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知识经济: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方经济学界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知识经济,并预测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是相对于依靠土地和种养殖业的农业经济与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发展的工业经济更为进步的新兴产业,因此可以说,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勤  南志珍 《生产力研究》1999,(1):121-122,152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国际分工由过去单一的垂直型分工发展到多种分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各国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指生产、金融和科技)已经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济逐步融为一体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虽然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可以认识它、利用它,而不可以否认它.经济全球化使我们既面临机遇,更要面对挑战.  相似文献   

5.
伴随 2 1世纪的到来 ,知识经济正在世界蓬勃兴起。它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作为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 ,应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这一全新的时代。  一、知识经济给女性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1 .知识经济使女性广泛参与社会生活。马克思说过 :“妇女的解放 ,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 ,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工夫的时候 ,才有可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高科技产品的使用 ,高社会化服务把妇女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 ,尤其是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大大拓宽了妇…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哲青 《经济经纬》2000,3(3):84-87
抓住国际机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紧迫任务。中国经济在世纪之交面临着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高过猛发展、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亚洲经济强劲复苏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同时,潜在的政治压力和现实挑战有增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增中了经济发展的风险;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把握机遇,正视挑战,趋利避害,乘势而进。  相似文献   

7.
徐传松 《经济论坛》1998,(17):11-11
世纪之交,一个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知识经济时代悄然到来。据未来学家预计,21世纪的全球经济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这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讲,则是机遇与压力并存。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8.
杜志国 《经济师》2004,(12):283-283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需要探索的一个课题。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为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结合实际 ,对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首先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论述了Internet的发展是网络经济的技术基础,接着,本文说明了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范式,而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进上步,本文重点讨论了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最后,本文在分析网络经济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网络经济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虚拟网络社会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对人们传统方式的深刻影响,深入探讨了虚拟网络社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并分析了虚拟网络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为政府和企业正确认识虚拟社会网络经济的价值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世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如何面对这一历史进程 ,文章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实质以及对中国所面临的风险、机遇与挑战的分析 ,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即将来临之际,中国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知识与人才积累以及自身的准备不足,再就是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同时,我国还必须完成制度变革。面临的机遇则是可以借高新技术加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挑战国企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要求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向潜能和创造力开发转化,而且还要求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培养与使用的激励机制,推进整体化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令人担忧.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人力资源观,增强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优化群体结构,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The way in which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NIDL) in the globalized economy affects gender inequalities has not been sufficiently explored yet. The body of literature on commodity chains that has attempted to assess the welfare effects of the NIDL, especially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paid sparse attention to gender issues. Globalization has entailed the deverticalization of commodity supply chains and the emergence of highly concentrated financial groups and transnational companies linked to a network of firms operating as affiliates and suppliers, namely the global commodity chains. The NIDL could worsen gender inequality, due to the particular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in global commodity chains that privilege power, instead of trust and market exchange, as the major form of governance and mean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Because women represent the poorest swathe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they suffer the most from the growing wealth inequality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 produced by the NIDL. Moreover,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because of their low status in society, women are the most harshly exploited subjects in the system. The general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is that in the NIDL the main mean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re not competitive markets, as often suggested by the GCV literature and mainstream economics, but are instead power relations that ultimately stem from the patriarchal culture of violence and domin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经济全球化带给东北地区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做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世界工厂"、"绿色农业"、"第三利润源"的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1日和2日,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与伯尔基金会于德国柏林联合举办了"政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国际会议,德国方面有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汉堡大学、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所、德国国际事务与安全事务研究所、绿党等单位的学者专家参加,中国方面有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专家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