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流转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可从转型视角评价农地流转的效应。基于分析农地流转与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系统关联和互动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弹性系数计算2001—2012年农地流转在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转型(下文简称"三农"转型)中的效应,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三农"转型的效应具有非均衡性:农民转型、农村转型滞后于农业转型,但是三者总体演变和发展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并对省域农地流转的农业、农民和农村转型效应计算并进行类型划分,共分为八大类。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农地流转动力的权衡、保护小农经济和中产阶层、"四化同步"发展和农地流转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实现农地流转"三农"转型效应的联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虑空间溢出性,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并利用200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地征收、农地流转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征收面积每提高1%,农民人均收入将会降低0.039%,表明农地征收会降低农民人均收入;农地流转面积每提高1%,农民人均收入将会提高0.011%,表明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农地在征收过程中,应提高土地补偿费及农民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形成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部省份孟楼镇的相关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农地市场化流转中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困局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农地为农民群体所提供的就业功能在其流转后被逐步剥离,本地就业机会的缺失以及异地非农就业的"技能门槛",构成了这一群体就业权益实现的重要约束。农地作为乡村文化的有形载体在其流转后趋于弱化,外出务工者带回的"城市文化"与传统乡村文化的冲突引致了农民群体价值取向的重构,构成了农地流转中这一群体文化权益相对缺失的重要原因。农地市场化流转制度不完善导致流转收益分配合理性的相对不足,以及基层政府以"经济权益"实现为主的农地流转工作理念与农民非经济权益意识觉醒之间的冲突则进一步恶化了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的困局。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可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目前西秀区农地流转中业主经营受到信息传导不畅、缺乏中介等问题影响较大。该文通过对西秀区农地流转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江苏、湖北、广西、和黑龙江四省(区)111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会形成生产性效应、交易价格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进而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农户最终是否流转农地以及流转农地的规模取决于农地产权安全怀所产生的三种效应的叠加影响。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承包合同提高了转入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但并不显著影响转出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签订农地流转合同提高了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而农地流转纠纷并不显著影响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应该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强化农民农地流转合同意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农地流转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形势下,做好农地流转工作,寻找制约土地流转的关键因素是迫切而重要的。文章通过抽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对贵州省7个典型县(区)的358户农户家庭进行实地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了目前贵州省农地流转的现状,挖掘出制约农地流转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认为:(1)农地流转规模差异主要表现在流转方式、流转对象及流转规模等3个方面。流转的主要方式为转让与出租,流转规模总体偏小,流转对象大部分限于农户之间。(2)制约因素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因素、土地价格因素、农户自身因素及政策制度等4个层面影响。经过实际调研,该文提出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提高农民认知水平,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可行对策建议,对加快贵州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安顺市西秀区农地流转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地流转可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目前两秀区农地流转中业主经营受到信息传导不畅、缺乏中介等问题影响较大.该文通过对两秀区农地流转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边缘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对统筹城乡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务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的农地流转进行研究,发现"农地退出"和"农地使用权‘倒包'兼入股流转"两种模式实现了双溪村农地的整体流转,但在流转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耕地、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保证农民长久生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既是农业生产的土地要素配置方式的改变,也是农村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建构。农地流转必将导致农村出现新的利益关系,形成新的利益相关者集合。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去审视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不同利益关系、利益主体策略行为,以期深化人们对农地流转与农民土地财产收入关系的认识,并有利于农地流转相关公共政策的制订和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政府视角下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探索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参与者,政府的流转行为对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成熟度具有重要影响。以此为视角按照市场的供求规律可以得到政府行为下农地使用权市场流转的一般路径:农民自发流转阶段—政府获利阶段—农民流转意识与能力培养阶段—农民流转能力提高阶段—流转市场潜能开发阶段。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表明,其正处于农民流转意识与能力培养阶段。本文分析了政府补贴与价格干预两种政策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作用过程及其效果,认为政府补贴与最低限价政策可以较好地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生存权之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保护农民生存权为出发点来探寻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立法和司法保障方式。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对农民而言是在不改变农地用途的前提下增加收益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农民的相对弱势,规范和支持农地流转的相应法规没有及时配给,导致在单纯的农地流转市场自发调节下,农民的利益反而可能受到损害。研究结论:应以经济法视角来整合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保障农民生存权的立法和司法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创新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起到重要作用,而"互联网+土地流转证券化"正成为一项基于"O2O"模式的技术模式,普惠金融正是要求金融机构在广度和深度为公众提供更方便的服务,通过技术可接受模型,将农户对新型农地流转模式可接受程度进行研究,既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土地流转方式创新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研究普惠金融在农地经营权流转中的作用。本文利用TAM模型,从农户参与的"易知性、易用性和易利性"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证券化的动因,并提出了创新农地流转证券化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引导庞大的城市资源反哺农业是振兴乡村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下乡资本在与流转农地结合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如下乡资本对流转农地的"非粮化""非农化"利用、企业盈利空间有限、与农民"争"地矛盾加剧等问题。因此,下乡资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主动创新"资农结合"的科技创新理念,选择经济效益高、技术要求高的特色农产品,积极打造具有营利空间的产业项目。二是农民群体应按照新时代职业农民的要求,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并合理调整土地收益预期,主动支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下乡企业。三是不断完善农地流转相关配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较为丰富,但既有文献大都关注其平均效应,忽视了农户个体异质性结果。基于2010年和2014两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下的"反事实"检验思想,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农户异质性。进一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相关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无论是转入户还是转出户,农地流转的收入效应都比较显著;但是,农地流转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效应高于低收入群体,农地流转市场的出现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农地流转政策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两者的权衡。政策启示是重点关注并帮扶低收入农户,在乡村振兴中做好精准扶贫,发挥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当前农地流转的形势,剖析农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规范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文章采用安徽省芜湖市4个县和4个区的17份农业大户访谈记录、244份农户调查问卷,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农地流转的现状差异;科学地选取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剖析了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农地流转现状差异主要表现在流转方式、流转规模、流转期限和流转价格等4个方面;(2)农地流转是一项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其中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利益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同时,科技进步、政策法规等因素也从侧面推动农地流转。建议综合协调各方面因素,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对引导农地高效流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规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农地产权的市场化问题成为农村土地问题的中心,但面临着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的困境。笔者认为,农民流转土地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农民的土地情节,而是政府的农地流转抑制。流转抑制替代了农地产权市场的演化以及演化进程中农地流转方式、定价机制、交易协调机制之间的适应性匹配。笔者认为,推动农地流转的关键是支持地方性的制度和创新,赋予农民自主交易权,尊重农地产权市场的适应性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方法,通过构建农地流转的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以武汉、鄂州两市为例评估农地转出绩效。研究方法:CSI绩效评估。研究结果:武汉、鄂州两地农地转出绩效整体处于"良好"且向"优秀"靠拢的水平。研究结论:两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行为对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在国家政策与政府支持下,两地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的期望值总体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农户对农地流转质量的感知总体较好,这对农地转出绩效水平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改革试点与实践经验积累,武汉、鄂州两地的农地流转活动对流转质量的管控总体上已较为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的感知质量,也间接促进了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农地流转制度发展至今近40年,其制度绩效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对农地制度变迁绩效的研究多集中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鲜有针对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绩效的分析。[方法]文章根据农民的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的相关性,采用农民的非农收入与家庭收入占比数据作为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制度指标,并对该指标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VAR检验。[结果]据脉冲响应分析,在农地流转制度产生初期就会对农业产值产生正向冲击,其影响路径呈现出先是逐渐上升而后缓慢下降的一个倒"U"形的发展态势;随后采用方差分解的方式发现农地流转制度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作用滞后于农地流转制度发生的时间,但是正向作用持续的时间较长。[结论]该研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制度环境,坚持农地流转制度的推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流转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贫困地区如何实施农地流转值得关注。文章基于湖南省392户贫困地区农户调查样本数据,研究了贫困地区农地流转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流转积极性较高,农地流转发生率达到了75%;方式多样化但规模较小,95.9%的农户流转规模都在6亩以下;用途单一,74.8%的农地流转以后继续用于耕种和养殖;流转价格逐步提高,其中64.6%的农地流转价格在500元/亩以上;农户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有91.2%的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利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贫困地区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了检验,研究发现:家庭工资收益、政府提供培训和流转合同的签订是影响农户进行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农地流转,应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政府多提供相关培训和健全贫困地区的农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20.
浅析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 (一)对农地流转的趋势和意义认识不清 目前,在农地流转问题上有两种模糊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农地流转是大势所趋,大有益处,应加快推进.表现为,个别地方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不顾客观实际,把政策引导变为行政干预,强迫农民流转农地,甚至随意变更或撤销农户的承包合同,损害农民利益.有的为了降低开发成本,更多地招商引资,借农地流转之名,随意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并强迫农民长时间、低价出让土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