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一国消费需求的强弱,然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45.2%下降到了2010年的41.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90.1%,下降到了2010年的63.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由1978年的35%,下降到了2010年的19.7%;198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计增幅仅为人均国民收入累计增幅的73.9%,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累计增幅仅为人均国民收入累计增幅的42.6%;对照财政收入和营业盈余的增长,2000~2010年居民收入的累计增幅仅为财政收入累计增幅的54.2%,营业盈余累计增幅的53.1%。可以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的日益下降已经成了制约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影响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期望有关部门在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时,设法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让人民群众去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并为拉动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消化过剩的企业产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申红 《天津经济》2007,(7):24-26
刚刚闭幕的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张高丽同志所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目标,2011年全市GDP超过8000亿元,人均超过8000美元,服务业比重达到45%,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等,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3.
视窗     
《发展》2012,(1):54-56
应低调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张其仔称,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1年中国已经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2011年12月13日《新京报》)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最直观的  相似文献   

4.
王佳宁 《改革》2012,(11):1
作为生产者行为的"收入"和属于政府行为的"收入分配",一直被列入自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政策层面和学术界的"问题单"。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些提法已权威性释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入中国政治议题,且成为政策议程的重要选项。收  相似文献   

5.
正一直以来,我国的人均收入数据都处于"城乡二元化"阶段,分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种数据。最近,这一现象被首次打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根据从2012年四季度起实施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作为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的民族地区,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对于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内蒙古收入分配现状"十五"和"十一五"以来,内蒙古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已进入全国中等行列,人均GDP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居民收入与经济  相似文献   

7.
王莹  杨春凤 《广西经济》2023,(5):130-135
中等收入群体大多有着稳定的收入来源、较强的消费能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另一部分人也要富起来,并带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教育人力资本是影响个人收入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借鉴和比较已有关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测算文献的基础上,使用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将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的75%~150%界定为中等收入群体,测算了我国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性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教育投资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资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存在长期的正相关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原因。因此,为扎实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应充分发挥教育投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时期辽宁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快速提高。2010年,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1%,年递增11.1%,比"十五"时期提高1.5个百分点。但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辽南和中部地区发展强势,增速高出全省1.5、1.0个百分点;东部和北部,基本与全省持平;辽西地区差距悬殊,增速低于全省3.2个百分点。在收入结构变化中,劳动报酬性收入增速加快,且比重持续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但比重逐步下降;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政府补贴收入稳步增长,比重也逐步提高。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三次产业收入增速加快,特别是近两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而经济作物收入也稳步增长,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比重占据第三位。未来的农民增收,将以劳动报酬性收入、三次产业收入和经济作物收入为高点要素,加快发展速度,取胜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企业收入比重和政府收入比重逐步上升。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加剧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本文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两个比重偏低,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名不副实,社会转移分配平衡收入差距作用不足,群体间收入差距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发展和改革的眼光、思路和办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分配理念努力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平等致富的环境,紧紧抓住社会转移分配的灵魂"公平",全方位缩小收入差距,使劳动者通过第三次分配获得捐赠性收入,通过第四次分配获得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1.
城乡收入差距的症结在于城乡居民的权益不平等,需要从"赋权予民"这一基础环节着手加以破解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领域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一些结构性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最典型的就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这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上——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977元,城乡收入差距十分悬殊。众所周知,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会影响居民的福利水平,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党和政府针对我国劳动报酬过低、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而提出的。它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劳资关系,还能缩小收入差距,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被社会冠名以中国版的"收入倍增计划",受到热议。人们在为目标所鼓舞的同时,也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疑问:目标能实现吗?收入上涨后会不会被价格上涨吃掉?从人们的议论中可以看到,做好"收入倍增计划"的解读十分必要。首先,"收入倍增计划"中的"倍增",即"翻番"是按不变价格说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因此,不存在一些人担忧的所谓倍增的收入会被价格上涨吃掉的问题。其次,根据2010年的实际情况和"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我国GDP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的价格将分别达到80.3万亿元、38218.8元和11838元。由于2011年和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已成  相似文献   

14.
《广西经济》2013,(2):33
在2012年12月召开的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广西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向贫困宣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与会人员热议的话题。广西的"收入倍增计划"就是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广西属于欠发达地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54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相似文献   

15.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实现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的提高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提高"两个提高",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意味  相似文献   

16.
《天津经济》2015,(2):1
2014年天津经济平稳运行,转型发展显效,民生持续改善。去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5722.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4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54.09亿元,连续七年增量超过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0.02亿元,增长15.0%。环境民生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四清一绿"行动,全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13.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6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  相似文献   

17.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6月我国CPI同比上涨6.4%,尤其是猪肉价格以超过57%的涨幅成为推动通胀的"第一杀手",纵观此轮通胀,究其根源,中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环境内部失衡导致的收入分配结构偏斜是此次中国式通胀的深层原因。本文立足我国现实,在二元经济视角下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形势,研究收入分配偏斜对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短期和长期目标双管齐下,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对我国分配政策的重大战略性调整,本文将深入剖析调整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产权导刊》2009,(12):45-46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保持企业和政府收入继续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从宏观角度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相似文献   

20.
郑新立 《中国报道》2012,(12):63-65
2011年中国投资率超过48%,而2011年居民消费率下降至34%。中国如果不能通过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提高居民购买力、消费率,而仍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注定不可持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12000美元(高收入国家行列)难度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