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梯度理论——兼评《论中国工业布局的区位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至元、曾新群同志发表于《经济研究》1988年第1期的《论中国工业布局的区位开发战略——兼评梯度理论》一文(以下简称王曾文),论述了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区位开发战略”,同时对梯度理论和梯度开发提出了质疑。文中不乏正确的见解,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特别是对梯度理论的评价,显然失之偏颇。一、从“区位”谈起提出科学的概念,或者给原有概念以新的内涵,是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区位”  相似文献   

2.
港口发展的区域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曙光 《经济地理》1993,13(1):33-37
港口始终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古典区位论就对港口的区位选择及港口作为工业区位等问题作了探索。德国学者高兹发表的《海港区位论》一文,结合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思想和方法,创立了总体费用最小原则,来追求海港建设的最优区位。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胡佛的运费结构理论,可知港口是发展工业的理想区位。高氏、胡氏的理论思想在今天对指导港口发展仍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地理学会在1983年5月召开了第三十届大会,会议就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展开深入的讨论。大会筹备委员会为使讨论更好地适应现代课題,在当前日本已形成的若干主要研究潮流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1)地域构造论;(2)区位论;(3)资源论与环境论。在全体大会上有三个主要报告:“经济地理学与国民经济的地域构造”(山川充夫)、“从近期经济地理学成果看方法论——以区位论研究为主”(金田昌司)、“资源论的动向与课题”(森潼健一郎),本文即根据这三个中心发言整理而成。战后日本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两个,即“区位论经济地理学”和“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它们的方法论由于所依据的经济学不同而有差别,但是都认为经济地理学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并且都同意把研究对象限定为“经济地域构造”或“经济地域”。区位论经济地理学者对其研究对象“地域构造”作了如下定义:“地域以区位为构成单位,同时它又是更大地域的构成单位。换言之,若干个区位的集合即为地域,这种地域聚集形成更大的地域以至整个地表。地域的水平集聚和垂直集聚——地域的排列组合状态,即为地域构造或空间构造”(西冈久雄,1976年《经济地理分析》)。“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学者则注重从生产关系和历史的观点研究经济地域如何形成。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希望两学派更好地融合交汇,以开创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聚落分布的研究,提出了“中心地方论”(简称中地论)这一揭示客观地域经济规律的理论,作为一种城市和市场区位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中引进地理区位论首先是中地论,把中地论作为其重要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论,对促进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水平向着精确化和理论化深入,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克鲁格曼“地理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鲁格曼的“地理经济学”思想建立在他对新贸易理论及区位、收益递增及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其主要目标是将地理带回经济分析。本文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述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核心文献为基础 ,对艾萨尔德在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改进和扩展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分析评价。艾萨尔德对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的改进和扩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引入“距离投入”变量和“边际替代”关系 ,对韦伯工业区位论、杜能农业区位论进行一般化理论概括和改进 ;第二 ,引入市场边界线函数 ,把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中的市场区位点与原料供应区位点分析方法扩展到市场区域与原料供应区域 ;第三 ,引入生产经济理论 ,把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中的单一生产区位分析方法扩展到多生产区位 ,对古典区位论与生产经济理论进行比较与综合。  相似文献   

7.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并且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摧毁“四人帮”的权力意志论的理论体系,肃清它的流毒和影响,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理论,指导我们进行伟大的新长征,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研究》1978年第1期发表了林子力和有林同志的《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一文(这篇文章是他们写的《批判“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一书的一部分),这篇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的原理,论证了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和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批判了“四人帮”颠倒经济和政治关系,鼓吹政治决定经济的历史唯心主义谬论,是一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8.
<正> 高云德同志《怎样认识统计信息的主体地位》一文(载于《经济研究》1990年第9期,以下简称高文),对拙作《论经济信息》一文(载于《经济研究》1990年第1期)中关于“统计信息在全部信息中不构成主体”的观点进行商榷。由于这个问题关系到信息理论的正确性,特提出再商榷。  相似文献   

9.
区位论与产业、城市和区域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位论(Location Theory)或称区位经济学、地理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优化的学问。从科学的横向关系来看,在经济学同地理学之间,发展了一系列交叉学科,主要是空间(或地理)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就科学的纵向层次而言,空间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都是应用理论学科,两者均为国民经济中的规划、计划、设计等应用学科服务,又要接受经济学和地理学共有的基础理论作指导。这里所指的基础理论就是区位论。可见,区位论是一个典型的边缘理论学科,也可以说,它既属于经济学,也属于地理学。  相似文献   

10.
区位模型在公共设施布局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古典区位论是现代区位论的理论基石,运用于公共设施布局的分配.区位模型是在对古典区位论进行新的诠释以及对其中的假设限制加以修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顺应当今社会福利化的发展趋势,分配.区位模型正在为福利政策的全方位实施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从量化的角度看,区位模型在应用方面大致可以分为解决“重心指向”、“中心指向”和“覆盖指向”等3类问题。建立应用模型首先要确定区位选择的评价标准,其次是划定设置设施的服务范围与确定设施的数目和等级;分析微区位设施布局限制条件的改变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可以采用“感度分析”等方法。多目标的设施区位规划、GIS空间分析方法的有效使用,以及寻求更快捷的量化求解方法是分配.区位模型在未来的应用研究中应该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钟阳胜著《“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人本经济增长学导论》一书,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角度新。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以发达国家为对象的传统,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的经济增长问题,开宗明义申明作音的经济增长论是一种“追赶型”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经济问题》1987年第12期刊载的马之伦同志《论社会经济效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以下简称《马文》)一文认为“时间节约规律是人类各个阶段普遍存在的规律”;而“经济效益规律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时间节约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律”;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引言 :不得不坦率地展开争鸣了我在去年第 3期的《高校理论战线》上发表了《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以下简称《方式》)一文 ,其中兼对晏智杰教授否定和批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主张“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等观点 ,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读者可以查证 ,我在论文中是力求以摆事实讲道理的平和语言进行商讨的。全文中没有一处使用晏智杰教授的观点是“错误”的一类字眼 ,也没有用过他对马克思的理论观点有所“曲解”的词句。我是有意避开这类用语的。而且 ,我在商榷文章中表明 ,如果晏智杰教…  相似文献   

14.
创建现代化工业区位论理论基础的首推德国人卫勃(Alfred Weber,1868——1958)。卫勃工业区位著作主要有两部,第一部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第一部区位的纯粹理论》。这是关于工业区位论理论的最基本的著作,后人所提卫勃的理论皆指此书。第二部是1914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第一部纯属理论探讨。第二部则为结合实际的研究,对德国1861年以来工业区位对资本主义国家人口聚集以及其他若干工业区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淑娟  冯妮莎 《技术经济》2012,31(6):50-53,121
对金融服务产业集群与金融服务产业集聚和金融中心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别,据此提出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概念。依据规模经济理论、区位论、地理经济学理论等,分析并总结了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指出降低成本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要求,创新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地理因素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集聚效应与FDI区位选择: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影响FDI区位分布的产业集聚效应受到了广泛的理论关注,包含产业集聚效应的新经济地理模型也逐渐被引入到FDI的区位选择分析中来。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大体上包括两条主线:一是在扩展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跨国厂商地理集聚和扩散的分析模型;二是结合传统的区位优势理论,基于FDI全球布局的经验数据,对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据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文章对上述两个研究线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钟朋荣,1954年生,曾在乡、区、县、中央4级政府任职。在中国经济学界,钟朋荣有“京城四少”之誉。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研究》等发表极具影响的经济论文200多篇。其《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关于中国有产者的十大论》、《中国企业面临八大陷阱》等文被广泛转载,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先后出版《宏观经济论》、《钟朋荣集》、《谁为中国人造饭碗》等十余本专著。  相似文献   

18.
面对着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如何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好城市,是当前城市建设部门和经济工作者注意的问题。《广州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刊《应用“带状结构”理论探讨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应用》)一文,提出了建设“大广州市”带状城市的宏伟设想,也引起我探讨这个问题的兴趣,愿将管见抒发出来,求教于众。《应用》一文提出“以原广州市区为核心,西连佛山,南达深圳,在长一百二十公里,宽四十公里,总面积达二干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沿高速铁路(公路)把深圳  相似文献   

19.
1982年秋,在国内技术转移问题上,有人提出了“梯度理论”。“技术按梯度转移”这个理论,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技术在一定地域空间是否按梯度转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经济建设中急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它涉及我国技术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广州社会科学信息》1984年第4期刊登了郭凡生同志的《评国内技术梯度推移规律》一文,对“梯度理论”提出不同意见。之后,不少来稿又对郭文提出商榷。为求对这一问题得出正确的认识,特发表呈选同志的文章,供读者对照思考。——编者  相似文献   

20.
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1995年奥布斯菲尔德(Obsfeld)和罗果夫(Rogoff)在《政治经济学期刊》(JPE)上发表的文章《汇率动态回顾》一文,开创了“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标志着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根本特征在于将名义价格刚性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到开放经济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从而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般动态均衡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微观基础。该理论对现实的国际经济现象做出的理论分析和解释,比传统的无微观基础的国际经济学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该模型中采用的福利分析标准——总效用分析标准比传统的“以邻为壑”的福利标准更为合理。下面就“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和最新发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