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国际贸易惯例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其固有的非主权属性、当事人自治选择属性及直接来源于国际实践等特征,大大地增强了贸易实践中适用的普遍性。国内外都有许多的著作阐析具体的国际贸易惯例,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仍未能明确地把握贸易惯例的约束力根据及其特性,本文试图从国际贸易惯例的自身构造、当事人的选择、法院及仲裁机构的适用三个角度来透视国际贸易惯例的约束力问题。一、从国际贸易惯例的形成与构造看其约束力一般而言,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国际贸易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明确的内容,且为国际贸易实践普遍采用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对于协议管辖的形式要件,2005年海牙公约作了非常灵活以及宽松的规定,它规定符合以书面形式、有书面证明的其他形式、或者通过其他任何能够提供可获取并供后来可援用的信息的通讯方式均为有效。这种规定足以使形式要件的有效性更加易于认定。而公约放弃了当事人之间的惯例以及国际商事惯例,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保留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批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时作了两项保留:书面保留、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保留。应该说这两项保留在当时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在中国合同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国际贸易实践不断发展的现在是否有必要保持这些保留呢?笔以为,在书面保留问题上,现在已没有必要在合同形式上规定过多的限制,因而可撤销此项保留;而由于不是用缔约国法而适用公约对于当事人权利义务也并不会对当事人产生太大的影响.因而也可撤销此项保留。  相似文献   

4.
一、规范性文件的称呼在规范性文件的称呼上,历来比较混乱。在正式的法律文件上,通常称为"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有的使用"行政规范性文件",有的使用一般规范性文件,但其往往是直接指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的直接用"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有约定俗成之势。《行政诉讼法》中称之为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复议法》称"规定"。学理上有时称为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抽象行政行为,近年来也有一些使用行政规定或行政规范来指代。称呼上的混乱,体现的是对规范性文件外延的不同认识。从制定主体来看,存在是否将权力机关制定的文件列入规范性文件的问题。有的学者就明确指出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学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规定,认定和处理因虚假陈述引发的证券诉讼案件,首先,必须要认定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及其行为是否为违法行为;其次,作为责任承担的前提;同时,在此基础上认定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虚假陈述人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如果承担民事责任,那么如何计算证券投资人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当事人之间达成的调解协议的效力如何?是否具有约束力?司法实践中有看法认为可以反悔。本文从合同法的基本制度——"合同自由"的理解运用,得出结论: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并应可以通过司法裁判机关的确认得到强制执行,当事人并不能随意反悔。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580条第2款弥补了立法上没有规定违约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的空白,其性质不是法定解除权而是司法解除权。该规则主要用于解决合同僵局问题,通过法院审查是否属于合同僵局以及是否有必要解除合同来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以及维护诚信原则和公平原则。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不是一般性规则,需要在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以及程序条件上进行适用的限制。同时,因为该条款诞生的仓促性,其内容和立法语言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在适用时需要和《九民纪要》规定的违约方起诉解除规则相衔接,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修正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6条规定:“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但是该法又规定了在合同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60年代的国有化与征收浪潮中,国际社会为调和两大阵营的矛盾,在世界银行的主持下努力达成了《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的投资争议公约》(ICSID公约),为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议方式树立了典范。因此,在1965年华盛顿公约签署之后,大部分BIT规定,缔约国一方与缔约国另一方的投资者之间的投资争端应利用ICSID仲裁体制。但是ICSID本身并没有对要求用尽当地救济规则做出严格规定,而是要求缔约国可以在签订的同意"中心"仲裁的双边投资条约中明确规定将用尽当地救济作为提交"中心"仲裁的前提条件。一旦缔约国之间没有这种明确要求,就视为东道国放弃当地救济。可见,作为一项传统的国际法原则,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在当今国际上签署的双边投资中被逐渐淡化。目前大多数国家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都不再坚持将用尽当地救济作为同意"中心"仲裁的前提条件。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是否有必要在签订双边投资条约中继续坚持将用尽当地救济作为同意提交仲裁的前提呢?本文在分析我国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叶玉明 《大众商务》2010,(14):228-228
"冲之鸟岛"属于岛屿,但同时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文中简称《公约》)第121条第3款规定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日本对"冲之鸟"主张外大陆架,不符合《公约》的规定,因此是无根据而应该被否决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际投资仲裁中出现的东道国反请求案件,实际上反映了ISDS机制中存在偏向投资者与争议双方利益失衡问题。东道国在投资仲裁中的反请求权,不仅体现了程序公平与利益平衡原则,也起到制约投资者滥诉行为的作用。实践中,仲裁庭对反请求管辖权及可受理性的判断认定过于严苛,使东道国反请求难以得到支持。对反请求的管辖权与可受理性问题,仲裁庭也面临反请求规则的适用标准如何确定以及ICSID公约与投资条约的适用关系如何处理的难题。同时,合同反请求与条约本请求的关系与影响,也是有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反请求规则适用问题是从公约标准、条约规定、东道国法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分析,以确定三者的适用关系。其中涉及的核心问题,一是如何确定反请求管辖中的"双方同意"与"关联性"要求,二是事实关联性与法律关联性的关系分析。在关联性要求方面,反请求可能因不符法律关联性要求而被驳回,除非东道国能证明其所依据国内法规定与投资条约内容有实质关联。投资合同义务与投资条约义务之间关系足以构成反请求的事实关联性,而法律关联性应当结合事实关联性加以判断而非独立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未足额出资股权转让中责任归属的判断基础为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而转让合同效力认定应遵循民法中的合同效力规则。转让合同确认有效或因未撤销、被追认而有效时,应由受让股东单独承担对公司的补缴责任和对公司债权人的赔偿责任;转让合同确认无效或因被撤销、未追认而归于无效时,对公司的补缴责任除恶意串通情形下由合同双方当事人承担外,一般应由出让股东承担,但对债权人的赔偿责任则应由合同双方当事人承担。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现行行政合同司法救济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行政合同的司法救济程序适用行政诉讼程序抑或民事诉讼程序,司法实践尚未统一、作者认为它非双方私法上权利平等的合意,它所体现的内容是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主要应受行政法规的支配与约束,对它的司法救济程序应是行政诉讼程序,这也是行政合同作为行政法上的争议排斥其他司法救济途径的唯一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中分析了意向协议书的特征、功能和类型,认为由于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和意向书的客观内容不同,签订意向书可以产生预约、本约或不具有任何法律意义三种法律效果。提出意向书的合同效力须满足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内容确定和愿意受协议约束三个条件。鉴于我国对意向协议书和预约合同未作出明文规定,文中建议我国最高法院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并在未来民法典中确立预约制度。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8条仅规定了债权人对迟延付款收取利息的一般权利,却未阐述利率的具体确定方法,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各国不同裁判机构在适用公约78条时产生巨大分歧.这无疑削减了公约的统一价值,成为公约的最大缺漏之一.公约中利率确定方法的缺失是一种法定外缺漏,应首先通过援引公约的一般原则,在公约的框架下得到解决.在仍无法确定具体利率数额时,再适用国际私法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应以债务人营业地所在国的商业贷款利率作为延期利息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用于指导反腐败斗争的国际公约,全面规制国际反腐败活动,涉及面非常广泛,既包含实体规范也包含程序规范,比较直接系统地规定了惩治腐败犯罪的相关证据规则。在兼顾各国国内法证据规范及不同诉讼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和完善国际刑法中的证据规范与证据制度,使证据的种类、证据的收集、保全、质证、证明标准均有创新发展。深入研究反腐败公约,对于完善和发展国内法律规范以及丰富证据法学内容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会计诚信契约的理论框架与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诚信是一项非正式制度安排,一种隐含契约,也是企业契约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表现。按信任的来源分类,会计诚信可以分为基于制度的会计诚信、基于契约的会计诚信与基于信誉的会计诚信三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制度、契约和信誉三方面加强会计诚信契约的履约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契约理论基于对个人决策自由的保护,排除任何契约之外的权力与义务的侵入。但是金融领域内的极度信息不对称,完全的形式平等正义已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信赖法则作为近代法律经济功能下的产物,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强调当事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和信赖利益,对于实现金融创新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从金融合约缔结过程中信息获取与输出两个脉络分析金融机构应承担的信赖义务,金融机构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客户信息收集的完全性与适当性,保证金融机构在营销过程中的适当性,而且应规范合约缔结过程中的信息披露义务和遵循的披露原则,保证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及完全性,确保消费者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年初中国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国际商事合同纠纷。国际商事合同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直接影响着新冠肺炎疫情能否适用及如何适用。在纠纷解决时需对涉案国际商事合同适用法律进行识别。适用国际条约(如CISG)、中国合同法的不同情况下,新冠肺炎疫情能否构成具体案例情景中不可抗力或艰难情势需要具体分析相关法律问题和事实情况。尽管我国法院在处理非典事件涉及不可抗力的实践可做参考,但非典事件与本次新冠肺炎有明显的不同。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国际商事合同纠纷时要着重考虑具体事件与合同不履行之间的因果关系。国际商事合同当事方不能笼统地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不可抗力而当然地认为其违约责任可以免除。  相似文献   

20.
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不仅是经济利益上的,还体现在心理和情感上。企业除了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完善组织与人的经济契约关系,更应该采取有效方法强化组织与人的心理契约关系,这样才可能真正开发出组织的人力资源,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