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21世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之间的竞争。在全球一体化的融合发展中,在国际化比较视野下,我国意识到了自身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怎样提高中国人力资源竞争能力水平,已经成为了当代热议话题,文章将从人力资源竞争力理论结构模型开始说起,进而探讨了我国与日本之间关于人力资源竞争力培养模式上的现状差距,并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相关对策,旨在能够促进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伟 《中国经贸》2014,(15):107-107
英国一向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多年来形成了符合国情、具有特色的人力资源战略与开发方法,促进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结构,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英国人力资源战略与开发方法进行综述介绍,希望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希颖 《特区经济》2010,(7):285-286
通过对乳品行业贸易专业化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的分析发现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提升乳制品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的人力资源基础管理近十年也因引进了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管理理论、经验得到迅猛发展。然而,在与经济同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现有的某些基础管理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本文就自己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观察研究,通过我国与美国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发布渠道、内容比较,发现我国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的发布,在专业性、系统性、权威性等方面与美国存在的差距。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基础管理,特别是通过官网或权威渠道发布的基础信息内容,需要赶上国外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建筑业的比较优势以及和发达国家建筑业的差距,并提出提升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战略是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战略优势,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人力资源战略的关键在于战略与人力资源的有机结合。本文根据五种人力资源战略模式的比较,提出人力资源战略的全新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的建筑陶瓷生产和出口大国,建陶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陶瓷产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在分析我国建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时,大多数国内学者将建陶作为陶瓷中的一类进行分析,而进行国家间的比较就更少了。为了更加客观地和有区别地分析中国建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发现其国际差距,本文使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运用相关指标,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建陶强国进行比较,对我国建筑陶瓷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建筑陶瓷产业虽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低附加值产品上,而且与意大利等强国相比处于竞争劣势。在此结论基础上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田莹 《辽宁经济》2007,(7):58-58
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是指基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而形成的特有竞争能力,并向用户和客户提供比竞争者更大、更好的优质服务能力,从而拉开行业间的差距。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蔡武 《上海经济》2018,(4):56-70
文章首先通过选取合适的测度指标分析并比较了历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发现两者呈现相伴扩大的趋势;然后采用JJ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目前确实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作用在逐步减弱;最后通过劳动力就业对城、乡居民各自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度的测算和比较等做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城乡两地区存在的现实情况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了条件,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在长远内仍然可以有效发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联系实际情况对结论进行了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成为科学技术体系较为完备,科技人力资源非常丰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科技大国。然而,根据瑞士洛桑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对世界主要国家科技实力评价进行的综合分柝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居中游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工作实践经验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了OECD国家和"金砖四国"的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实证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人才资源综合实力在OECD和"金砖四国"中排名第八,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韩国和加拿大,且我国人才资源综合实力指标的各分类指标之间的平衡性较差,各指数值之间落差较大.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具有较强的人才资源综合实力,但平均科学文化素质等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力资源会计,可以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运营成本和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这些正是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需要的重要信息。文章基于当前实际情况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分析。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前人成果和研究经验提出了一些加强与改善措施,使人力资源会计更好、更有效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经营条件,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刘军 《理论观察》2009,(3):17-18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沿海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传统的经营方式影响了区域经济链竞争能力的提高,面临来自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许海燕 《宁波通讯》2014,(17):42-42
<正>工业竞争力是评价国家或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实力的标志,有一套涵盖工业增长力、规模效应、经济效益、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能源节约共6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功效系数法,对2012年宁波、杭州、济南、厦门、沈阳、青岛、深圳、成都和武汉共9个副省级城市的工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宁波工业竞争力不强现象突出,仅规模效应板块得分最高人力资源板块指标均排名也在后面,从中也可发现我市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竞争优势应从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入手。人力资源竞争力是指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而形成的特有竞争能力,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大的利益,并拉开差距的经营方式。要使企业成功,业务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构筑,两环相扣是极重要的。人们已充分认识到,知识是企业的挑战资产,企业是一种知识整合系统或是创造、传递和运用知识的组织,所以企业是否拥有创新知识就成为能否连续推动竞争优势的源泉。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的人力资源,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创造独占性的异质知识和垄断技术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资本账户开放与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学松  贾蕊  陆迁 《特区经济》2006,(6):104-105
中国的资本账户在渐进开放,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竞争机制和人才机制影响并考验着中国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应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加强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措施来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浅析人力资源成本及其控制要素,通过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现状,提出人力资源控制的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高层次区域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层次区域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是衡量人才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区域竞争力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人才工作的实际,给出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通过综合分析人才本体、人才效能及人才环境等因素,构建造合我国高层次区域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定量分析高层次区域创新人才竞争力莫定了基础,为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引进与培养管理有着重要启示.通过结合东部沿海省市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竞争力的实际状况,可以清晰把握地区差距,为弥补差距找到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龙世国 《北方经济》2013,(12):34+3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本文通过多省的比较分析得出导致我国社会分配不公的原因,并对于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全球大型石油公司的竞争力状况,揭示我国石油公司的竞争力强弱,本文从价值链出发,构建石油公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法与熵权法,对全球两大石油公司阵营(IOCs与NOCs)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分别探讨我国石油公司与这两类石油公司在竞争力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的竞争力具有集聚现象,前者竞争力排名相对靠前,主要是其拥有国家赋予的资源优势,而国际石油公司则在炼化、销售和辅助活动等环节上更具优势。另外,我国石油公司普遍在价值链的基本活动能力上优于国际石油公司,弱于国家石油公司,而在辅助活动能力上则弱于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差距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