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调取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数据并对病例汇总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年使用率下降至43.1%,抗菌药物送检率上升至59.3%。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后,抗菌药物管理得到优化,抗菌药物使用更加规范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19年度医院住院部开具的经静脉途径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江门市人民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取2019年全年住院患者经静脉途径给药的所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处方,并根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以分值量化的方式对其进行点评,分析其合理性。结果根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医院住院部经静脉途径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主要为美罗培南以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两者平均得分96.68以及97.54,主要存在问题为无适应证用药和使用前未做病原学检查等。结论医院住院部静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存在一些问题,如无适应证使用、使用前未做病原微生物检查以及使用过程中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等,今后应和临床科室加强合作,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兴安盟蒙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用药频度排序法对兴安盟蒙医院2013年1~5月份抗菌药物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兴安盟蒙医院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为主,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基本要求。结论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基本要求,执行提高处方质量,提高我院整体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HIS管理查询系统,对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结果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均呈上升趋势;使用有病区差异;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仍不高。结论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仍需规范,应继续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1年1 月门诊处方8000 张,平均每月随机抽取2 天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从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等方面分析,药物使用基本规范合理.也有部分处方存在不规范现象.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药师指导临床医师用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处方、病历药物应用状况,分析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12月的门诊处方4233张,病历366份,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分析药物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39.95%、住院73.44%;用药合格率处方89.91%、病历21.88%;标本送检率为21.88%;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率99.16%。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合格率低,存在用药过度、过量使用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定期监测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指标,细化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后的控制效果,为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为临床科室设立责任状,细化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基础,对二甲医院临床科室2011年下半年及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科学合理的制订责任状指标。结果计算结果表明,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细化前相比较有着明显的降低。结论细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医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及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得到了根本改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提高医院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控水平。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的住院病历共20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对所用抗菌药物按用药人次多少进行排序,对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9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使用抗菌药物的19%。结论建议医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一些可行性措施,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利用计算机统计2013年1~6月各种抗菌药物的门诊使用数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对DDDs进行排序分析;从2013年1~6月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6000张,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门诊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三位的依次是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5.7%,其中使用两种抗菌药物的处方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3.9%;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375张,占抗菌药物处方24.3%,不合理之处主要是选用指征不明确、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药理拮抗等。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处方的点评与干预,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延缓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病人2009年上、下半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微机管理系统中随机调取3月3日和9月1日两日住院病人的用药情况,分析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等。结果: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主要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为主,联合用药主要以单一品种用药为主。结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患者资料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住院部与门诊部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患者200例,对照组未给予整治和干预,观察组则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的管理质量、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无指征用药率以及诱发医院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的管理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无指征用药率及诱发医院内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对临床抗菌药物用药行为规范及合理使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强化医院药事管理职能,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建立合理用药考核机制。有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完善药事管理组织和制度,将工作重点从监管药品质量转移到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中,通过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工作,健全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考核机制、指导并干预临床合理用药。结果药占比从2009年的44.8%下降至2013年的32.8%,低于"二甲"医院平均水平。3年来,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5.9%,病原学送检率上升15.2%。结论临床用药情况有序可控,有效遏制了药品的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秭归县中医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素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统计秭归县中医医院2012年1月~12月出院患者的I类切口手术病历168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97.6%,共应用7类12种抗菌药物。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噻肟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为使用率较高、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用量不合理。结论应加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临床药师适时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在药品总金额中所占的比例。方法实施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控制医师处方权限;临床药师进入临床科室,进行专项培训和督察。结果 2009~2011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比例分别为22.1%、22.3%、19.2%,使用强度分别是80、76、68。结论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本院2009年~2010年的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2010年门诊处方2016张,依据统计学方法归纳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统计2016份病例中,不合理用药822例,主要原因为预防感染、术后用药>10d及治疗发热。结论医院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力度,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抽查我院出院病历和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60例围手术期患者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68.33%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90%是预防用药,63.33%是术后用药,43.33%用药时间超过10天。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大环内酯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结论尽管国家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很普遍。医务人员应对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进行调查,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纠正,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树立起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医院参与市场化经济活动程度不断提升.经济合同是市场化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经济合同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持续深入推进经济合同管理,提高管理工具应用水平,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医院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本文中某医院通过充分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优化了发展模式,提升了经济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估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方法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数据,随机抽取门诊处方及住院病例,分组汇总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品种结构分布合理,整治期组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各项指标与整治前组有显著差异,而整治后组显示大部分指标得到很好的巩固。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要得到长期的巩固,仍需医院领导、药学部门、质控科及全体临床医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2009~2011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期了解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WHO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限定日剂量方法计算医院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及日治疗费用。结果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用量上升很快。结论个别药品的DDDs值远高于其它品种,提示可能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中990例患者住院时的临床资料,将99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一定方式分成感染防护组、手术防护组以及一般防护组,观察三组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危险因素、主要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滥用抗菌药物危险因素中,联合用药危险性能高于其余抗菌药物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抗菌药物的使用中,氨苄西林舒巴坦纳使用率高于其余抗菌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抗手术防护组使用抗菌药物危险性能高于感染防护组和一般防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滥用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医院和患者在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时,需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进行合理防护,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