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秉亚 《魅力中国》2009,(14):25-26
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经学的主流思潮,它以《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而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一个阶段,其主要代表阮籍和嵇康更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论,是老庄思想的继承者,同时又为玄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朱劲 《改革与开放》2013,(11):73-75
本文旨在通过科学的解释来阐明玄学的由来及其合理性。长期以来,由于玄学之玄及其有悖常识而难以被人接受,加之大量的人为弄虚作假的成分而被斥之以“迷信”和“妖术”。更有甚者,不少“科学人士”冠之以“伪科学”之大名。然而,极具讽刺意义的是,几千年来玄学非但未因此而被扼杀掉,反而伴随着时间的考验而发展起来。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玄学是否有其合理之处?玄学与科学是否有相通的地方?倘若能在二者间搭起一条桥梁,想必人类的思维将有质的飞跃。那将是人类之大幸。正是基于这一想法,本文拟从玄学之五大基本元素(无、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入手尝试着对玄学进行科学解释。以还玄学之本性。  相似文献   

3.
魏晋之际,王弼从道家的自然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统治者的种种“作为”,如名法之治、名教之治等,是造成当时社会混乱局面的根源,因此提出“无为’’的政治主张。他深信儒家的名教,即尊卑责贱的等级制度和维护它的宗法伦理是正常的封建秩序之所在,于是试图以道家的自然来加以挽救,以期重建封建秩序。  相似文献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很耐人寻味。中国古代伦理的基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的道是什么?《周易》“乾”卦认为:  相似文献   

5.
玄学与书     
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种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玄学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表现为两点:一是当时文人对书法与玄学关系的认识已上升到对本体的探寻上,使书法创作有了玄学的理论依据;二是因为书法的艺术旨趣与玄学的精神追求的高度融透,使书法艺术与玄学思想在自我的生命状态中达成了统一,并表现出一种“真”的审美特征。玄学与书法彼此间浸润的结果是文人强烈的主体性同时也融入了书法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当中,这主要表现在当时文人对精神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崇尚上:首先是尚书法之文人往往表现出尚艺不为人役的主体意识;其次是尚艺又不为“艺”所役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一二三 《中国西部》2009,(8):110-111
人类文明,究竟带给现代人的是希望还是噩梦?是信奉“金钱和利益至上”而一味发展极端的物质科学,还是应该考虑“全人类全社会的福祉”而尊重自然的本有规律,以适应其道而发展?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无为”在道家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是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生活在玄学盛行的魏晋时期 ,深受时代风气的浸染 ,致力于个性自由和人生自然的追求 ,把玄学“委运任化”的哲学思想付诸人生实践。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使陶渊明对待仕和隐、生和死表现出淡泊、旷达的态度 ,对待贫富穷达有豁达的认识与理解 ,启迪着陶渊明于诗歌创作中形成冲淡自然、意深旨远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陈雷 《新西部(上)》2009,(12):142-143
“无为而治”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并非道家所独有。儒家思想中也包含着“无为而治”,只是两者的意义不尽相同,道家主张是“自然”的无为,而儒家主张是“德化”的无为。道、儒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思想精髓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因此,深入研究道家、儒家的“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对当今管理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鹏 《环球财经》2014,(3):91-95
诚信,单从字的构成上来说,言成为诚,人言为信。《礼记一中庸》中记载:“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从天道和人道的角度来对待“诚”,可见在古人认识里,社会生活的平稳运行,离不开“诚”字。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老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他把“道”看成宇宙的本源,认为统治者只有“以民为本”,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才能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由此,以道为基的本体论、以民为本的价值观、“无为而治”的方法论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构成了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对于托马斯·品钦的《拍卖第49批》,美国评论界认为它是智力侦探小说、心理侦探小说或神秘小说,也有评论者认为它空有侦探小说之框,而无侦探小说之实。《拍》不但运用的传统侦探小说的情节框架,更是在此基础上颠覆和创新,将传统侦探小说发展成玄学侦探小说,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将玄学侦探小说这一新形式融入到后现代文学创作之中,在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间构建出一座桥梁,而玄学侦探形式也成为后现代文学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与在其之前的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不同,康德关于国家的辩护乃在先验而非经验的意义上进行。首先,康德关于国家的辩护以“自然状态”肇始,但是自然状态并非经验的存在,而是实践理性的先验观念。其次.国家的目的乃是保障先验的自由而非经验的幸福,这一目的的实现也只能在先验而非经验的意义上才得以理解。最终。康德关于国家的辩护以“外在自由”为核心:自然状态和国家目的的辩护根本上建基于自由;直接为国家提供合法性的社会契约同样建基于自由。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自然规律方面,仍然有必要处理好“技”与“道”的关系,二者兼顾,社会发展才能达到均衡。以自然为根,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才能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才能使各种不利的“大年”不再重来。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以“自然之道”作为文学本体之论,刘勰始终把自然的事物视为最美的事物,他用道家的“自然之道”来做文学的本体之论,这一观点始终贯穿在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16.
刘宏 《魅力中国》2013,(10):202-202
从社会、家庭、学校到教师都非常关心这群“流动的花朵”,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著名·心理学家佛罗姆说过:“爱是一门艺术,它能把人类、种族、社会、家庭维系在一起;它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敬和理解。爱——不单纯是一种情感,它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做人的态度”。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爱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只有爱学生。才能唤起学生的尊敬和感情。学生才能听从教师的指导,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石涛的“一画论”说:艺术形象要经过“心炉铸造”,画家从下笔之始到收笔结束,应由心境主宰画境。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又说:“圣人以神发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同西万绘画相比较,中国画的语境是非常独特的,它既超越了客观,也超载了科学,始终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又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求得气韵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8.
工欲善其事,必先明其道。《儒商之道》向你揭示:成功来自于理念,成功来源于梦想。我01这个时代在呼唤着儒商,他们是中国背后经济和新文化勃发的希望。人云:何为儒商2“儒商”在中国当代《辞海》中尚未有这一词条,但这并不妨碍新一代儒商的崛起。“儒商”是一个需要巨人并  相似文献   

19.
木子二 《中国西部》2009,(5):106-107
创造的意义意味着对死亡和虚无的否定,对自然和历史境遇荒诞状态的反抗,维护生命的尊严和权利,这正是宗教与玄学藉以产生的根据。  相似文献   

20.
张文文 《魅力中国》2010,(6):325-325
老子道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道”,而“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他认为统治者不要违反自然法则,不要妄为,以“无为”的方法和态度去处事和治理国家,以达到“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曾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很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