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需要选择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增长优劣进行比较的实证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出四种现点及理论支持。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对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与市场主导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姑论是两种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上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但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在某些方面存在优势。因而作者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上是有效的,强行将中介主导型金融体系转变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政策可能是误导的。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增长优劣进行比较的实证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出四种观点及理论支持.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对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与市场主导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两种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上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但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在某些方面存在优势,因而作者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上是有效的,强行将中介主导型金融体系转变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政策可能是误导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之下,作为经济的血脉,金融发展至关重要.支撑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必然需要先进的金融发展理念和与之相配套的现代金融体系.新时代中国新发展模式赋予现代金融体系新内涵,在服务实体经济、抵御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有着重要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6.
<正>2005年之后,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建立中国现代金融体系非常重要,并且是建立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没有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也难以有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认识到资本市场的巨大价值,所以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来发展这个市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我国金融体系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呈现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金融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失衡,存在直接融资占比过低的问题,这会成为未来我国金融体系不稳定、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隐患.本文将从银行体系、证券市场和国民偏好等多个方面探究当下我国金融格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建立高效稳定的金融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金融体系比较与演进: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直接融资(保持距离型融资)和间接融资(关系型融资)在一国金融体系中比重的大小,我们可以大致将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简单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金融中介(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应该采取动态的功能主义观点进行考察;两种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机制发挥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极端型的金融体系稳定性较差,混合型金融体系稳定性较好;民法法系国家容易形成中介主导型金融体系,普通法系国家容易形成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金融中介与市场的竞争、银行经营制度、经济国家转轨是影响金融体系演进的重要因素,金融体系的演进符合路径依赖理论,金融体系的设计应该采取整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金融体系两种模式趋同化演变实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分析,将金融体系两种传统模式(银行主导、市场主导型)的实质差异概括为储蓄向投资转化主渠道的不同.其次通过对近20年来两种模式发展演变的分析,首次提出两者都在趋同于一种新的中间模式--多元协调型金融体系,并认为该新模式代表了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最后从储蓄→投资转化过程这一新角度分析了多元协调型模式的实质,即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主渠道发生了实质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由于金融的波动也曾引发了经济的震荡,本文从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约束论”谈起,认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是中国的最佳选择,高度控制的金融体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效的,但从长远看,我们还应继续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1.
尼古拉斯·拉迪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6):26-34
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低下,对生产领域和金融部门自身带来了深刻的消极影响。现在的金融改革方案在财政上具有不可持续性,发展商业信用文化十分必要,但现在政策对商业信用文化的形成具有破坏作用。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前景,本文基于不同的假定提出了各种可能的未来情境,以支持其基本判断,即中国金融改革的成功必须以商业信用文化的发展形成和与此有关的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为前提,而后两者在政策上是被忽视和错判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与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是否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构成威胁的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政策性贷款,是在经济体制转型中逐渐形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制度原因;不良贷款的处置损失将在未来由国家财政、中央银行和国有银行之间分担,未来分担损失降低了对当前金融体系的冲击;在对中日两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由于拥有国家政府担任主导者和终极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与日本相比,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迅速并且前景甚佳;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中国人民的财富安全性和经济安全性在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3.
钱雪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5):92-96
从投融资实践看,企业内部存在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是区别于外部资本市场运作的资本配置机制。企业管理者运用内部资金实施投资项目的同时也就实施了一定的融资功能,因而企业组织本身就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或银行主导型—资本市场主导型二分法不足以刻画和概括金融体系的特征,新二分法"外部资本市场—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是对传统研究视角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15.
金融体系之争:银行业主导与资本市场主导金融体系的选择问题,实际上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和结构问题。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金融体系,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两种金融体系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各有利弊,共同发展。从我国目前现实情况分析,即使在资本市场全盛时期的2000年,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仍然大约是85比15。可以认为,我国金融体系属于银行主导型。我国金融体系和结构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分散性、选择性和灵活性,这直接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资本市场是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正是改变现有资本市场格局、有利于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 相似文献
20.
发展货币市场与金融体系的结构性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就是资本市场正在被“边缘化”,这主要表现为股票、债券发行等直接融资的比重下降,而作为间接融资渠道的银行贷款比重却一反往年的颓势,出现不断上升的势头。虽然这种状况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无论如何它都同我们改革金融体制的基本方向不相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