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保险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市场容量达到一定规模,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但随着客户收入水平、消费意识和对保险服务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保险产品已难以迎合保险业的激烈竞争,从而保险创新成为保险业继续"保险"的"法宝",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本文在简要介绍当前我国保险服务及其延伸服务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我国保险创新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辛健 《消费导刊》2012,(8):64-65
保险作为现代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现代经济的重要领域。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国保险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进一步推动服务创新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保险企业在服务理念、服务手段和服务体制上与国外先进同行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保险企业顺应时代潮流,强化服务理念,改进月磺务手段,实施服务创新,保险业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应对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07年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我国保险业要重新审视我国的保险监管和保险创新,理顺保险监管和保险创新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改进保险监管并促进保险创新,以期有效地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三农”保险是保险业围绕农村、农业、农民开展的保险服务及相关活动。在当前形势下,发展“三农”保险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也是保险业实现做大做强的现实需要。在监管机构的推动引导和保险企业的努力下,目前“三农”保险已经初具规模,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现实条件。政府、监管机构、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农险科学新机制,加大创新,推动三农保险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肖智  刘敏 《商业研究》2002,(22):153-155
传统保险业由于其固有的商业模式 ,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随着网络的兴起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保险业的创新必将进入网络保险时代。由于传统保险业的弊端和局限以及网络保险的优势 ,产生了网络保险的新型保险概念 ,但是我国实行网络保险还存在一些问题 ,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才能使网络保险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粟丽丽 《商业研究》2005,(11):41-42
随着我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日期的日益临近,我国保险业必须进一步加大保险服务创新力度和加快推进经营体制创新,才能提高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保险业的跨越式发展,适应保险市场全球一体化的需要,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金融不断发展,许多国家均对保险业实行特殊的会计规则.主要由于保险业的经营属性决定其会计原则必须区别于其他行业。发展完善保险业会计规则,必须首先分析影响会计规则的各个保险属性。本文力求从理论层面分析决定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重要属性,进一步充实我国保险会计规则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以推动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服务这种无形、特殊的活动已经渐渐成为了新的市场竞争力,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名誉与利益。保险企业更是一种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公司,保险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它的兴衰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信誉程度。然而,目前的状况是,我国保险企业现有的服务意识、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理念都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该文将主要分析保险企业所面临的服务现状、服务创新所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以及如何更好地构建服务创新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服务创新质量,从而为保险企业客户服务创新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粟丽丽 《商业时代》2005,(23):56-56
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保险业面对保险市场全球一体化的挑战,而目前国内上万亿元的保险业可运用资金,也对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与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国保险业只有积极探索实现保险监管创新,努力学习借鉴国外保险公司的先进经验,才能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开创保险开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保险电子商务具有许多传统保险服务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传统保险业的一种创新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的电子商务起步比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制约我国保险电子商务发展因素:主要体现在法律、监管与信息安全方面。解决制约保险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措施,应发挥保险电子商务的优势,避其劣势;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加强监管,保障网络安全,顺应时代发展的经营模式,充份发挥其在促进保险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保险国际化趋势及我国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光 《财贸经济》2000,(11):52-5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保险的国际化,这种国际化必然会对我国保险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保险业的一些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蒋岚 《现代商业》2011,(12):19-20
自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发展以来,中国保险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单一的保险经营机构,发展成今天的多元化经营,积极引进外资保险公司,努力发展再保险业务,创新业务层出不穷。同时,保险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保险业的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传统的盈利模式被打破,保险投资领域已经成为未来保险业发展的切入点。但目前我国保险投资市场尚不完善,存在很大的风险,本文着重对我国保险投资领域存在的风险进行剖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为我国保险业的良性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保险业不断发展,但与香港地区相比仍有所欠缺。而由于我国内地相关政策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全球保险业巨头公司大都集中在香港地区,导致内地保险产业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对此,本文以分红保险为例,以香港地区AXA集团安进储蓄计划和内地太平洋保险的金佑人生终身寿险(分红型)A款为例,将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金融不断发展,许多国家均对保险业实行特殊的会计规则,主要由于保险业的经营属性决定其会计原则必须区别于其他行业。发展完善保险业会计规则,必须首先分析影响会计规则的各个保险属性。本文力求从理论层面分析决定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重要属性,进一步充实我国保险会计规则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以推动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1994年4月,众所瞩目的乌拉圭回合降下了帷幕,谈判各方在本次回合中首次就服务贸易达成协议,即包括自然人服务活动、空运、金融、海运和电讯服务附录在内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其中金融服务定义为“是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性质的服务。金融服务包括所有保险和保险有关的服务以及所有银行和其它金融服务(保险除外)”(GATS最后文件金融服务附录第5条)。将保险业置于金融服务规定之中,意味着各成员方保险业有义务遵守GATS的规定,“促进所有贸易伙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使用因特网提供保险咨询和销售保单的现象在欧美大量涌现,网上投保量激增。据美国一家公司最近的调查,有接近1/4的网络用户愿意在网上购买保险,实际上这一比例将很快被打破,理由很简单,这将是网上生活的一部分。我国保险业市场潜力巨大,有待于大力开发。但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保险经营方式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掘市场潜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低水平。而网络保险可以很大程度的克服目前我国传统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进程中.网络保险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网络保险的优越性也必将为其自身的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市场,从而促使其自身迅速发展成为保险业发展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7.
刘冬姣 《财贸经济》1996,(10):42-46
西方国家保险创新及其启示刘冬姣一、西方国家保险创新背景1.保险业内部日益激烈的竞争。二战以后,西方国家保险业发展异常迅速,全世界保险费收入1950年为210亿美元,1987年猛增到10701亿元,1990年以后保费增涨幅度有所放慢,保险市场需求相对保...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保险业恢复发展30多年来,发展时间不长,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但新的营销观念尚处于萌芽状态,保险营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保险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必须创新保险营销机制,才能不断提高保险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保险市场是一个严重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从理论上讲引入保险中介后的保险市场,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等应有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成份的复杂、保险中介与投保人、保险人不同的利益目标使机会主义倾向增强,监管不严又使市场信息不对称性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减小保险中介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信用危机,构建和谐发展的保险生态圈,促进我国保险业持久稳定的发展,以求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和完善,更好的推进我国保险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保险消费指导师通过对保险消费者培训保险知识、提供保险信息、提供全面服务、解决消费纠纷、反馈市场信息等工作的开展,在培养公民树立科学的保险消费观、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满足消费者保险需求、保护消费者权益、反馈消费者消费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保险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