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它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本仅就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实际上已经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纳入到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并对会计核算行为予以规范。本文即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以期对实  相似文献   

3.
所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是以它们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本文在简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涵义及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财务会计实务,详述了该原则在会计确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论述了我国执行该原则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国际上普遍遵守的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被纳入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因此,要正确运用这一原则指导会计核算,必须对这一原则有足够的认识和研究。本文特此作以下探讨。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一般含义。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解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观点基本相同,即“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也就是:当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上应根据其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规范对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上规范的是企业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所谓交易,是指企业与其外部主体之间所发生的价值交换行为,如向供应商购进材料、物资等;而事项是指企业内部所发生的价值转移行为,如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只有当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核算才应遵循这一原则。由于交易涉及企业与其外部两个不同的经济主体或会计主体,因此在交易中往往涉及交易对象的所有权认定问题。由于法律从经济主体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之一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充分分析这一原则涵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运用。  相似文献   

7.
会计核算原则是对会计活动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以下初步探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越来越复杂,其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从会计的反映职能看,会计必须反映经济真实,而不是简单地反映其经济形式。正是基于此原因,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制定会计准则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所谓实质重于形式就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具体而言,就是要求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导致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作为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而不是以其法律形式作为判断的标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为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完全分离的金融衍生工具、销售创新等在会计报表上得以反映提供了条件。我国现已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无论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还是收入确认的方法,都已体现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关联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的经...  相似文献   

8.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中运用的重要准则,在收入的确认和固定资产租赁方面,税收制度与会计准则已大致趋于一致;在其他方面,两者还存在一定差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准确掌握税收制度的精神实质;防止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滥用。  相似文献   

9.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原则,它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完全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已广泛地运用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在规范企业交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会计目标,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在日常会计处理中,我们必须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以各项经济业务的实质作为核算标准。本文详细论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同时对该原则的具体运用进行举例说明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怎样科学运用这一原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修正性会计核算原则包括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修正性会计核算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中的运用与体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加了会计信息的效益,降低了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13.
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方面,《企业会计制度》与分行业会计制度相比,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修订了历史成本原则,充实了谨慎性原则。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都是在会计核算原则的一般要求下作出的,是会计原则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股权与资产是构建公司制企业的两大基本元素,二者均具有流动性,但股权转让与资产转让有着本质区别。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适用不能违背税收法定原则,也不应与其他法律相抵触。分析国外税制法律实践可知,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直接将股权转让认定为资产转让具有严格的适用条件,我国实务界对股权与资产关系认识不足的现状揭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反避税指引具有积极意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国外发展则为我国税制的完善提供了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德刚  唐勇军 《新智慧》2004,(5B):36-37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为会计基本原则之一。大家普遍认为实质重于形式是协调国际会计准则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有的人认为有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可以完全杜绝会计信息失真,形式胜于实质原则已经彻底过时了,毫无价值。笔对此不敢苟同,我们不能滥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更不能完全舍弃形式胜于实质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01年颁发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改革的重大成果,其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正是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意味着我国的会计更注重与实际的结合应用。探讨其原则在我国会计标准中的应用,旨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在日常会计实务中的处理应以国家法律、财经法规为准绳,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适当简化处理,尽量提高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将借款费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如果会计处理不恰当,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反映的真实性.本文主要就新旧会计准则中借款费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元2000年底,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这次<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适用于各个行业,改变了以前分行业会计制度的作法,使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会计的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以下简称新<制度>),再次强调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跟原来的十二条原则相比,新<制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原则,即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那么究竟什么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呢?  相似文献   

19.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由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不断增强和我国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必须明确区分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和经济实质,会计核算应反映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与此相伴随,其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因此经常会出现经济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相一致的情形.本文着重论述了对于实质与形式不相一致的交易或事项,在会计核算时,如何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处理业务.该原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合理运用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