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本文分内外、外外两个层次分析了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从审计的性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方式等十一个方面阐述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区别;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的区别则表现在审计主体和审计权限等四个方面的不同.最后得出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都是我国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特征突出、自成体系、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我国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独立审计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独立审计存在审计法律责任的制度缺失、审计职业道德失范、审计风险意识缺乏、审计监督机制失效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独立审计不独立;审计失信成本低;审计舞弊难起诉;审计违规处罚轻;审计环境比较差;地方政府的庇护.解决这些问题应重构独立审计的法律责任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构筑独立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政府监管机制,重塑独立审计的良好形象;完善行业自我监管机制,规范独立审计的执业行为.  相似文献   

3.
审计质量在审计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信息传递等一系列环节无不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本文将从审计的过程监督、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成果利用以及审计质量检查等多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4.
姚和平  黄约 《当代经济》2006,(19):88-89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绩效审计已成为当今世界审计的主流.目前国际绩效审计方兴未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而言,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有的甚至占其总工作量的90%以上.如美国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德国的经济性审计中横向审计方法的运用等,都是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审计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展.毋庸置疑,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当今政府审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内部审计以现场审计为其主要形式.非现场审计的概念是相对于现场审计(驻地审计)而提出的.传统的非现场审计又叫"送达审计"、"报送审计".现代的非现场审计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实现远程数据的获取、分析,并辅助以其他传统审计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而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评价.非现场审计主要包括书面报送审计和网上报送审计两种方式,本文主要讨论基于网络的非现场审计.  相似文献   

6.
基层审计机关在维护民生、保障资金安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些年来,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过程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审计已经成为基层审计人员必备的审计手段.本文围绕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分析了其必要性,介绍了当前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并就如何提升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能力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云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审计过程中就产生了"云审计"这一种新型审计模式.云审计具有打破地域限制、重构审计项目组织形式、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保证审计质量等优势.本文对云审计在社会审计的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政府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为了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全面履行投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投资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良好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跟踪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受到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视. 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与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目前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还是一种新的审计监督模式,跟踪审计开展时间较短,也没有相对规范的制度、法规和系统的跟踪审计理论方法.虽然有些地方审计机关结合当地的情况出台了跟踪审计监督办法,但还有相当的地方审计机关在这些方面还是空白.因此,导致审计依据和评价标准缺乏,跟踪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加大,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权威性、独立性受到挑战,审计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9.
传统审计模式束缚了审计供给,与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审计需求不适应,审计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数字技术为审计供给侧改革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促使传统审计模式向数据基础审计模式转型升级.但是,这面临着审计数据标准体系建设任务重、审计人员数字技术不能完全胜任数据基础审计模式的要求、审计组织变革等诸方面的挑战,因此必须推动审计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构建适应数据基础审计模式的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审计组织方式的科学性与适配性和完善数据基础审计应用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中指出,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一大政治优势.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文化的巨大作用.文化对审计工作的发展同样有者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审计文化建设来强基固本,而审计精神文化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和根本.所以,加强精神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对于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审计精神文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审计文化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发展审计事业过程中培育形成的,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概念则特指精神文化.审计精神文化以广大审计人员价值观为核心,在整个审计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主要由审计价值观、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工作作风三个层次组成.  相似文献   

11.
论审计理论及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友梅 《当代财经》2007,(2):107-110
本文认为审计理论结构包括审计前提理论、审计客体理论、审计使命理论、审计主体理论、审计方法理论和审计资料理论等六要素,以审计前提理论作为其逻辑起点.同时,分析了西方审计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我国审计理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就审计理论及结构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级人民政府对政策跟踪审计需求不断扩大.本文基于6个国内政策跟踪审计的项目实践,研究了政策跟踪审计的实施流程与评价内容.研究发现,政策跟踪审计流程包括准备、实施、报告三个阶段.在审计准备阶段,分为深入梳理政策、整合各方资源、实施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四步;在审计实施阶段,分为发放审计通知书、整理基础资料、实施现场审计、定期汇报交流四步;在审计报告阶段,分为撰写征求意见书、相关方进行反馈、出具审计调查报告、审计资料整理归档四步.  相似文献   

13.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是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有效控制审计风险、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当前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着体系不完善,控制力度不够,职责不明确等薄弱环节.试从审计流程、环节及制度措施等方面,提出建立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刘文艳 《现代财经》2008,28(6):50-53
审计舞弊的发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依据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审计过程的博弈分析,可以观察到影响审计舞弊的主要因素:审计舞弊收益、审计舞弊成本、审计舞弊查处的概率.如何杜绝审计舞弊现象,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有效性和透明度,已成为社会公众以及理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王秋菊 《当代经济》2016,(10):42-43
为实现审计全覆盖、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控制审计风险,传统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审计需要,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恰能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本文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定义,从四个方面剖析了政府审计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难点以及政府审计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途径,以期能对政府审计部门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的优劣程度,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审计质量的提高对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有效控制审计风险、促进审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讨论审计质量的意义,和影响审计质量高低的因素,提出了几点提高审计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审计的风险呈持续扩大趋势,审计的IT化、网络化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审计风险,坚持风险审计观的理论越来越重要.开展政府审计工作必须具有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制度控制并降低审计风险;通过了解舞弊环境和强调职业怀疑,提高舞弊审计能力,把风险审计观的审计理念贯彻到政府审计中.  相似文献   

18.
审计环境的变化使得审计方法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进而又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全面、动态的考虑风险因素,是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风险导向审计对我国审计人员的执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实现从核算师到预测师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9.
何芹 《当代财经》2007,(12):116-120
持续审计是信息时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对持续审计的研究还很缺乏,持续审计的概念也比较模糊.鉴于此,本文从AICPA/CICA对持续审计的定义出发,对持续审计与传统审计、持续监控、后续审计概念之间的差异深入剖析,归纳提炼持续审计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从而为持续审计在国内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风险的概念 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审计业务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者出于故意不作充分披露,出具不实审计报告或发表不恰当意见而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其划分为审计失职风险和审计职业风险.审计失职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执行业务没有遵守审计准则,导致审计结论和事实偏离的风险.它是可以完全避免的风险,但也不容忽视.审计失职风险涵盖的范围会随着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加重而扩大.审计职业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但仍不可避免审计结论与事实发生偏离的风险.审计职业风险由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决定,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受其对会计和审计准则的掌握程度、职业道德、工作经验以及对特殊情况的认知能力的影响,难以用客观的标准规范.这种判断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对不确定的未来状况进行的判断,必然蕴含风险.另外,审计人员和审计客户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加大审计结论中蕴含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努力研究审计风险,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避免会计事务所承担诉讼责任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