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韦铮 《时代经贸》2011,(22):35-36
债券市场作为一个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有效实施以及国民经济能够有效均衡发展的保障,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公司债券作为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融资方式。但是在我国,债券市场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短板,而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尤为滞后。我国公司的间接融资比例高于直接融资比例,资本市场融资比例中股权融资又远远高于债务融资,这种不平衡不仅会使银行系统积聚巨大的系统风险,还会造成公司融资渠道受限、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和公司缺乏创新的局面。目前,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已经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而公司债券的定价作为发行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有相当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拟在考虑到流动性度量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公司债券发行定价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信用评级体系的验证已成为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参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除对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违约预测力和违约拟合度统计检验外,还突出了样本分布稳定性的定量验证分析。同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资料建立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信用评级体系具有较高的违约预测力、违约拟合度和样本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段丽媛 《生产力研究》2005,(8):80-81,84
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这两个变量的准确估计问题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核心,也是我国银行业能否顺利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关键。鉴于此,本文比较详细地分析了这两个变量的重要度量模型,并对我国构建内部评级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各银行在使用内部评级法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牛萌 《当代经济》2018,(6):39-41,43
信用评级制度通过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改善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运作效率.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信用评级业面临的市场和制度环境都很不完善.尤其2014年出现了首例违约债券后,违约事件的频发给市场造成极度恐慌,加速了信用评级业弊端的暴露,因此更加要求我们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5.
加强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对金融业的稳定也意义重大。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局限性较大,而信用缓释工具有把信用风险从基础资产和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提供转移机制的独特优势,理应成为商业银行首选。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信用违约互换在违约事件中的表现,分析了信用缓释工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利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银行可以使用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这两种方法来计算信用风险的资本金要求,同时针对内部评级法给出了更为明晰、细致的诠释。我国在执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时将很可能选用内部评级法。鉴于此,本文围绕银行内部信用评级这一主题,分析了进行内部等级评定时所采用的方法,并重点剖析了不同的模型法在估计违约概率PD与违约损失率LGD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以期为我国各银行在使用内部评级法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尽量避免违约事件发生,降低信用风险,减少债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完善信用评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债券融资成本相关课题,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2016—202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样本,探究信用评级对我国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中起着信号传递的作用,有效减少了投资人和发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债项评级和主体信用评级作用效果较为显著,国际信用评级的影响相对较小。据此结论,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证监会颁布公司债券发行的试点办法,一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重股权融资、轻债权融资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公司债券发行的启动,为我国发展多层次的资本融资市场,缓解当前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为一批质地优良、负债率低的公司开辟了新的筹资渠道。要逐步放松对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限制,有效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制度,定位机构投资者,鼓励债券品种创新,才能促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司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关系着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着发行规模小、交易不活跃、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表现出欠发展和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发债主体的限制、政策的限制、流通市场的发展缓慢、缺乏诚信基础等.建议完善市场利率基准,完善信用评级,鼓励品种创新,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公司债券流动性,积极推进立法,完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供应商管理库存信用风险的供应链违约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市场风险和违约风险是密切相关的。而VMI作为一种在供应链相邻两级,其成功运作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点,便是建立信用风险度量,以销售商违约为例,利用信用违约互换模型规避供应链违约风险,供应商和销售商更易达成交易。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有关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多止于推测,少有学者以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在理论上,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抑制经理人负面信息隐藏,作为市场“稳定器”降低股价暴跌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引发投资者跟风炒作,导致市场情绪高涨和股价高估,成为股价崩盘风险的“加速器”。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是否加剧市场暴跌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保险资金持股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是公司股价崩盘的“加速器”。这一结论在经过DID模型、工具变量回归、PSM+OLS等内生性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民营、小型和财产保险公司,在股市投资规模更大的国有、大型和人寿保险公司更能引发市场跟风炒作,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不过,当保险资金作为前十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时则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不仅为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规范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Ombretta  Terazzan 《Economic Notes》2006,35(3):355-375
In this paper, we estimate the term structure of credit spreads on Euro-denominated corporate bonds with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Duffee (1999) intensity-based model. The empirical analysis considers monthly observations for a sample of investment-grade euro-denominated corporate bonds analysed for rating classes. The model is estimated with a maximum likelihood – Kalman filter approach over different sample periods ranging from January 1999 to August 2006. The estimation results, in general, suppor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to the euro-denominated bond market and exhibit some intere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relatively recent market.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宏观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Merton(1974)的结构化模型为基础,基于2000年2月至2010年9月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沪深债市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DP指数和M1发行量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为正,无风险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斜率的影响为负。此外,模型的解释力明显随信用级别的降低而提高,且加入非线性变量和前期变量后模型的拟合度大幅提高,说明新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江乾坤 《技术经济》2007,26(2):64-66
当前我国短券与企业债之间的竞争格局使得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具有可能性,但市场时机、信用评级、发行主体和定价机制等现实问题仍是其发行难点。通过回顾美国垃圾债券的兴衰史与日韩债券市场的挤压效应,认为中小企业发债在优化公司债券发行顺序、创新集合发债模式、设立垃圾债券基金、完善债券定价机制等方面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5.
碳市场政策结构与企业违约风险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政策结构是规避碳市场企业违约风险的重要保障。梳理了中国政府颁布的碳市场企业违约风险控制相关政策文本,从交易和减排两个维度构建了碳市场企业违约风险控制政策二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中国现有风险控制政策的结构组成。结果显示,当前中国碳市场企业违约风险控制政策覆盖范围互有重叠,容易影响实施效果;企业违约行为惩罚制度体系尚有漏洞,惩罚力度过大可能引发企业不法行为;碳价格调控政策相对缺乏,碳价格波动易引发违约行为。最后,提出了优化和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机构研究员对上市公司的未来收益进行预测,预测差异常常造成债券价格出现偏差。以国内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为例,以研究员对收益预测的差异和债券信用利差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卖空限制下,预测差异越大,债券信用利差越低。这种差异更多地代表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而非未来的风险水平。并且公司债券比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对投资者意见分歧更敏感。此外,还证实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确实优于交易所债券市场;平均而言,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较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更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债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中国公司债市场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空间巨大、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的公司债券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信用评级和信用定价,规范信用评级机制,发展债券基金机构投资者,完善受托管理人制度,不断对公司债券条款设计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Kenji Matsui 《Applied economics》2013,45(26):3733-3744
Using monthly yield data on straight bond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seasonality in the Japanese corporate bond market. A statistical examination of spreads between the yield of each bond and a bond market index reveals that the yield spread consistently decreases from April to August, whereas it increases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Because accounting year-ends for most investors in Japan are concentrated in either March or December, this seasonality supports the hypotheses of tax-loss selling and window dressing. Moreover, the seasonality becomes more pronounced as the debt rating declines,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in previous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US bond market.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公司债券流动性风险测度指标,引入M-Copula函数和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M-Copula函数与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的实证结果一致。具体如下: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尾部相关性,其中上尾相关性较高,即熊市时期流动性风险和信用利差同时增大的概率高于牛市时期,且熊市时期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时期。  相似文献   

20.
回顾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中国已成为全球信用卡业务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作为未来消费信贷的重要增长点,在金融行业民间资本准入制度的放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移动互联快速普及的大数据时代,民间资本、外资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广泛渗透,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必将导致国内信用卡业务参与方关系日趋复杂,信用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发行风险不容忽视。文中采用行为概率及效用函数的方法对信用卡消费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应用行为分析的结果,对信用卡业务中诸如个人信用登记评估制度,发卡机构营销、审批机制和产品附加值,消费管理和奖惩制度及法律法规制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系统分析了银行信用卡发行过程中的风险,并对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