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房地产整个行业萎缩,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兴衰问题,更涉及40多个行业的健康均衡发展,是个社会化的大问题,涉及面广,潜在危害巨大,重新梳理经济治理的思维十分必要。房地产危机外溢已形成规模(一)房地产库存出现历史高点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4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全国楼市呈销售量价增速双降的局面。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市场成交持续低迷,楼市供需失衡的局面已经显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相似文献   

2.
2003房地产:理性之年莫忘高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 《西部论丛》2003,(3):54-54
也许是对不绝于耳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泡沫论”的回应,有关部门提出2003年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理性之年。 问题是如何理解“理性之年”。笔者的看法,最关键的是要理性地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其次是要理性地制定调控政策。 从1997年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起,笔者就一直密切地关注着中国房地产的变化。很简单,除非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启动,中国经济将很难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由于房改、消费信贷以及地改政策的推出,企盼已久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终于在1999年徐徐启动并日渐红火。中国房地产增长的一个大周期有望开始。一是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7000—8000美元以下,房地产将始终保  相似文献   

3.
今年4、5月份,房地产市场成交结构变化明显。在刚性需求之外,投资性需求加快进入楼市,高端物业销售明显活跃。记者调查发现,资本加速进入楼市,与对中国经济复苏抱有信心有关,部分也是通胀预期驱动所致。同时,部分新增信贷流向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情况,也助长了地产投资的再次兴起。这些都使得尚在"维稳"阶段的中国楼市面临更多考验。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6,(1):18-20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就在两年前,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时,受到全球经济低迷、非典危机、政治因素以及银行大量呆帐的影响,亚洲房地产市场状况不佳。香港楼市下滑造就了大量的负资产业主,新加坡楼市暴跌,日本则陷入了近10年的第三次衰退。  相似文献   

5.
正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楼市,在马年春节之后,却陷人房价缩量震荡的窘境—从媒体不断爆出"鬼城"新闻,到"楼市崩溃论"迅速发酵,看空情绪止在快速蔓延。2014年,房地产发展的内在生命力已经丧失了吗?未来的房地产往哪里走?我国当前房地产业所处的阶段,究竟是一个历史性的大拐点,还是依然只是一个短暂回调72014年4月23日,由江苏省房地产商会主办、经观读书会协办的"zo 14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各路经济金融界高手、江苏房地产大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一直处在宏观调控中的房地产市场,其价格仍然是“涨声一片”,自然引来了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更多的质疑。其实,房价不断上涨,除了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自身的原因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国际上许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正确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其宏观调控.才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热点问题,楼市调控政策的频频变更出台,更是引起了业界、社会以及相关部门的关注。住房问题俨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给日本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与日本的情况惊人相似。本文通过对上世纪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探讨,分析我国国内房地产所处现状,借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经验教训,可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本次会议传达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精神。毫无疑问,这一表述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平稳,二是健康。房地产市场起伏过大,对宏观经济、地方经济和购买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这已经在日本房地产泡沫、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等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了  相似文献   

9.
刘俊杰 《魅力中国》2014,(22):74-7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房地产行业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流动,且存在较高的风险,那么如何让房地产行业在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呢,就需要该行业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本文主要论述房地产行业的一个方面--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从财务成本管理的定义出发,探讨该行业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根据现状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各个问题逐一给出解决方案,帮助房地产行业更好更稳健的向前发展,为房地产行业在社会占领更稳定的地位提供一定的战略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罗宇凡  叶锋 《中国经贸》2009,(15):76-77
今年4、5月份.房地产市场成交结构变化明显。在刚性需求之外,投资性需求加快进入楼市,高端物业销售明显活跃。记者调查发现,资本加速进入楼市,与对中国经济复苏抱有信心有关.部分也是通胀预期驱动所致。同时,部分新增信贷流向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情况,也助长了地产投资的再次兴起。这些都使得尚在“维稳”阶段的中国楼市面临更多考验。  相似文献   

11.
"只要1-100美元,便可以买走一套房子。"这则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打出的楼市广告语,赚足了中国投资者的眼球,也把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中国人海外置业热潮再度聚焦在镁光灯下。相比于中国房价走势的一片看涨,许多国家受欧债危机影响,房地产价格连年大幅下挫,使得越来越多中国人想赴海外"捡便宜"。那么,中国投资者扎堆抄底海外楼市,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呢?  相似文献   

12.
张宏伟 《中国经贸》2014,(14):172-173
最近,持续多年的房地产热已慢慢消退,随之而来的是楼市萎缩,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整个建筑行业面临新的发展问题,但历经多年发展的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依旧很大。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税务筹划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保障自身的资金链畅通。税务筹划也能促使当前的房地产企业改善自身的营销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业是当前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信贷投资增长率也在快速提升,已经大大超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均水平。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果不能有效地协调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能会造成房地产市场巨大的泡沫,因而引发信贷危机。文章首先对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些正确协调三者发展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财经》2010,(6):14-15
我对第5期的《楼市泡沫pk政策泡沫》一组文章非常感兴趣,对我在金融市场理论方面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支柱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从已有的各项指标、数据来看,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现象非常严重,房地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必将成为实体经济的潜在风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房地产泡沫的产生、破灭对实体经济会产生巨大的损害。针对近几年房地长飙升的问题,我认为政府主要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5.
边晶 《中国经贸》2012,(20):31-31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掀起了中国经济的层层热浪。据有关数据统计,2001年之后的房地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从17%上升到25%,已然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形式一片大好之际,房地产商开始盲目囤地,竞相买地搞出所谓“地王”。就在他们高估中国房地产经济时,资金链的危机其实已经潜伏在其中了。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经济急转直下,加之国家的宏观调控,银根收紧,使得房地产商本就岌岌可危的资金链条更加脆弱。本文通过对房地产资金链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资金链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邵国华 《特区经济》2008,(12):33-34
美国次贷危机及"两房"事件给全球房地产业及房地产金融敲响了警钟。本文根据房地产业自身的特点,通过剖析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成因,结合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有"危"必有"机"。如果认定中国楼市泡沫破灭的进程已经开启,那么您不仅不必惊慌,反而应着手准备迎接一个更大的盈利机会。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来自疯狂了长达10年之久的房地产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楼市都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在2007年2月首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2007年8月升级成全球金融风暴,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申请破产.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普遍发出盈利预誓,全球主要股市指数应声而跌,次贷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探究本轮次贷危机的成因可以使我们从危机中吸取教训,在积极发展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同时,理性而审慎的对待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风险,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保证我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毕武义 《中国经贸》2014,(10):87-88
房地产作为当前重大的经济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房地产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并针对当前房地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房地产经济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晶 《西部论丛》2006,(9):92-92
居者有其屋,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也是最基本的民生诉求。但这“浓得化不开”的情结在中国当代社会却逐渐演化成一个各方利益纠缠其中的死结,并且日益成为矛盾集结的根源。放任下去,房地产热不但影响经济,更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换言之,房地产问题发展至今已超出了经济范畴,上升为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