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是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口头禅。在人们求医治病的过程中,高额的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常常成为许多病人求医的“拦路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很多家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A、药品价格偏高仍是老“问题”调查:低收入人群吃不起药在一家动画公司上班的于小姐对高额的医疗费用深有体会,“前几日天气转凉,整个人极不舒服,于是我就去市第三医院看病,医生开了一点药,结果我的医保卡刷掉了三百多元。真的很可怕,以后真的不敢进医院了,一次感冒就花了这么多钱。”  相似文献   

2.
近来,我国的医疗体制成为众矢之的,其中受到广泛批评的是所谓“看病贵”和“看病难”。所谓“看病贵”,意味着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目前,“看病贵”,贵就贵在城市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看病贵”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低收入患病者没钱看病,也就是“看病难”。  相似文献   

3.
一人享受公费医疗,全家看病吃药不花钱以及医师开“大处方”、“人情方”的现象,在赣南老区的一些医院屡见不鲜。这种不良现象,一方面增加了老区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又造成真正有病求医的干部职工看病难抓药难。为解决这些矛盾,改革和完善公费医疗管理体制,最近赣南老区的大余县率先成立县公费医院。县公费医院成立后对县城享  相似文献   

4.
“钱”是什么?中国历史上有“孔方兄”之说。在资本主义产生后,钱成了“万能”的(“金钱万能”、“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都有可别有病,什么都没有可别没钱”。  相似文献   

5.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相信了这句话,并不等于就可以忽视在我们周围出现的那么多真的有病又真的没钱的贫弱者。社会化医疗在国外(甚至在中国香港)已相当普及,但对我们来说还只是个奢望,那么──  相似文献   

6.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是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口头禅。在人们求医冶病的过程中,高额的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常常成为许多病人求医的“拦路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很多家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几十年前,人们把这作为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理解。那时,家里安个电话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装电话难”也成为北京诸多“老大难”当中的一个。由以前的不敢想、没钱装.到如今的装电话难也揭示了北京人生活水准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北京19家三级医院院长上月分别到其它医院亲身体验就诊过程,共同感受到看病确实“难”!(据7月26日《新华网》消息)  相似文献   

9.
方韶毅 《新财经》2001,(5):16-18
人们看病都要找名医,企业找咨询公司诊断也会请大腕。近年来,许多企业如平安保险、北京王府井百货、广东今日集团等都和康佳集团一样请上了一位叫“麦肯锡”的“洋名医”看“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县将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保健需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围绕让老百姓“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目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保障机制、内涵质量、疾控体系”四项建设、积极推进“医疗网络、惠民济困、技术创新、健康促进”四项工程,全力化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看病就医难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悠幽斋     
《广西经济》2010,(7):64-64
怀疑 一个病人到医院看病。当医生看完病,开出药方时,病人拿在手里看了看,问:“您是大夫吗?”  相似文献   

12.
“看不起病,更看不起大病”,一直是阻碍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难解之题。最近,镇安县茅坪镇元坪村农民魏巧玲在看病时却遇到一件高兴事,她身患“卵巢囊肿蒂扭转”,住院作手术花费了1300元,出院结帐时得到报销补偿800元。她给县政府写信说:“农民掏钱少,药费多报销,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就是好!”  相似文献   

13.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每年都会成为"两会"的热点,今年也不例外,围绕这一问题,"两会"上与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争论异常激烈,一部分代表委员认为看病并不难、不贵,所谓的难和贵是有原因的,更多的代表、委员则认为在中国,看病确实难、确实贵,并列举了大量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曹林 《浙江经济》2009,(5):23-23
看病不难也不贵是中国式偏见 不信任就会带来恐慌、公众之所以如政协委员所说,不去家门口或者小地方的医院,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医院没有好医生好设备。看病不同于买东西,东西质量的高低.至多关系到生活的品质,但医疗水平的差别,带给个体的可能是终身的幸福或痛苦,兹事体大,不可不重视.所以就会出现“全国人民上协和(医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生猪的“买难”、“卖难”,在统、派购的几十年中经常出现。自从放开经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买猪“难”已不难了,大量的肥猪憋在圈里,不能适期出栏,“卖猪难”的矛盾突出了。问题何在呢?事实告诉我们,流通不活是产生“卖猪难”的症结所在。其表现是: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全国性电影专业会上,一位长期从事电影工作的领导干部说:“我们电影公司的性质是什么?宣传部门把我们当公鸡,要求我们打鸣;财税部门把我们当母鸡,要求我们下蛋。不下蛋,就没钱开饭。我们怎么办?,”此后,人们便把电影的二重性和两个效益问题,戏称为“公鸡、母鸡问题”或“打鸣儿、下蛋问题”。 (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50万中国电影人的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一毛钱能买到什么?常州一位市民近日在市内一家医院给孩子看病时,仅花了一毛钱,孩子的病就痊愈了。这个一毛钱处方被病人家属誉为“世界上最便宜的处方”。  相似文献   

18.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一点,在2009年是否会成为过去时? 中金公司最新的2009年策略报告表示,在2001年“9·11”事件和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经济调整导致标普指数大幅下滑,而标普医疗健康指数则保持了相对稳定。在本轮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下行过程中,医疗健康产业是否也已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19.
段博  陶明 《当代陕西》2010,(9):16-17
子长县李家岔镇66岁的农民周奋民,患有疝气多年,听说医改看病便宜了,他就来医院做了手术。老人算了一笔账,总费用从原来的2800元降到2000元,加上“新农合”报销部分,自己花费也就是725元。“不仅治好了身体的病,也治好了心病。”  相似文献   

20.
搞技改难!在新的金融、财政体制下,搞技改尤难!这是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普遍听到的反映。那么难在哪里呢?难的地方当然很多,诸如项目审批烦,技术人才缺,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难,等等。最关键的难处还是难在“钱”字上。筹建中,资金落实难;上马后,资金到位难;竣工后,资金配套难。加上新税翩取消了税前还贷这一条,又增加了还贷难度,从而导致相当部分技改项目“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成为企业的一个沉重包袱。如何走出“难”字的怪圈?我们认为应该增加技改资金运作的透明度,实施“弃暗投明”,促其良性循环。一、从“暗缺”转向“明足”资金暗缺,是指技改项目在可行性分析时就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