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阳 《销售与管理》2009,(11):111-112
饮料市场从来都不缺乏热点,各种品类“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一片繁荣中,如何抓住轮动热点,前瞻性的做好战略布局,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纵观中国饮料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品种多达几百种,从最初的碳酸饮料发展到饮用水、果汁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茶饮料、混合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咖啡饮料等等。  相似文献   

2.
杜素英 《华糖商情》2001,(19):23-23
浙江、福建两省目前饮料市场整体比较低迷,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都比较平静.倒是水饮料市场你争我夺乱作一团。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碳酸饮料、瓶装水、茶饮料、果饮料还是乳饮料,从来就没有像功能性饮料这样受到如此热烈的争论。为了提高人们对功能性饮料的认识,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告》2004,(12):194-199
背景: 近十年来,中国饮料行业群雄并起,碳酸饮料、纯净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轮番上阵,各领风骚三五年。以非常可乐挑战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茶饮料领域与康师傅、统一、雀巢相抗衡,娃哈哈克服了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5.
果汁饮料市场迅猛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世界饮料市场前景看好,软饮料消费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发达国家逐步减少酒精摄入量,追求天然、含糖量少的有益于健康的饮料,进一步促进了饮料品种结构的改变。因此碳酸饮料传统的主流地位将受到挑战,而茶饮料、果汁饮料、功能性饮料等新生代饮料将更加受到  相似文献   

6.
《广告大观》2004,(7):23-24
中国的饮料市场一向热闹非凡:从碳酸饮料、茶饮料到果汁饮料、功能饮料,年年看老将不甘寂寞,岁岁有新贵粉墨登场。而进入2004年的第一大新闻,应当算是老牌饮料企业汇源新推出的“他 她一”营养素水。以中国乃至世界上的首款性别饮料的身份,给业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4,(24):B006-B007
近年来,饮料市场可谓硝烟弥漫,数得清的几个饮料巨头纷纷扎堆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及功能饮料等系列饮料。对于刚刚涉足饮料领域或者规模较小的饮料经销商来说,选择一个著名品牌主流饮料的经销权并不现实。为此,本刊在第20期“卖点买点”栏目中向经销商朋友引荐了韩国饮料新宠——米露饮料;本期将继续向经销商介绍当前流行欧美女性消费者群的饮料新贵——花卉饮料。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2007,(6)
今年初,中国软饮料制造业共有规模企业1067个。其中,饮用水制造业、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企业数目最多,分别占30.08%和26.24%,之后依次为碳酸饮料制造业、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业、茶饮料及其它软饮料制造业、固体饮料制造业。饮料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明确了未来饮料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饮科业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不论是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饮料还是功能饮料,饮料行业一直部引领着国内快速消费品市场的营销创新。  相似文献   

10.
《财经界(学术)》2007,(6):47-48
今年初,中国软饮料制造业共有规模企业1067个。其中,饮用水制造业、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企业数目最多,分别占30.08%和26.24%,之后依次为碳酸饮料制造业、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业、茶饮料及其它软饮料制造业、固体饮料制造业。饮料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明确了未来饮料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劳兵 《销售与管理》2006,(10):I0006-I0006
饮料行业自80年代发展以来共经历五个阶段,从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到今天的功能性饮料。其实早在80年代健力宝就因为推出了功能性饮料“东方魔水”而在当时名声大噪。按照目前趋势,功能性饮料到了市场细分时代,从以上案例我们也可看出,主要几个饮料品牌都是在市场细分当中寻找自身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栗娟 《糖烟酒周刊》2007,(12):24-25
依惯例,春季糖酒会历来都是饮料企业进行新品展示、招商铺市的大好时机。因此,很多业内人士都把春季糖酒会看作全年饮料市场启动的预热期以及产品下一步流行趋势的风向标。在果汁饮料、功能饮料、茶饮料、乳饮料和混合饮料等被陆续引爆之后,饮料行业下一个登场的又将是谁呢?  相似文献   

13.
笔奴 《中国市场》2004,(7):57-57
可口可乐生动化的十项基本原则,将以更简洁、更通俗易懂地方式将陈列生动化的精粹全面演绎: 1、同类产品集中摆放。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分为几大类:碳酸饮料,水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这样就要求每一类的产品均与同类在一起陈列,不能跨类别陈列。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饮料市场,经过了碳酸饮料、瓶装水、茶饮料,以及2002年果汁饮料的发展之后,2003年迎来了功能饮料的时代。经历了“非常时期”的考验,健康、运动、保健已成为国人最为关注的主题。2003年市场上新推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功能性饮料品牌。尽管大多数更有优势的功能饮料品牌在与普通饮料的博弈中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一一以酷儿、鲜橙多、第五季为代表的果汁饮料继续引领风骚。  相似文献   

15.
张利萍  靳松 《广告大观》2006,(3S):73-74
日前,国内专业的研究机构环亚在线传媒顾问就中国高校学生对于饮料类产品及品牌的态度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以了解液态奶、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性饮料以及瓶装水等6个系列饮料在高校学生中的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渗透率、品牌喜爱度、品牌引力及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  相似文献   

16.
《工商行政管理》2009,(7):66-67
当事人:XX县×××食品厂;经营者姓名:×××;身份证号:×××××××;组成形式:个人经营;经营场所:×××经济开发区;经营范围及方式:乳饮料、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蛋白饮料、面点加工、销售。  相似文献   

17.
蒋力 《华糖商情》2001,(23):22-23
随着饮料市场的升温,饮料行业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都在发生显著变化。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进行的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调查表明,茶饮料的市场渗透率1999年至2000年急速飙升了71%,与此同时,速溶饮品的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增幅达到53%。业内人士分析,茶饮料和速溶饮品市场的迅速扩大是现代与传统生活方式走向融合的一种必然结果。今年五一刚过,娃哈哈、康师傅、旭日升、宏宝莱……各种茶饮料广告纷至沓来,这使我们相信,茶饮料将成为继碳酸饮料和水饮料之后的第三代饮料主力。而可乐、汽水等传统饮料则开始侧重于“情感营销”,如可口可乐的“亲情阿福广告”,以求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季海波 《销售与管理》2006,(10):I0008-I0008
功能饮料是继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后推出的新一类型的饮料产品。以红牛为代表,之后的脉动、健力宝、激活、苗条淑女等产品先后冲击着这一市场。而功能饮料基本可以分为3类,即:运动型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功能型饮料。R饮品属营养素饮料,是个市场新秀。要想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切入市场,就必须要有精准的营销策略。从案例中可以看出,R饮品从定位到推广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联竞争力》2009,(1):25-25
2008年12月16日,作为果汁饮料老大的统一又在碳酸饮料领域发力:向三水健力宝注资2.4亿元人民币。这是统一收购后者以来最大一笔资金注入。三水缝力宝本为统一的饮料分销商,此次增资后统一希望将其打造成产销合一的实体,并生产碳酸饮料。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是饮料行业的果汁年。在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三大品类几年来相继掀起市场热潮以后.果汁饮料以健康时尚的形象成为饮品市场的新宠。去年以来,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各大饮料巨头纷纷挺进果汁市场,行业门槛也进一步提高。新进入者想要有所突破.除了比拼资金、设备、原料等因素外,营销策略的水准也将成为胜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