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曾显荣 《商业研究》2003,(11):51-53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养老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并部分地改变了企业的业绩,但其行为并非显著积极。我国养老基金的入市可以改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但是由于制度供给的不足,还难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性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与成熟程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本文借鉴日、美在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关系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构建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模型分析了机构投资者的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的决策问题,利用股数效应模型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于集中投资的单个公司是否应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曾显荣 《商业研究》2003,(12):42-43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开始从“保持距离型”向“控制导向型”转变。虽然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业绩,但机构法人股东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消极倾向。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制度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又同时作为公司内外部治理的核心,这两者的发展应该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而在国内他们的作用都受到制约。其主要原因是股权分置改革不彻底,相关法规制度对独立董事和机构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为了发挥独立董事制度和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水平,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使机构投资能够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同时,保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优化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吸引机构投资者加大长期持股的比例,使机构投资者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晓军  刘涛  王沁 《中国市场》2012,(32):34-36
大股东剥夺小股东利益属于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按照传统做法,由于监管成本过高以及"搭便车"原因,小股东会应用"华尔街准则",采用"用脚投票"方法避免大股东的剥夺。但是,这样不利于公司治理的长期发展和小股东利益的实现。在公司内部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软弱"的情况下,可以引入机构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生态,维护小股东的利益,实现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资本市场和整体经济的稳定,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钱露 《财贸研究》2010,21(4):118-123
为了改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并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机构投资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机构投资者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对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受到质疑。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这样特殊的股权结构下,机构投资者具备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其参与公司治理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改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中国机构投资者与其委托人之间的代理问题会影响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芳 《财贸研究》2007,18(3):152-15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都会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通过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内部行动)来参与公司治理,即“用手投票”;二是通过公司控制权市场(外部行动)的争夺来参与公司治理,即“用脚投资”。但机构投资者是否会采取第一种方式要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汪忠等,2005)。现实中,机构投资者大多都是大股东,拥有公司大量的股权。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与公司具有更加密切的利益关系。机构投资者(对于长期机构投资者来说更加如此)如果要实现自己在公司的利益,就必须积极参与对公司的治理。但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公司的治理却存在巨大的尴尬;其参…  相似文献   

8.
卢圣亮 《财贸经济》2007,(10):44-47
传统上机构投资者不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但是,1987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他们认为,“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改善公司的长期业绩。美国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参与上市公司股权管理的,其效果如何,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是否可行?是否有效?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能将众多小股东的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投资实力,一方面充当小股东的代理人,另一方面充当被投资公司的大股东,从而成为真正的投资中介,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机构投资者将承担起新的使命,发挥其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主权财富基金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投资领域的影响,引起了发达国家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关注,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对主权基金的态度处于矛盾之中.既希望获得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又担心由此而引发的国家安全等问题.在此种国际环境下,我国应该积极参与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规则的制定.尽可能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加强与东道国和国际机构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减少对外投资过程中的阻碍;开展与国外成熟主权财富基金公司或机构投资者的合作,以联合投资的形式开展业务,学习其管理主权财富基金的经验,并进行风险控制,最终实现投资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11.
在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进行投资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表现。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证券基金公司、企业、社保和保险类机构等都以不同的方式、渠道和程度影响着银行公司治理和银行绩效。通过实证分析得出:QFII、证券公司、社保和保险基金都能影响银行的公司治理,促进其综合业绩的提高;证券投资基金和企业不能对这两个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东方 《财贸经济》2002,(7):79-80,F003
自从19世纪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以来,如何保护投资者权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讲,投资者保护是与投资者对象、证券市场相关的概念,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与公开公司相关的概念.从理论上看,二者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但是,投资者投资股票或公司债券,实际上就是购买上市公司或发行人所制造的金融商品.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种金融商品品质的优劣.近来,证券市场上类似于中科系崩盘引出幕后庄家、猴王事件惊曝上市公司提款机内幕、银广夏爆出绩优陷阱等违规事件的持续曝光,投资者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由失望到不信任,进而严重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2002年1月7日,证监会和经贸委联合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可见,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逐渐放弃“用脚投票”手段,采用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公司治理。美国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行动对完善公司治理和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框架和培育控制权市场,为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胡琴 《商》2014,(22):13-14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机构投资者在西方资本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方理论界对于机构投资者的研究也日益成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已发展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中流砥柱。关于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否提升公司财务绩效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已经有学者对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他们大多未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因此,很有必要对于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透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数量、规模及影响力的壮大,其公司治理效应日益显著。积极的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较好地参与公司治理,会促使企业增加对研发项目的投入,而短期机构投资者只注重短期收益,即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研发投资也可能没有影响或者有其他影响。机构投资者类型不同会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公司治理效应也将不同,对研发投资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由于数据收集口径的不一致,所选取的行业不一样,关于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其实证结果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6.
私募基金是我国资本金融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由于我国私募基金具有运作隐蔽性和投资灵活性等特点,所以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作为基金直接管理者的基金经理人,是基金运作最直接的操作者,基金投资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理人的能力,因此很大程度上基金的选择就是对经理人的选择.于是,对经理人个人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国外关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特征的研究经历了不断丰富和不断细化的阶段。研究者从单纯的财务指标研究扩展到以某一个角度为重点,同时控制重要影响变量的多角度研究;对于机构投资者的类别划分也更为详细,开辟了分类对比研究的新方法。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信息的研究方面,西方的研究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成熟程度不仅考察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信息的被动关注,而且将研究视角更多地放到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信息的积极影响方面。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信息的研究还不多见,而且在研究内容上还不够广泛与深入,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信息二者的关系上还存在梳理不清晰,甚至是错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短贷长投现象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短贷长投现象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短贷长投的程度越低;(2)在非效率投资越多的公司中,机构持股对短贷长投的治理效果更突出。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区分机构投资者类型后,这一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于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中;在机制检验中发现,股东-管理层代理问题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短贷长投现象的抑制作用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文章从股权结构的视角研究了短贷长投现象,肯定了我国制度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派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新  龚练 《商业会计》2011,(26):30-31
机构投资者能否通过影响公司的财务决策进而影响公司价值,一直是财务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2009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派现的影响,检验机构投资者是否在我国公司治理中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水平越高,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上市公司恶意派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机构投资者的策略变动与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的后20年,以基金为代表的各类外部机构投资者在西方成熟证券市场中的地位显著上升.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资产比重迅速增大,不仅使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导致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保持距离"向"控制导向"的转变.这种转变深刻地变革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使"内部人控制"有所改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被投资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收益.对于我国目前仍存在诸多缺陷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来说,国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变动及上市公司治理领域的新变化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笔者认为,为了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中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特征,需要在坚持实施股权多元化的同时,继续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提升外部人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