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以往的分析着重于“聚集”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但是.产业集群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社会经济固有的发展活力经过集聚后将加倍放大.区域经济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国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可以通过区域集聚的扩散效应.为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富强找到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战略布局增长极被赋予了“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定位。本文分析了目前滨海新区产业的聚集扩散现状,提出为实现这一定位,天津滨海新区应大力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等,加快产业升级以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挑战,通过服务区域发展加快自身发展,从而做到扩大集聚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3.
构建区域开放大平台是全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对于推进产业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战略地位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创新型城市层面出发,以参与城市创新扩散活动的创新主体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CH改进模型研究城市创新扩散效应。以2001—2015年南京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南京市创新扩散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研发投入、技术交易对南京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科技支出则有较弱的正向作用;而研发人员数则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金融机构科技贷款以及国外研发存量未对南京创新扩散产生显著影响。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对现代服务业区域集聚专业化、多样化与集聚结构表征方法与测度指标选择度量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上述因素对产业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生产率增长效应及区域创新效应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刘璇 《科学决策》2009,(5):66-73
科技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的技术创新扩散强度和效应对区域技术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测度北京与上海的扩散强度与效应之后,其结果表明:北京扩散的强度以及效应都较弱于上海。因此,北京应弱化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努力培育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提高自身对京津冀区域内其他地区的扩散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姚战琪 《改革》2020,(1):48-58
通过使用中介效应检验法,系统考察了中国服务业开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发现中国服务业开放有助于促进区域创新。中国服务业开放的研发资本投入效应、服务业开放的研发劳动投入效应、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进出口贸易的推动效应在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区域创新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而服务业开放对人均GDP的拉动效应在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区域创新的影响中不存在中介效应。东部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不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8.
皮亚彬 《山东经济》2015,(1):147-155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出新的趋势,四大地带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总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1978-2004年四大地带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从2004年至今四大地带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逐年缩小。从产业层面看,服务业扩散的速度慢于制造业扩散的速度,制造业更容易从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十大城市群内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城市;发展阶段较高的城市群,经济活动开始从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而对于发展阶段较低的城市群,城市群内部经济活动则向核心城市集聚。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祥  李诚固 《山东经济》2003,14(6):21-22,45
本文在介绍经济全球化特征及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网络效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经济接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适应世界经济制度的变化等理念,进而提出了区域成长的区域创新、区域开放、区域竞争、市场化等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业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无论其"热"其"冷",都波及到社会的诸多层面.新形势下,探讨其产业应当如何定位,其扩散效应如何也就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扩散效应又分为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瞻效应3个亚类.改革开放浪潮中,房地产业从无到有,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力,扩散效应极为显著,正发展成为经济起飞阶段的新兴主导性产业.长远来看,它的恰当发展能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丽水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树立城市文化品牌,做大文化产业载体,深化创意产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将丽水打造成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四川周边省市区的经济增长与四川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对四川经济增长和周边7省市区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四川的经济增长和重庆有强相关关系,和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和西藏的关系较弱。本文通过构造邻里绩效指标,研究了四川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对四川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重庆、陕西和贵州对四川的溢出效应最大;通过进一步引入引力模型研究四川和周边地区经济联系强度,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和周边地区经济联系明显加强,特别是和重庆的联系最强,其次分别是陕西、青海和云南、贵州。本文把邻里绩效指标引入索罗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得自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对四川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得自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确实对四川的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根据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四川在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时,一方面要按照建设"开放四川"的要求,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另一方面,特别要加强对内的开放,切实推进区域合作交流,加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尤其是重庆和陕西这两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四川高的地区的经济联系,特别要加强与重庆市的紧密合作,推进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伟 《浙江经济》2009,(21):38-40
浙江区域经济开放重心由区际化向国际化的转换,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新世纪初叶两三年最终成型。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最近的时点——2008年,上述推动浙江区域经济开放重心国际化调整的变局因素显然在迅速减弱,重返国内市场乃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特区经济》2010,(6):175-176
通过对河南"长垣模式"的研究,发现长垣遵循"开放-发现-创业-扩散-升级"这样一条产业集群驱动的工业化道路,其发生机理是由于人均资源禀赋缺少产生的生存压力引起开放,增加了同外部市场接触的机会,发现了市场信息并完成了初始资本的积累,当企业家能人出现、开始在某地创业时,产生了区域性的学习、模仿,催生了产业群的出现,本地工业化进程便随之启动。  相似文献   

15.
黄上国 《浙江经济》2003,(23):32-33
区域开放能促进区域制度转型这一命题,与中国的区域开放和制度转型的实践是基本相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区域开放度的差异,是中国区域制度转型进程的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空间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金融集聚效应与金融扩散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金融集聚效益是由金融集聚因素形成的额外效益,包括外部效益、网络效益、创新效益和技术进步效益,并用增长极理论和知识溢出来说明金融扩散效应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区域经济承载力概念,并建立区域经济承栽力评价模型.然后以浙江海宁市为例,进行区域经济承载力评价与预测,为其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企业、产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越来越强调通过构建和延伸产业链,来获取产业联动效应,建立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然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间的联动效应不明显。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城市.有必要分析沈阳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地区的产业内部结构则反映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传统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面临诸多隐忧,城乡和区域差距扩大,影响科学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完全改变等。因此,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当前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