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宁区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是上海市全面实施养老服务标准化战略的缩影.近年来,市民政局积极发挥标准化在推动上海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助力上海养老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发展,打造上海养老服务品牌. 更强的制度保障水平 民政标准化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来大力推进,形成标准化牵头部门与...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户籍人口数量超过520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5%. 高标准一站式服务 谈到养老,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养老院.据上海民政部门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养老机构服务的老年人数量仅占全上海老年人总数的3%,剩下97%的老年人是居家养老.服务好全市超过500万...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面对现状,上海有关政府部门加速工作创新,在养老服务标准建设方面先行一步,不仅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也为上海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387.62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7.1%,人口结构日益呈高龄化趋势,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当前,上海养老机构普遍面临资金缺乏和硬件配套不足等问题。因其服务对象为生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94亿。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年化阶段的城市.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上海户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36732万,占市户籍人口的257%。到“十二五”末.上海户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接近全市户籍人口的30%。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截至2014年底,山西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503万人。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突破550万。全省现有各类养老机构851所,设置养老床位12.6万张,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养老服务法制保障不足、养老服务与产品供给缺乏、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标准助推养老服务契合度低等问题。2015年10月15日,山西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会在太原举行,会议指出,山西省养老服务业仍处于起步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养老服务消费市场亟待繁荣。标准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石,是更好地提供养老服务、加强行业管理的准则和依据。近日,由太原市民政局起草的《社区养老机构服务规范》《社区养老机构等级划分》《社区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和《社区养老  相似文献   

7.
孙逊 《上海房地》2007,(6):47-47
上海是我国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0%,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30%。随着老龄化的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日增,养老服务业必将成为都市新型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8.
《大众标准化》2014,(2):67-67
正日前,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全国老龄办等五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积极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养老服务消费环境。这份名为"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石,是更好地提供为  相似文献   

9.
朱时颖 《上海房地》2014,(12):32-33
上海在发展,也在慢慢"变老"。2013年60岁以上上海户籍老年人口为387.62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7.1%。同期,新加坡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7.1%,日本为32.9%。目前,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新加坡,追赶日本的步伐也将越来越快。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欧美相比,新加坡和日本的养老居住经验对上海更具借鉴意义。一、上海、新加坡、日本老人居住养老比较(一)上海《2014年上海老年人生活质量需求调查报告》显示,87.1%的被访老年人居住在自有住房内。  相似文献   

10.
梁诗佳  徐伟 《价值工程》2021,40(31):7-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经从物质保障需求转换精神文化需求.但通过对我国现在最主要养老方式现状的了解,目前社区环境营造中,文化养老服务相关建设相对落后,相关供给量不充足,导致老年人文化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无法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养老氛围.文章从老年人文化养老需求分析,从功能配置、服务设施、开敞空间三个方面,规划满足老人"舒适感、参与度、丰富性"三种需求的社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单纯地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养老方式亟待转变,做好社会化发展.发挥城市社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则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养老问题.本文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为研究对象,重点就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铜陵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进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逐步建立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健全一个机制形成齐抓合力 成立市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24个部门协同参加.举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专家评审会,研究出台全国居家和社区养...  相似文献   

13.
正要真正成就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大力支持和发展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专业机构为纵向的经线,以街道、社区为横向的纬线,编织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渐加速,从"十二五"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全面部署养老社会服务的规划。国务院再次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将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意见》指出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这是一份干货满满、红利多多、超级硬核的文件,提出了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推进养老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时间银行"是以社区为单位,由社区居民志愿为老人提供无偿服务,将服务时间存入"银行"电脑和个人所持"银行卡"上。当"存储人"进入老年,需要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时,可提取相应时间,获得无偿服务。年轻时"存储"时间、年老时享受服务,这不仅可激励年轻人投身养老服务,还可让低龄、健康的老人由"养老"转为"助老",实现"以老养老"。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正在试水"时间银行",实现社区内的互助养老。7月14日下午,石鼓区下横街社区,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是上海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截至2004年底,上海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约261万人,占户籍人口近20%,人口平均寿命已达80岁,老龄化趋势明显。面对数量如此庞大且不断增加的老年人群,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包括养老体系的完善、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的逐步解决、老年医疗保障覆盖的扩面、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物业管理》2011,(3):22-23
<正>一、社会人口结构变化使社区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1年2月11日民政部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  相似文献   

18.
<正>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缓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提高养老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福建省养老服务现状福建省推进养老服务发展(2019-2022年)行动方案中指出我省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虽说目前我省养老服务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养老服务连着千家万户,事关百姓福祉."十二五"以来,陕西省岚皋县累计建成安置点122个,搬迁安置14548户45149人.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养老难题,岚皋县在移民搬迁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新打造居家养老App平台,实行"一键呼叫十分钟到位"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专业化管理团队采取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淄博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等养老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贫困老年人保障工作扎实有效、养老服务普惠面不断扩大方面的基本情况,从养老机构建设亟待科学布局、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亟须加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有待完善等方面阐述了淄博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通过科学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加强社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等措施,达到加快推进淄博市养老体系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