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再胜 《当代经济科学》2011,(6):103-108,126
转型期国企经营者选择的“政府化”,导致国企经理身份定位模糊。国企经理“亦官亦商”引发利益相关者针对国企经营者身份的多方博弈。国企经营者的身份博弈造成国企高管激励制度扭曲,加剧国企公司治理的“内部人控制”,最终削弱改制后国企的自生能力。结合国有企业经营性质差异,加快推进国企经营者选择机制的二元化改革,实行国企经营者的分类管理,是当下实现国企高管身份明晰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蔡春  马睛  鲍瑞雪 《财经科学》2023,(11):133-148
本文基于《“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将国企审计广度与经济责任审计力度纳入同一理论框架,研究地方审计监督对国企社会责任履行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拓展国企审计广度、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有助于提高地方国企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通过审计降低国企的代理成本,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国企维护社会信誉,是地方审计提升国企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重要路径。地方审计的广度、力度越大,越能促使较小规模国企社会责任的履行。从经济后果来看,地方审计促进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回报率,对同一地区非国企也具有“溢出”效应。研究结论对提升国企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国企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凸显重要。本文分析国企思想政治存在的基本问题表现,提出并论述强化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和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旨在探讨和研究加强和改进国企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7~2014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国企最终控制人性质与高管投资寻租动机两个视角,重新审视和考察了国企高管权力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终极控股人性质,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为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两类上市公司,同时通过测度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在职消费程度,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为高在职消费和低在职消费两类上市公司。研究发现,地方国企高管权力越大,企业越倾向于过度投资,而中央国企高管权力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另外,低在职消费的国企高管权力越大,企业越倾向于过度投资,而高在职消费的国企高管权力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上述关系在地方国企中尤为明显,而在中央国企中并不显著。这些结论表明,地方国企中高管权力的约束比中央国企小,其高管更容易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引发过度投资;由于国企在职消费的刚性,较低的在职消费会增强国企高管利用手中权力进行投资寻租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国有企业转制和产权转让过程中资产流失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指出目前国企资产流失既是一个现实的严重的问题,也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因此对国企产权转让应遵循公开性、竞争性和规范性原则,国家应加紧制订法规,进行科学管理。本文特别强调:国企转让要向前看,不但要加强国企转制过程中的监管与规范,更应着手对转让后国企运作的税法调节,对转让国企再转让的监管,防止国企民营化后的资本外逃,确保国企转让后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企的不断发展壮大,绩效考核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但大多数国企在绩效考核方面做的都不是太好,因此,进一步增进对国企绩效考核工作的了解,客观分析并总结国企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国企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有鉴于此,本文对绩效考核在国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试析国企人才流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金水 《经济师》2003,(9):266-266
现代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流失已成为当前国企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国企人才流失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缺乏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等。国企如何留住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文章从国企人才流失的深层原因入手 ,探讨国企怎样才能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8.
韩立伟 《经济师》2014,(2):271-271,273
十八大指出,当前的国企改革进入攻坚期。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国企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学习型组织是继质量管理之后,又一个在我国企业界和管理界风靡的管理理论。创建学习型国企对克服我国国企现存的弊端,提升国企竞争力,保证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国企创建遇到的外在阻力和内在误区,并给出了创建学习型国企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将主要精力放在国企的结构性改革上,而领导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及发展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及国企深化改革的进行,未来国企将更多地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为提高国企的生产效率及竞争力,国企领导应提高分析外部环境的能力、为企业制定相应战略的能力以及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良问题,导致国企基层党组织具有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良好发挥出来.要深入了解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保证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可以可以取得良好成效.本文就是对加强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企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国有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与意义,后根据国企管理的现状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给出了一系列国企管理需要注意的三项内容,包括找准国企管理着力点、构建高质量的国企管理团队、完善国企管理体系和构建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对国企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偏好和国企经营目标的多元性,导致政府仍然保留改制后国企经营者的选择权和定薪权,这是造成当前国企经营者激励难题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性和国企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这些造成国企经营者激励难题的社会性约束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所以,新时期国企经营者激励制度改革和创新必须另辟蹊径。只有大力借鉴行为合约理论的相关成果,着眼于经营者公平偏好、利他主义等非货币动机的培育和运用,才能实现可行突破。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国企工资是否较高的争论颇多,本文从已有研究入手,通过国际与国内的比较分析工资高低标准,得出国企工资并没有过高的结论.笔者认为,国企和私企的工资不但不高反而都偏低了,只是国企的情况好于私企,政府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应该继续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发挥国企的带头作用,拉动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大中型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解困,能不能如期办到?今年是国企扭亏解困的第三个年头,国企三年扭亏解困,许多学者关心这个问题,相当多的人对此信心不高。我以为大中型国企三年扭亏解困,又难又不难。要看怎样安排国企的战略定位。只要把国企的战略定位作出合理安排,大中型国企三年扭亏解困就不难;反之,如果国企战略定位安排得不合理,三年扭亏解困就难于办到。关于国企战略定位,是个争论较多的问题,大体上有几种说法:一是国企退出说国企在战略布局上要突出一个退字。理由是国家财力不足,支撑不了这么大的国企摊子。此说失之过于笼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国企内审工作重要性的分析,在探讨目前国企内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企内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当前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剖析现有的国企中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机制,并积极寻求新的国企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合理途径,试图构建一种有效的新形势下国企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新军 《经济师》2004,(2):146-147
当前我国国企面临着人才的竞争 ,留不住人才 ,国企就没有竞争力。文章分析了国企人才流失的原因、人才流失给国企各方面造成的影响 ,以及采取怎样的对策和策略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来保证企业的发展。采用一些激励措施来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这样我们的国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迫使最高(政治)决策者为了搞活国企而引入和发展资本市场.为了保证国家对国企的控制、国企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国家采取了股权分置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它虽然促进了国企产权改革,但也拖累和扭曲了资本市场.但资本市场发展对利益主体的分化,特别是政府对资本市场制度知识的增加,使股权分置已经不再满足各行为主体特别是政府的行为目标,整体上市的制度安排浮出水面.但是由于国企功能定位的错位,使得国企难以进行彻底改革,国家为了保护国企对国民经济的控制,排斥非国企的竞争,从而阻碍了资本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9.
胡卓娟 《时代经贸》2008,6(1):150-151
针对国企红利征收这一热点话题进行阐述分析,认识什么是国企分红后,在对现代股利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分红制度的利与弊,从而探讨我国国企分红具有的特点,以及如何才能建立合理的国企分红制度。  相似文献   

20.
胡卓娟 《时代经贸》2008,6(2):150-151
针对国企红利征收这一热点话题进行阐述分析,认识什么是国企分红后,在对现代股利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分红制度的利与弊,从而探讨我国国企分红具有的特点,以及如何才能建立合理的国企分红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