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全国各地区的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消费选择、心理及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进而利用大学生在国民消费群体中所具备的代表性,将研究上升到国民消费领域,对国民消费选择中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得出国内外产品和品牌的发展决定了消费者选择的倾向性,提出国产产品各个方面仍需优化,国民更应树立合理消费和科学消费的观念,积极正确地消费。大众媒体应积极发挥宣传作用,普及正确的消费知识,加强对错误消费行为、现象的披露和教育,积极引导符合时代意义的消费观念,打造出一个健康的、合理的消费经济市场。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协会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是提高国民消费素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活动的开展形成了3·15宣传品牌化、普法教育常态化、媒体宣传经常化,但是仍存在着消费者消费观念不成熟、城乡消费水平不均衡、消费品供求不平衡等情况。结合黑龙江省现状,黑龙江省消协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有其特有的发展思路,参与新闻媒体宣传、电话一对一地解答、以及事后调解消费纠纷案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但这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未来发展的方向应是建立国民消费教育中心和综合性商品检测中心,以此提高国民消费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旸 《消费经济》2006,22(4):31-33
教育消费作为社会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生活支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面对教育乱收费和学历教育制度的消费结构问题,非理性的教育消费现象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育成本分担的制度安排和教育补偿机制都亟须新的拓展路径和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总需求由三部分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其中消费需求对总需求的拉动作用最大,而在消费总量中,国民消费占绝大比例。因此,拉动内需的重点在于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扩大国民消费需求──关键是提高国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5.
《工商行政管理》2013,(7):16-17
近年来,浙江消保委加大推进消费教育工作力度,提出了"完善消费教育网络,强化重点人群教育、丰富消费教育形式、拓宽消费教育载体、固化消费教育机制"的工作思路,力推消费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和社会化,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城乡普建消费教育机构3月13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浙江省国民消费教育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是目前全国省级消保委中启用最早、规模最大、功能  相似文献   

6.
文化消费对国民幸福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研究了文化消费作用于国民幸福的机理,分析了消费的目的和归宿,并结合地区实际,实证分析了文化消费对国民幸福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消费教育与消费者行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卫红 《商业研究》2002,(8):155-157
消费教育是指针对消费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消费知识,传授消费经验,培养消费技能,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素质的一项系统的社会活动,其目标是为了造就消费群体,由于我国消费教育起步较晚,比起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不少差距,加强国民消费教育,优化消费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场》1999,(12):41-42
<正> 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国民消费教育研讨会”,不久前在广州举行。包括于光远、尹世杰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就国民消费教育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们认为,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对消费者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何为消费者教育? 尽管自198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以来,积极推进消费者教育工作,一些成立较早的地方消费者组织也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一些地方消协还在中小学开展消费者教育试点工作,但消费者教育仍然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之所以没有充分开展,还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一个关于国民生活水平变化与旅游消费支出关系的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表明,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旅游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同时,基于消费心理学理论,进一步说明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如何影响其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八十年代末,消费主义传入我国,并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它的蔓延给我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和公民精神健康发展带来了重大冲击。要抵制消费主义的危害,必须加强对国民的消费教育,使其确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全球经济衰退,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寻找出路,特别是中国,当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成为提升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而城镇居民作为中国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对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受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主体特征、文化产品消费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为更好地引导和提高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文化产业法制建设,为促进我国文化消费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前我国奢侈品消费人数的不断攀升及奢侈品消费金额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从整体上看未富先奢的局面已经出现。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奢侈品的消费,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超富裕阶层;另一类是新奢侈品的消费,消费人群是中产阶级和白领。从影响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来看,人际性消费是影响我国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其中符号性消费是影响我国当前奢侈品消费的首要因素。符号性消费、从众性消费与人情消费都属于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促使我国奢侈品消费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状态。因此.应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同时也要抓住契机。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与创新.树立自己的民族奢侈品牌,更好地发施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大,历史传统文化和医疗、养老、住房、教育产业化等政策的误导以及投资环境发展滞后与投资渠道狭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方面。政府应通过深化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拓宽个人投资渠道;开发消费热点,引导居民合理地安排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促进居民储蓄率适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塑造大学生中国气质、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具有重要作用。剖析高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意识不强、课程设置欠合理和诸多复合因素的实际影响,提出高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等具体措施,以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化雨、文化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促进消费与流通渠道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中,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适度提高消费率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提高居民消费率,必须处理好消费率与投资率的关系、城镇居民消费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消费需求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即期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必须通过改革消费体制,提升消费能力,调整消费政策,夯实消费基础,改变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环境,研究消费周期,培育消费热点,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流通渠道建设是货畅其流、物尽其用的根本,流通渠道水平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流通渠道主要包括物流通道、资金流通道、信息流通道、供应链流程优化、流通节点布局、城乡一体化与内外贸一体化运行模式等六个方面。为更好地推进流通渠道建设,应针对当前流通渠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实施供应链集成;改变中国工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与农业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加快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流通渠道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大流通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流通渠道科技含量,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Chile the milk consumption has maintained between 124 and 134 Ls per capita since 1996. To determine the attitude an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national and store brands of fluid milk in the south of Chile, a survey of 400 people was conducted. A conjoint analysis determined that the consumers experienced a positive reaction toward two national brands (traditional and those emergent in the market) and expressed negative reaction to a store brand. The consumers were determined to pay lower prices in relation to the market value for the store brand and higher prices for national brands.  相似文献   

17.
个体消费观念形成影响因素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群体观念的构建是个体消费观念社会化的结果。个体的消费观念具有差异性,但是影响个体消费观念的内外部因素却具有普遍性。内部因素是个体消费观念形成的根本因素,包括个人素质、心理特征、传统文化等方面;外部因素是个体消费观念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大众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商业文化、媒介广告、时尚等方面。内外因素的作用机制构建了个人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的效应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财经论丛》2016,(12):94-102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升级具有追求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情感化的本质特征。“互联网+”不仅可以影响生产的数量和层次,即催生供给侧革命,而且可以影响消费的数量和层次,即催生需求侧革命。“互联网+”通过对传统产业消费主体、消费客体与消费载体的整合改造,使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实现产业间互联互通,重塑消费环境、重建消费逻辑与重整消费层次。“互联网+”通过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培育和发展消费新热点和新兴消费,从而实现从需求侧推动消费升级。“互联网+”通过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生产组织模式变革,推动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从而实现从供给端发力促进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9.
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近年来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速度加快,生存型商品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娱教育、居住等商品平均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食品、交通通讯、文娱教育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衣着、家用品、医疗保健用品边际消费倾向较低;食品、衣着、家用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娱教育、居住收入弹性较大;消费需求价格弹性都小于零,且自价格弹性都大于互价格弹性。文章提出,为了优化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应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平衡收入差距;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进一步推进消费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为解决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问题,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如家电下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文化宣传和引导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对内需不足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但尚未取得预期效果。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长期坚持扩大内需政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应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正确对待传统的消费文化观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扫除消费体制障碍,优化消费的制度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消费硬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