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高度高血压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0月我院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口服80 mg/d缬沙坦,B组患者口服5 mg/d苯磺酸氨氯地平,C组患者口服5 mg/d苯磺酸氨氯地平+80 mg/d缬沙坦,连续服药12周,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测量。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的舒张压、收缩压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下降(P<0.05)。与A、B组相比,C组降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A组总有效率为65.0%,B组总有效率为52.5%,C组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对于中高度高血压治疗而言,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临床疗效较佳,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可以维持24 h降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罗布麻片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中心全科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复方罗布麻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用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罗布麻片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更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缬沙坦氨氯地平对单一降压药物不能达标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身对照,观察50例单一降压药物不能达标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剂量1片/d,如2周后血压未降至150/90mmHg,则剂量增加,最大剂量2片/d,疗程共4周,观察血压、心率、血钾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2周时,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4周,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更为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无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能安全有效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美托洛尔治疗,同时常规组联合贝那普利,观察组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促进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缓解,用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因患原发性高血压于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86例,将其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服用氢氯噻嗪,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卡托普利。比较两组患者降压疗效、病状改善效果。结果试验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的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状消退快,降压效果明显,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7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68.89%,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LVESD、LVEDD下降更明显,LVEF上升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可提高疗效,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不同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抗高血压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接受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成本-效果以及用药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成本-效果较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用药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较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成本-效果更优,且获得较高的用药满意度,可将用药总体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就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每日口服1次氨氯地平片,每次5mg;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2次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20mg。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43例(86%),有效6例(12%),无效1例(2%),总有效率98%;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3例(66%),有效5例(10%),无效12例(24%),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氨氯地平起效缓慢,能够有效减轻面色潮红、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同时也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反射性交感激活作用,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性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10),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V6.32(1995~2010),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1998~2010);对检索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而后使用RevMan软件4.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3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11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有效性Meta分析,OR=1.59,95%CI[1.07,2.37],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组有效性高于硝苯地平组;安全性Meta分析,RR=0.40,95%CI[0.25,0.62],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硝苯地平组。结论: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比硝苯地平更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安全;硝苯地平长效制剂与氨氯地平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仍然偏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所收治的10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在入院后及时对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进行纠正,限制钠盐摄入,给予吸氧,在停用血管扩张剂3 d后,开始口服缬沙坦,首次剂量为80 mg/d,而后再逐步扩大剂量,最大剂量160 mg/d。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心率、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后二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8例患者在治疗后心功能得以改善(58例IV级有效,40例Ⅲ级有效),总有效率96.1%。本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头晕,无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干咳等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佳,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采用美托洛尔、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的左心房内径对比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比较两组间左心房内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时,比较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研究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与缬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左心房内径的改善,维持窦性心律,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就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内科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依从人数为21例,依从率为35%;观察组依从人数为42例,依从率为7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较高,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好,能大幅度提高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也能加强患者的健康,便于降低发病率、减少并发症,可长期控制疾病,值得在临床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内科护理,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心悸、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是否有所减轻,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高血压急症或心、肾、脑等靶器官受累现象。结果该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内科护理后,心情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内科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江宁陶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6个月后药物治疗依从例数为21例,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药物治疗依从例数为42例,由此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较大,能大幅度提高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发病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013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采取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患者临床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缬沙坦、拉贝洛尔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及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张压、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LIF、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IF水平高于对照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9%,与对照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缬沙坦、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调节血清LIF、Hcy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8例采用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患者48例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通过两组数据统计分析得知,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增强患者遵医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我院内科住院的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在口服药物基础上,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然后给予问卷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变化。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增强,达到了患者从主观上配合治疗的目的。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身的健康维护能力,对其出院后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至11月收治的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所给予的综合护理方法。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后,血压均降至正常水平,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均疗效满意而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膳食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将100例自愿参加此活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除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外,还进行饮食管理,进食《高血压饮食指南》建议的饮食;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但未进行饮食管理。实施饮食管理后3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两组在血压控制方面的效果差异。结果随访3个月后,试验组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压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饮食管理,合理的膳食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