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东进入公司三年来,凭其出色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执行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交口称赞;他对待新老员工真诚热情,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是公认的“好人”、“能人”,也是老板认为的忠诚度高、稳定性好的人才。然而,最近他突然提出离职,让经理很“伤心”,有关他离职的话题都成为了大家聊天不能触碰的“雷区”……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2012,(10):57
HR来信: 我公司有如下规定:正式员工离职,必须提前一个月正式递交离职申请。现在公司有一员工,他在提出离职申请10天后,就要求离职走人,公司该如何处理?如规定工资折算,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2007,(22):69-70
案情简介 张先生于2004年5月进入上海某合资公司工作,2006年9月离职.今年1月,他得知公司发放2006年年终奖后,认为自己也应拿到一半奖金,理由是年终奖既然是对于员工在一年中为公司工作的回报与奖励,如果员工按劳动合同和公司的规定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公司就不能歧视离职员工,应当贯彻同工同酬的原则,付给离职员工相应数额的奖金.  相似文献   

4.
陈方 《人力资源》2008,(11):38-40
令惠东公司的HR经理王刚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又有4个员工突然离职了.离职员工中包括1个老员工和3个入职不到一年的新员工.  相似文献   

5.
最近老板招聘来一位新主管,要求我们这些老员工协助新主管做好工作.我遵从老板的意思积极地向新主管提供资料,但新主管把很多工作都揽过去自己做,也不给我们开会或者下达工作计划,而新主管的工作也没有起色.老板找我谈话,问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我不知道应该继续力撑这个主管还是跟老板把情况和盘托出,踢掉他?  相似文献   

6.
专家坐诊     
<正>我们公司有位员工,在职时因为和直属领导存在一些过节,屡次在办公室内大吵大闹,最后被公司按照严重违纪解除了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时,公司向该员工发送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最近,该员工可能找到了新工作,新公司要求提供离职证明,该员工回到公司要求开具证明,我公司认为已经给员工出具过解除通知书,不需要再出具离职证明。请问,我公司能否以已经出具过解除通知书为由,拒绝员工开具离职证明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春节过后,佛山一家民企地产公司各个部门不断有员工跳槽离职。有些甚至是工作五至八年的老员工。没跳槽的员工也悄悄四处联系新单位,一些副总级别的也在思动,私下要猫头公司帮忙物色上市类企业,而其他地产公司也有这种现象存在。业内人士戏称,现在员工只分两种,已经跳槽的和尚未跳槽的。  相似文献   

8.
组织社会化策略在新员工的组织进入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新入职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一家家电企业上海总部的员工为对象,研究在中国环境下,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入职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发现制度化的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入职员工的离职倾向有显著的负面作用,而对老员工的离职倾向影响不显著.论文的结论对组织对新员工的组织进入过程的管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旦员工已经提出离职,恐怕就没有了挽回的可能性。但如果能从员工的细节行为来判断他的状态,则防患于未然也有章可循。"未雨绸缪"是管理的至高境界。而映射到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的保留,尤其是优秀员工的保留则至关重要。但我们都知道,一旦员工已经提出离职,恐怕就已经没有了挽回的可能性,即使挽留住,其代价也颇高——往往是企业高层开出高价。但这又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员工会怀疑,难道一定要用离职来威胁企业,才能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0.
某个老板看完年终报表,就放出话来,"今年业绩不好,可能不发年终奖了".实际上,老板并不是这样打算的,他只是想不按去年的2万元来发放而已,况且,他自己心里也犯嘀咕,因为他担心员工会闹情绪甚至离职.年终大会上,情绪不高的员工耐着性子听完老板的新年计划,正准备离去时,每人却拿到了一个红包.  相似文献   

11.
HR来信:我公司自成立开始,员工流动一直非常频繁。很多员工在离职后,也不做工作交接,以至于有很多工作脱节。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继续出现,我公司在规章制度中明确约定:员工离职的,必须提前一个月向公司递交辞职申请,并就手头工作按照工作交接明细上的规定进行交接。但是实行以来,员工的离职申请一旦获得批准,之后的一个月,员工基本上就不再工作了,交接工作依然是草草了事。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加强员工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呢?  相似文献   

12.
HR来信:我公司有一名工龄近12年的老员工,还有2年退休,但今年6月合同就将到期,而且他也不是无固定期限合同。若公司想裁员,该员工是否可以裁减?该员工是否可以提出自己是老员工而要求留下来?  相似文献   

13.
在工作中,大致可以把领导分为两种:“懒”领导与“勤”领导。前者只说自己的思路,至于怎样干,要靠员工自己去想;后者不但告知员工自己的思路,而且连具体细节都考虑好,甚至还要亲自披挂上阵。 团队遇到“懒”领导,因为仅有框架性的思路可以参考,必须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结果往往比领导预计的要好;“勤”领导把细枝未节考虑得面面俱到,员工只要按照领导的意图千就可以了,往住并不关注工作结果的好坏。这样,领导的“懒”与“勤”往往造就团队的“懒”与“勤”。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新员工,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对企业充满信任,凡是领导吩咐的事都会尽心尽力地干,生怕有个什么闪失。他们的想法比较简单,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做事,日子就一定会好起来。然而,一段时间过后,他们发现周围的人并不全像自己这样干,一些老员工牢骚不断,相互之间勾心斗角,  相似文献   

15.
李先生3个月前加盟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场营销部,担任主管一职.工作在磕磕碰碰中展开,有一个现实问题一直困扰着李先生.他的前任深受员工爱戴,前任离职后留下了一些忠心耿耿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仍处在前任的"频率"上,使李先生的工作很难推行.对于员工的念旧,李先生表示很理解,毕竟适应新领导都有一个过程,而且前任的离职与自己无关.但是这个过程要多久,如何面对前任的"忠粉",自己又该如何做好这个继任,李先生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李馨 《人力资源》2010,(2):24-25
人力资源部门经过笔试、面试、测评、薪酬谈判等一系列环节招募到了新员工,接下来就进入到了“留”的阶段。有研究表明,入职两周到三个月是新员工离职的多发期,也是Feldman阶段理论中的适应阶段和促使新员工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期,同时还是《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试用期。  相似文献   

17.
杨威 《人力资源》2007,(11X):31-34
曾经有位记者到惠普公司的一家工厂采访,看见一名员工在车间工作时汗流浃背,问他:“为什么不把电风扇向自己吹而朝机器吹。”这名工人极自然地回答:“机器必须保持清洁卫生,避免蒙上灰尘而缩短寿命,所以电风扇要朝机器吹。”这个极平凡的小故事,显示出这家企业员工与公司已经心心相印,融为一体。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使员工与企业心心相印,才能留住优秀人才,保持企业永盛不衰的竞争力。本文将以M化工集团为例,讲述企业如何建立人才保留及员工离职预防机制,将离职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新员工渐渐明白老板每次发起争论的真正目的,都在于向员工表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不是真的想听取不同意见,在行为上也就自然采取与老员工一样的做法,将创意与激情隐藏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一张名为“不同年龄层员工离职原因”的图片总结了不同时代的人对离职的态度,即60后:什么是离职;70后:为什么要离职;80后:别的公司收人更高,我就离职;90后:领导骂我,我就离职;95后:感觉不爽,我就离职;00后:领导不听话,我就离职。观点虽略带戏滤之意,却引发了许多企业管理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工作嵌入与员工自愿离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自愿离职主要由员工本人做出,员工主动提出离开组织的行为,即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辞职。员工自愿离职对于组织来说因其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会对组织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尤其是核心员工的离职;对于员工个体而言意味着原有一切关系的中断,从而导致原有利益的损失或牺牲,同样将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员工自愿离职无论对于组织还是员工个体而言都具有较大的震撼性。也正因为如此员工自愿离职现象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