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佳青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23,(2):159-161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提高企业环境行为的积极性成为社会公众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本文发现企业环境行为主要是对在政府规制、市场原因、社会影响、区位因素构成等外部因素的被动应对,同时它也是在产权性质、企业管理、研发能力、预期利益构成的内部因素下的主动参与。最后,指出现有文献的不足并对未来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社会群体观念的构建是个体消费观念社会化的结果。个体的消费观念具有差异性,但是影响个体消费观念的内外部因素却具有普遍性。内部因素是个体消费观念形成的根本因素,包括个人素质、心理特征、传统文化等方面;外部因素是个体消费观念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大众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商业文化、媒介广告、时尚等方面。内外因素的作用机制构建了个人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4.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市场营销策划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长期以来,在市场营销策划方面,我国企业虽然普遍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企业市场营销策划的有效运行,在企业市场营销策划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因此,现阶段,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市场营销策划的重要性,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市场营销策划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合理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市场营销策划需考虑的因素,以及企业市场营销策划的现状和如何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策划,进而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6.
7.
8.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计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其中有人为主观因素,但也不乏对会计准则的把握失准。这里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诸多运用和体现,旨在提醒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一些管理漏洞以及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不大理想。应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把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外合资经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中外合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从保护民族工业和我方利益以及合资公司本身利益出发,在洽谈中外合资项目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3.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8,(8)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成型的创新模式和有效的创新策略。依据创新层次的不同,将自主创新模式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模式。企业要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环境的自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成型的创新模式和有效的创新策略。依据创新层次的不同,将自主创新模式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模式。企业要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环境的自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8,(3)
企业的内部审计对于企业战略实现和经营目标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分析为基础,对于企业低质量内部审计工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角度浅析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使用空间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也是建筑的基本因素。各个使用空间的功能是有所区分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也要注意到人们的使用功能。在使用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人的需求,尽量人性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具体运用谨慎性原则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给予了更明确充分地规范 ,上市公司为充分实现其会计目标 ,必须重视研究对本原则运用时应考虑和注意的因素 ,才有利于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制度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也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文章通过分析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逆向物流对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影响企业逆向物流活动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企业应针对具体影响因素,集中资源,采取相应措施以加强自身的逆向物流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