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环境问题全球性,预防、治理环境污染已渐渐突破国家之界限,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跨境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日益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全球环境"人人有责"。作为国际法最基本主体的国家在享有本国环境权利免受他国侵害的同时,承担着保证其本国管辖和控制内的各类活动不得给他国或国际社会造成损害之义务。反之,国家则需承担跨境污染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对本国给他国造成的损害负有国际赔偿责任。如果对各国跨境损害的行为不加以规制,可能导致行为国对其领土主权的滥用,不仅对受害国家而言有失公正,最终会损害人类的共同利益。因此,确定跨境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有其紧迫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传染病防控新型国际合作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病的全球化加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与共同意识,迫使各国开展国际卫生合作,确立更好的全球卫生治理机制。当前,治理结构的多维化及在国际卫生条例的监控下发挥世界卫生组织的主导作用是防控传染病在全球蔓延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这一机制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付林  姜洋 《北方经贸》2011,(12):17-18
近年来,气候变化造成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影响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多个方面,而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因此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借鉴国外部分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公共政策措施和经验,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应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创新能源政策、建立健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中国已逐步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和“全球制造中心”的显著位置。作为外贸服务的重要领域,国际认证市场正春潮涌动席卷中国。她不仅催生了国内大牌认证机构,更令国际认证巨头垂青。本刊借国际服务商的视角,向读者展示认证市场的巨大空间和发展态势,让我国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在保护环境的背景下促进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梳理了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立法现状,分析了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在法律规制中的问题,最后在国际法层面与国内法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软法的概念及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婷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75-76
国际软法作为国际法学界一个新兴学科分支,国际学界对此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国内的软法研究主要是基于行政法领域的国内法研究,在国际法层面的软法研究相对比较滞后,在这方面的成果也寥寥可数。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国际软法或者说软国际法在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关乎全球性问题的国际事务上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因此,加强国际软法研究对于国际法的发展甚至国际战略的调整都有重要的意义。从国际软法概念的缘起出发,主要述及了国家软法的特征以及内涵、外延,并剖析了国际软法在实践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今气候变化已经演变成为发展问题和政治问题,并且其"政治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气候外交成为国际舞台中的新主角。中美作为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气候外交的政策、立场有一定的分歧,同时也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也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在世界气候外交中,中美两国利用自身的影响和地位,求同存异,认识和理解分歧,开展合作,才能推动气候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域金融体系发展的成果,同时也支撑着其国家或地域金融体系的发展。2008年,发展中国家最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低谷,逐渐开始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上海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发展中心,也是被国际认可的具备完善金融体系的城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对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作出定位:要在2020年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创建公平法治和自由开放的体系,实现在国际上能够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拥有较强资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体系,达到全球金融领先行列。  相似文献   

9.
孙北雁 《现代商业》2024,(3):126-129
本文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风险分析与对策进行研究,本文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圈、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程度、人民币国际化等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家国际结算创造的发展机遇,并且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风险的应对措施,通过研究为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针对国际结算业务优化风险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欢  王萍 《商业科技》2014,(9):23-24
随着经济全球化体系不断深化,国家之间贸易合作逐步增强,全球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确立一个国家在世界中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不可忽视元素。贸易自由化是国际经济发展主要部分。其对世界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十分巨大,为全球贸易及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开放环境,是经济全球化在国际贸易领域体现。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国民生活质量标志性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话题。本文在通过分析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找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加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唐朱昌  丁骋骋 《财经论丛》2008,106(1):43-50
本文通过对48个国家(地区)国际收支平衡表两个账户顺差、逆差年份的均值检验发现: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国际收支表现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普通法系国家更多地表现为资本账户顺差和经常账户逆差,而大陆法系国家正好相反。作者认为法律制度由于影响到国际间资本流动,从而它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法律不仅通过影响一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从而作用于国际资本流动,同时它本身就是一个影响资本流动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金砖国家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其经济以快速发展为主要特点。预计金砖国家GDP总量占全球的比重2015年将会上升到23%,2020年将会达到31%,2025年将达到41%,2030年将达到47%,甚至有可能会占到50%以上。金砖国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产业层次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受通货膨胀困扰和国际短期资本冲击大。金砖国家应处理好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金砖国家内部的合作关系,把握好共同利益,在国际事务中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与资源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贸易领域以管理贸易为主的贸易保护不断加强。这种趋势表现为制定贸易保护政策与提高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实施保护;推陈出新各种国内法律法规,加强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组建地区经济一体化集团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将影响和改变世界资源配置的领域与方向,使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最优化选择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does not mandate that US based firms follow US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law in foreign markets. However, because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do not have strong human rights, labor, and environmental laws, many multinationals have adopted voluntary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initiatives to self-regulate their overseas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voluntary actions, while important, are insufficient to address the magnitude of problems companies confront as they opera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governance is often inadequate. The United States can do more to ensure that its multinationals act responsibly everywhere they operate. First, policymakers should define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of global companies. They must consistently make their expectations for global business clear – and underscore that this objective can ofte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mandates. Second, the US should closely examine the policies that undermine glob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and address the many conflicting signals sent by policymakers. Third, the President should make the US government a CSR model by examining how to use its purchasing power to promote human rights. Finally, the US government should require pension funds to report on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their investments. In these ways, Americans can mind our business – and thus make sure that US based firms do not undermin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gress when they operat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Susan Aaronson is Senior Fellow and Director of Globalization Studies at the Kenan Institute Washington Center, an arm of the Kenan-Flagler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Her scholarly research focuses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sues. Aaronson devised and directed a study, funded by the Ford, UN and Levi Strauss Foundations, that examined how U.S. public policies can promote or undermine glob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e is now beginning a Levi-Strauss funded project on trade and human rights. Aaronson is a frequent speaker on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globalization issues and the author of four books on globalization including, Taking Trade to the Streets: The Lost History of Public Efforts to Shape Globalization (Michigan: 2001).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致各种贸易保护势头日益强化,我国产品通过贸易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变得更加困难;同时,资本及产业输入和输出比例的严重失衡,也让国际资本挤占了国际市场的盈利空间。民营企业如能借助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将直接出口面临的挑战转变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选择好对外投资的主体、渠道、领域及对象,便可逐步完成从出口为主向出口和投资双向驱动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争议之管辖专属性已开始动摇。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争议,各国已有一些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创新,但尚未形成取得普遍共识之冲突法规范。电子商务的特点也促使各国法律和司法制度有所创新和分化。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争议所面临的问题乃跨境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二者的技术性带来,应以技术创新加上制度创新来应对:协调各国实体法,包括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和对用户友好的司法程序;协调各国冲突法规范,其一要以人而非司法主权为核心,其二要以相对统一的内国管辖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在线司法互助制度,以方便诉讼参与人,甚至建立国际互联网法院或仲裁机构;也可以考虑设置有国界或跨国界的网络司法辖区,与现实司法辖区有一定独立性;还可以升级网络平台自治,依靠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等,形成一个有法律效力但可上诉的网络自动裁决机制。上述各方面的协调,可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形成代码与法律的共治。所提出的措施,既是应对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争议所需,也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各个具体领域本来所需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等生物安全事件给我国带来诸多危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不利于国际贸易。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合作带来的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和生物迁移路径的多样性,使动物疫病的侵入防不胜防;我国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相关制度及其实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有效防控生物安全事件,应参照相关国际条约,借鉴他国做法,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前者如提升防范意识、完善进出境货物等涉及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后者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推进生物安全全球共治规则的形成与完善,以利于国际贸易和交流的健康发展;在 "一带一路"参与国间加强合作,建立生物安全防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构建东北亚共同物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东北亚共同物流体系可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又由更多的小子系统构成。一是共同物流政策与标准系统,主要包括自由运输市场子系统、扩大国际联合运输配额子系统、泛东北亚运输市场缓和竞争子系统、共同的通关数据标准子系统。二是共同物流运行系统,包括港口运输子系统、铁路运输子系统、管道运输子系统、保税仓储子系统。三是共同物流企业系统,包括物流信息平台子系统、物流业务平台子系统、物流技术交流子系统。文章提出,构建共同物流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东北亚各国共同努力,逐步推进,在共同的框架和政策条件下,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目标模型和供应链物流绩效动态评价模型,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确保共同物流利益分享机制的实现,促进共同物流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加深,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OFDI)规模呈增长趋势,且绿色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选择2005—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曼奎斯特指数法(DEA—Malmquist)测算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实证分析其对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跃升的影响,并以地区、发展程度、产业为分组依据进行分样本回归,考察OFDI绿色技术溢出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的跃升。尽管OFDI绿色技术溢出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具有非线性关联和时序异质性,但均处于非线性曲线的上升阶段;在区际经济地理禀赋约束下,O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呈现出禀赋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状态依存性特征。首先,与“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更显著;其次,与农业和工业相比,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更显著。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向高端环节跃升,既要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多元发展的方式增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又要切实提高区际经济外向度与契约质量,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利用东道国禀赋优势,强化O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  相似文献   

20.
COVID-19 ha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expatriates, affecting their ability to work effectively and their personal and family liv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ir experiences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pandemic, and their perspectives on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living in light of such global disruption. Involving over 600 expatriates in 48 countries, the research shows shifts in motivation and priorities as a result of the crisis and reveals how family (extended and immediate) topped expatriates' concerns. The study examines if and how support systems worked and looks at coping mechanisms, skills, traits, previous experience, and attitudes which participants found useful. A common theme was “falling between two stools”—where expatriates were ineligible for support in either their home country or in their host country. Others described being “pull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or “torn by a dilemma” with pros and cons in either choice.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global work with results of the survey revealing changing norms for expatriation and global mobility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of more nuanced approaches to global projects and less binary options for global professionals and their famil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