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三农”是政府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地方财政支农又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近年来政府对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对全国或者区域农业经济增长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财政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自治区政府应在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合理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使支农资金能够更充分的流入支农领域。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陈颖 《北方经贸》2021,(3):114-11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财政支农资金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现立足于江西省农业经济发展和财政支农实际情况,先从理论角度研究了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再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实证的角度量化分析江西省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江西省财政支农提出了合理增加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创建多元融资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强科技投入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政府进一步加大支农与惠农政策执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当前我们要准确把握农业发展新趋势,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财政支出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用十分重要,针对中国现行财政支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逐步加大国。家财政支农力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调整财政支农方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其清 《商业研究》2008,(2):162-166
在通过对湖北省政府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相关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湖北省政府财政支农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发现和颇为有益的结论,并最终希望能为调整和强化湖北省财政支农的政策选择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云南作为调研地点,利用道格拉斯函数框架对2003-2012年云南省9市(州)农业生产总值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财政支农支出能够促进云南省的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并算出财政支农支出每增长1%农业生产总值增长0.3014%,用电量的增长对于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有较强正相关性.因此,为了云南省各市(州)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应该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并保证财政支农支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农民收入能否提高与财政的支农政策密切相关。主要从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对农民收入的效应角度,找出了财政支农政策的问题,进而建议政府加大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并且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增长迅速。如何更为合理地确定财政支农资金规模,整合农业财政资金,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整体合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围绕财政支农规模问题,以黑龙江省A县为例,通过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财政支农资金最优规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付秋霞 《中国市场》2011,(1):114-115
文章采用1980—2008年江西省的相关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该省财政支农总量与农业增长的关系进行验证,并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其财政支农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着该省农业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制约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必须从加大支农资金总量投入和改善支出结构出发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多年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加,管理加强,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行财政支农政策还存在诸多问题,既有财政支农制度、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又有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上的问题。因此,当前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和长效机制,实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李新  向奕 《适用技术市场》2011,(16):21-23,25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对农业进行干预和扶持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借鉴国外财政支农的有益经验以及结合本国国情的前提下.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农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农业投入是我国农业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投入效率低下。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和农业经济增长两者的关系构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政府应该增加财政农业投入中的支农支出部分。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弱质产业,需要财政对其支持和保护。财政支农支出是政府增加农业投入,保护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注意发挥财政职能,支持农业生产,使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在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农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支农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发挥财政支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河北作为农业大省,探索如何促进农业的快速优质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河北省1998-2017年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和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确实存在这样一条最优路径,能够使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上实现最适规模和最优结构配置,并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下,农业问题备受关注,精心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一项趋势,其中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对财政加以重视,并进一步实施财政支农机制的有效创新。本文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提出了财政支农机制创新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秦建军  武拉平 《财贸研究》2011,22(3):19-27,85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村贫困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内,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内,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果趋于平稳。短期有效长期平稳的减贫效果,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李多 《商业文化》2021,(6):122-123
农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黑龙江省农民收入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这和黑龙江省多年以来坚持财政支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分析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与振兴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促进了东北地区振兴和助农扶持政策落实,为黑龙江省经济振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与支持,带来巨大发展机遇。这也更强调了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力争促进财政支农的有效实施,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率,从而增加农民各种类型的收入。  相似文献   

17.
唐琼 《北方经贸》2013,(11):91-91
政策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财政支农政策体系作为政府支农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新形势下借鉴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成功做法,对完善中国的财政支农工作提供经验启示,制定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钟用 《商业时代》2015,(3):53-54
本文通过对中国式分权的制度框架进行阐述,建立了中国式分权与农业经济增长绩效动态追踪的研究假说,通过对该假说进行模型的设计与计算,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农、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的动态机制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线性回归和效益指标分析方法对贵州省财政支农资金配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贵州财政支农资金配置对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资金投入的总量与结构配置效益水平都比较低,没有发挥科技兴农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贵州省农村公共财政严重缺位和越位、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支农资金管理不善。贵州省应尽快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多元化农业投资格局;科学确定投资重点,优化支农支出结构。同时,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从而有效解决贵州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Eviews6.0软件,分别从安徽省财政支农绩效情况、中央和安徽省财政支农绩效的比较以及安徽省农业财政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从1995到2006年的农业财政支出的经济绩效,在此基础之上,对提高安徽省财政支农经济绩效进行了相关对策的选择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