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份的焦虑     
周仲庚 《商界》2009,(8):76-77
中国企业正步入一个身份焦虑的时代。当华三在经历一系列身份的转变之后,不断追问“我是谁”的时候.其实关于自身身份的焦虑.它并不孤独。在我们传统的价值观中,企业、老板与员工对于身份的追问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2.
阿里巴巴的老板马云有一句经典名言:员工第一,客户第二。因为在他看来,员工是他的第一个客户。只有员工接受了他的产品(也就是他的经营理念、他的指示和领导),才可以和他一起为他的客户服务。时至今日,依然觉得马云这句话是对上下级关系最精彩、最深刻的诠释。后来,又渐渐明白,不但员工是老板的第一个客户,老板也是员工的第一个客户。一般情况下,员工对老板会有两种态度:一是对老板不满,满腹抱怨;二是对老板唯唯诺诺,惟命是从。这两种人都是职场不如意者。他们仅仅把老板  相似文献   

3.
老婆是否疼丈夫,男人心里最清楚。企业营销是否成功,企业家心里最明白。我一直说员工比老板幸福,其实企业做大了就是企业的老板给员工打工,那种打也难不打也难的困境只有老板内心最清楚,一般老板都是抱着不想当狗就必须像狼一样拼命工作的典范,是表面风光内心寂寞的最好代言人。一般都是企业大了好了,职业经理人反而能卖个好价钱,把功劳往自己的简历上一塞就投靠了新主人,企业家的心哪,那是拔凉拔凉的。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是谁的?问100个老板会有100个老板说是自己的,员工也会是同样的答案。其实,这个答案不太准确。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只能是老板自己在投钱出力,而员工却在挣工资,所有的事情只能老板自己扛。当企业做大了,更多的则是为社会安排就业、为政府上交税收、为社会捐助钱物,而且企业做得越大,后两者的比重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关强 《中国工商》2004,(10):161-161
就像夫妻关系一样,如果谁都不再向对方偶尔发发牢骚,那么这种家庭关系就应该值得怀疑了。喜欢挑剔的员工,其实在一定程度是一种关心企业的表现。聪明的老板应当学会从员工的牢骚中发现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制衡与效率     
一些企业家认为企业内部应该存在一定的相互制衡,如果各部门员工之间太团结,就很容易联合起来与老板谈判、争取利益,控制起来也不太容易。我最不喜欢就是爱搞小动作的员工。明朝后期政吏腐败,喜欢搞间谍工作,满朝都是东厂、西厂的密探,搞得人心惶惶,但其实内斗的结果就是白白消耗内部资源,最终只会导致灭亡。  相似文献   

7.
现在在企业界里,担当起企业教化的书籍和理论也是汗牛充栋贾总是出了名的职场讨厌鬼,不仅员工讨厌他,同事讨厌他,甚至老板也暗暗地讨厌他。不过奇怪的是,他的职场生涯却非常顺利,虽然业绩乏善可陈,但职位却日渐看涨。  相似文献   

8.
有一道有很意思的职场问题: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员工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三种类型,现在发奖金的时候到了,你要怎么分配?  相似文献   

9.
贾昌荣 《光彩》2008,(7):36-37
作为企业老板,不知你是否曾为遭遇个性员工而烦恼:公司内的骨干员工和自己因为工作冲突而吵了起来;个别员工从来不加班,即便其他员工都在加班;个别员工总是很固执于自己的方法或想法,不愿意采纳团队其他人的意见等等。个性强的员工往往是有才能的员工,老板留也不是,炒也不是,真是无奈……其实,老板大可不必为遭遇个性员工而烦恼。任何员工都有"天使"的一面,也都有"魔鬼"的一面,个性员工更是如此,因此管理个性员工的本质是让他们把"魔鬼"的一面"藏"起来,而表现出"天使"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是谁的?问100个老板会有100个老板说是自己的,员工也会是同样的答案。其实,这个答案不太准确。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只能是老板自己在投钱出力,而员工却在挣工资,所有的事情只能老板自己扛。当企业做大了,更多的则是为社会安排就业、为政府上交税收、为社会捐助钱物,而且  相似文献   

11.
把目标切碎     
<正>上世纪30年代末,一位刚从纽约大学毕业的维也纳小伙子,来到了一家生产电动机的工厂里上班。有一次,老板给员工开会,他让所有的员工都跟着自己举臂高呼:"把工厂打造成全纽约州最顶尖的企业!"那斗志昂扬的场面让老板欣慰不已,然而刚一散会,那位刚刚加入工厂不久的维也纳小伙子就来到了老板面前说:"我敢保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员工们依旧不会有什么改变。  相似文献   

12.
王再峰 《商界》2006,(9):97-97
最近,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42%的劳动者处于超时工作状态。“拼命加班”已经成了现代职场中的“家常便饭”。虽然针对上海职场的调查只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企业员工的基本生存状况。而前段时间接连发生的因过度加班导致员工过劳死事件,更是把这一话题推到了舆论的前台。媒体纷纷指责企业是“罪魁祸首”,社会舆论也普遍把企业主看作是“万恶的资本家”。然而有趣的是,同样是“万恶的资本家”,当国内许多企业有意“将生命作为可牺牲成本”当作职场“潜规则”的时候.欧美企业却在强制员工休假。  相似文献   

13.
白立新 《光彩》2011,(10):40-40
只要建立了"完美的利益链条",企业管理其实很简单好企业与差企业的组织形态没有多大的差别,都有老板、经理、员工,然后为客户服务。在差的企业中,老板想多挣点钱,少发点工资;经理想自己多捞点,少出点力气;员工想多拿点奖金,少做点客户服务;至于客户,就只能指望着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了。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利益,结果是企业破产,大家什么也得不到。而在好的企业中,老板委托经理人管理日常事务,聘请员工为客户服务,所以经理对老板的利益负责,员工对客户的利益负责,而老板则对经理和员工的利益负责。  相似文献   

14.
谁说见多识广的职业经理人就比无知无畏的“业余“老板更容易创业成功?谁说能驾驭巡洋舰就必然能掌舵小舢板?放眼中外,当今那些频登富豪榜的老板中,都不乏学历羞涩者。这引得一些职业成功人士既羡慕又不服,认为自己的资质、素养、背景比他们不知道好多少倍,再找出那些老板的种种不专业做法,于是认为自己若创业肯定比他们做得好,并果真在职场受挫时毅然创业(本文称之为“后发创  相似文献   

15.
百年修炼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家碳酸饮料企业,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有人把它们比喻成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不存在谁灭亡谁的可能,彼此在斗争中发展与壮大,始终都没有忘记对方是自己的最大对手,它们在争夺市场的过程中,一次又一闪地创造和更新着在今天看来,可以视为经典的营销技巧。  相似文献   

16.
《商》2013,(19):1-1
这是每个老板脑子里的都有的一些秘密想法。当一个高效率的老板意味着要把你的一些想法和感觉保留起来。而不是和员工分享。下面是每个伟大的老板都会有的九个共同想法,但是这些想法最好是保密:  相似文献   

17.
关强 《中国工商》2004,(10):162-163
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浩如烟海,但是对实际工作中的老板们来说.不可能每天总把这些理论挂在嘴边,何况理论对于员工们来说,并不是随时都能领会的东西。因此,一个懂管理的老板,总是善于用“讲故事”的方法.形象而生动地向员工传达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谁都想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显而易见的事。通过提高效率,员工可获得更多报酬,老板同样也可获得更大利润。但是,有许多因素在不知不觉中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以下给出阻碍效率提高的5个方面,如果及早发现这些,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1.匆忙雇佣员工 当人才市场上的人力资源走俏时,公司可能会随便雇佣任何一个只要脉搏跳动的人来填补这个空缺,而不加选择。其实  相似文献   

19.
身在职场,必然会有老板,该拿老板当“神”还是当“鬼”?其实,只要当老板是个普通人就好。  相似文献   

20.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职场人都关心的话题,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它不仅关系着员工能否在企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企业能否得到与战略匹配的人力资源队伍,同时在有效提高知识型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劳动关系和谐度等方面,都具有直接的影响。文章围绕如何科学地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设计、管理、实施,探索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