了3个成矿远景区。结果显示:围岩中的铁染羟基、碳酸盐化和硅酸盐化蚀变的异常信息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同时NW向张性断裂是控矿构造,且蚀变异常信息与控矿构造密集区套合良好。据此,建立了该区的萤石矿遥感找矿方法,可依据此方法对硅酸盐岩石中的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进行快速定位。  相似文献   

16.
乌拉尚德地区位于塔里木陆块北东缘增生带,是铁、金、铜、钼、镍矿的有利找矿靶区。为查明该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为资源潜力评价和实现找矿突破提供依据。论文在扎敏敖包一带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该区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对乌拉尚德地区的AS2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剖析研究和以1∶5万水系沉积物加密测量、地质路线踏勘检查为主的三级查证工作。认为AS2综合异常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元素组合齐全,单元素异常叠合好,具叠加晕、多建造晕特征。异常区有两个浓集中心,划分为2个子异常,已知铅锌矿点与异常浓集中心套合好,并新发现伴生有铜、钍、银、锰、砷、锑等多种有益组分。矿带深部铜族元素和钍、镍含量明显增高,外围矿化蚀变发育,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巨大,该异常为一显著矿致异常。AS2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显,地表矿化蚀变广泛发育,是寻找热液型Cu、Pb、Zn、Ag、Th、As、Sb多金属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7.
分布于华北地区的接触交代型铁矿—邯邢式铁矿,产于燕山期的中性岩浆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内及其附近。矿石富,矿体集中,具有重要工业意义。随着地质研究的进展,对控矿地质规律及成矿条件的认识不断加深。近年来,我队与地质力学所对控矿围岩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奥陶统的石膏层对铁矿成矿有重要意义。经进一步工作,我们认为邯邢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海相沉积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在贵州西部寻找钼镍矿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作者在前人地质找矿的基础上,结合前人所做工作及自己对水东钼镍矿的认识,认为在贵州西部纳雍一带还存在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主要产在华山、文峪等中生代花岗岩基南侧的太古宙荡泽河群绿岩带和早元古代滴沟群孔达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及氢氦同位素研究证明矿床形成经历了Ⅰ期251~338℃变质热液矿化、Ⅱ期209~336℃变质热液—大气降水热液混合矿化和Ⅲ期155~178℃大气降水热液矿化。成矿元素富集特点及理论研究证明矿化主要发生在Ⅱ期,Ⅲ期贡献甚微。S、C、Pb同位素指示战矿物质来源复杂,并在成矿时高度均一化。综合讨论揭示出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华南与华北古大陆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俯冲作用,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开展了大量的铀矿相关工作。在对二连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二连盆地铀矿勘查的进展,阐述了本区区域性编图预测、成矿理论研究、调查评价、放射性测量和重点地段勘查等铀矿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并对以往煤田钻孔资料进行了"二次开发",从以往地质成果分析、地质构造背景、岩性岩相条件、盆地内水动力及水化学条件、后生改造条件、气候条件、铀源条件以及储矿部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铀矿成矿分析,提供了判据。分析了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指出了二连盆地铀矿最具有找矿前景的地区,为今后铀矿资源的勘查工作规划、矿产地质调查部署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在新层位、新类型探索和战略远景区加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