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企巨头执着于借壳,A股上市房企扎堆停牌,证监会表态细微变化进入7月,各方对房企再融资的预期突然变得更为强烈。这既与绿地集团等房企巨头的借壳计划有关,也因为A股上市房企的扎堆停牌,乃至证监会表态方面的细微变化。绿地的"A+H"计划绿地将在A股借壳金丰投资上市的消息正逐步被证实。首先是金丰投资停牌。金丰投资发布的公告显示,2013年6月28日晚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  相似文献   

2.
日前,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公开表示,对房地产企业募集资金用于囤积土地、房源,或用于购买开发用地等目的的IPO计划,将不予核准。继央行明确规定不得对屯房屯地房地产企业发放开发贷款之后。证监会的表态,给寄希望资本市场来度过眼下危机的房地产企业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企业重组势在必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Daniel 《英才》2009,(8):31-31
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比较年轻,因此证监会只能负担起保姆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胡政  胡凯 《财会通讯》2021,(16):116-119
近年来,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股票非常规停盘、调节利润、标的资产控制权失控和高业绩承诺等,导致我国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深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交易数据,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特征、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有监管政策体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银行、房企:棒打不散的鸳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帮我占个座!""没座,就站着听吧……"12月1日第十届住交会房地产企业融资论坛,一个仅能容纳200人的大厅被各界人士挤得满满当当。而其他论坛相比就要冷清得多,听者寥寥。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是来找钱的。"像我们这种非国字号、非上市公司的房企现在很苦啊,手里确实有很好的项目但又缺钱,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找不到人来支持我们,所以今天这个论坛我一定要来。"一位开发商向记  相似文献   

8.
房企     
《房地产导刊》2013,(11):24-24
对于一家中国企业而言,能将业务触角延伸到纽约,总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哪怕只是布鲁克林。  相似文献   

9.
2004年6月28日,国资委发布(2004)104号国资函。这400多字的公告预示着隶属于国资委191家企业旗下的房地产公司,总量达1800亿元的资金,将被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华侨城集团公司五家企业瓜分。于是,一场中央国企大规模重组的战火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0.
对房企直接融资实施更有效的监管,既属资本市场的治乱之举,亦是楼市调控之策,有效且必要——10月15日,证监会不出意外地宣布了暂缓房企重组申请的决定。实际上,在决定宣布前,A股借壳上市和再融资的大门已经关闭。而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还没有全面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我国许多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却出现了价涨量升的情况,A股走出了一波漂亮的小牛行情,恒生指数也突破了22000点的高点。这让许多需要股权融资的房地产企业看到了希望,于是纷纷紧锣密鼓启动上市,不能在A股上市,就争取去香港上市。  相似文献   

12.
近期,房企在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表现颇有些耐人寻味。先是万科、招商地产先后公告在H股(港股)市场收购上市公司,表达了借壳以寻求海外融资的强烈意愿;后有万方地产和运盛实业一度因为涉及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尔后又相继无果而复牌。  相似文献   

13.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债务重组对于改善我国企业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减轻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了破产程序费时、费力、耗资巨大、社会动荡等消极影响。但是,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债务重组的尝试,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对债权人利益的忽视,对债务人利益的过度保护等等,导致原本就缺乏“信用”的中国经济出现滑向“赖账经济”的危险。因此,债务重组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制度进行。财政部于2001年1月对《债务重组》具…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困难开局,多家房企上演了高管离职潮,万科、招商地产、中粮地产、佳兆业等房企高管变动频频。  相似文献   

15.
房企换活法     
孟德阳 《英才》2012,(7):58-59
连续4个季度经济增速回落,对实业投资及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房地产市场多元化的趋势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6.
17.
ST重组的六大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璐  松子 《英才》2005,(3):58-59
资本市场上的“丐帮”——ST一族, 2005开年再度上演保壳、摘帽会战。从ST 中华的高调公开到*ST农化的欲说还羞, 乱花渐欲迷人眼。对ST公司的各方利益关系人而言, 为了切身利益,对簿公堂、私下交易轮番登场,资本市场上资产重组花样倍出。回首2004,ST公司的重组,可谓各路  相似文献   

18.
对处于二三线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不能进入一线城市,重点关注四线城市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肖文 《企业文化》2001,(2):40-43
从企业兼并重组的微观角度看,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给企业重组带来了种种障碍和困难,导致了许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但是,辩证地看,正是由于存在着企业文化差异,才给企业发展提供了众多的空间和机会,为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展示了更多施展才能的机遇。小天鹅的崛起是因为企业内部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因素在起作  相似文献   

20.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要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控大型房企集团贷款风险,预先布防高风险房地产企业风险暴露。据有关媒体援引银临会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报道,银监会办公厅向全国银监系统、银行系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下发了一份《关于提示房地产企业规避调控政策有关风险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要切实做好房地产信贷管理,严控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主要内容包括:"不对囤地、捂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新增贷款"、"对78家不以房地产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企业,对非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