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娟 《中国广告》2011,(11):44-45
如何将“中国元素”运用到品牌中,如何在品牌的塑造中超越“中国制造”进入到“中国创造”、充分发扬“中国特色”,已经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在路上”。——高峻一个品牌能够在全球获得成功.一定是这个品牌背后的文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同。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能和商业进行完美的融合,那么这种文化必然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晓菡 《经贸世界》2005,(12):54-56
“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企业家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品牌散发的光芒和魅力,都为打造中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而努力。因而,中国迎来了塑造品牌、彰显品牌风采与魅力的新“个性”时代。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知名的品牌都是靠着优秀的企业化来支撑的。  相似文献   

3.
徐艳 《广告大观》2005,(6):62-64
古语有云“相由心生”。这句话用来形容品牌的标识也是非常合适的。所谓“相”,就是品牌的形象,品牌的“脸”,是由品牌的“心”(品牌个性、品牌特征)生发出来的。品牌标识虽然是现代经济的产物,但是如果从古挪威时期打在牲畜身上的“烙印”算起,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一个新的流行词——“动感地带”在时尚年轻的人群中广为传播;“动感地带”是什么?“M—ZONE”又是什么?让许多人一头雾水?无论从营销传播的循序渐进的规律看,还是消费者认识品牌的心理看.中国移动公司在“动感地带”的第一步推广上,都是非常成功的,通过第一步推广使“动感地带”在目标人群中拥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并且初步塑造了其“年轻、时尚、酷、自由”的品牌个性,但是接下来,怎样让目标消费者清晰认识“动感地带”的业务内涵,让“动感地带”品牌落地成为各省市移动公司关注的焦点。此时长城梅地亚文化传播公司为“动感地带”在山东市场上的落地进行了推广策划……  相似文献   

5.
韩志锋 《品牌》2006,(2):44-46
坦率地讲,在品牌作为一个名词已经流行于企业的今天,我们许多企业对品牌营销却还仅是一知半解,做得好的也无非那些已争取了“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或者有较高品牌价值的企业,这些企业表面辉煌,实际上却往往有着“隐”伤隐藏“体内”不被觉察,常令貌似“体格强壮”的品牌不是“阴天腿疼”就是一夜轰然倒下。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孝感”麻糖品牌现状的基础上,选择了“孝感”麻糖的个性要素,并提出了塑造其品牌个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海商业》2008,(1):20-21
“老庙”品牌使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2006年“老庙”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老庙”拥有时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取得社会广泛认同的同时,更成就了一个拥有良好信誉的黄金珠宝品牌。  相似文献   

8.
田德生 《品牌》2005,(7):33-35
每一位关注体育赛事的人,没有理由不关注安踏;每一位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同样没有理由不喜欢安踏。作为一名体育爱好者,关注体育赛事是我多年的嗜好;安踏这个在体育用品行业迅速崛起的民族品牌。同样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我关注安踏不仅仅因为“安踏现象”已作为成功案例进入MBA课堂,总裁丁志忠在体育用品营销界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神话”,以及其是在体育用品行业唯一一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两个殊荣的企业;更主要的是想寻找“我选择.我喜欢”安踏的理由,感受其给予体育运动者和体育爱好者带来的“赢的力量”,惊叹其同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速度.钦佩其引擎体育精神、打造百年品牌的民族气魄。  相似文献   

9.
企业在“品牌心智”上的成熟度,其实反映了企业对可持续发展力的不同认识。拥有成熟品牌心智的企业,更能贴近顾客需求,赢得市场的最终青睐,拥有超越市场竞争对手的品牌思维,能够赋予企业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施文 《中国品牌》2013,(7):112-113
品牌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集合体,是企业各方面优势如质量、技术、服务、文化等的综合体现。美国广告专家莱利·莱特认为,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但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拥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在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下,品牌不仅是企业的名片,更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外部形象,也是国家实力和财富的重要因素和核心竞争力之一。福建省近年来在品牌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提高了品牌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培育了“恒安”、“七匹狼”、“安踏”、“三棵树”、“九牧”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