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川南四市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问卷调查数据,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分析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利用意愿对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有显著影响;利用意愿对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的利用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行为态度越积极、感受到社会群体压力越大、感知的可控程度越高,农户参与利用行为越显著。因此,要建全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推进机制,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和推广,发挥农村干部、农村大学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民对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福利响应,事关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效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本文利用390份来自湖北稻区的农户调查问卷、运用Heckman Selection Model实证分析并揭示了农民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福利响应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福利效应在农民中的响应程度不高,对经济福利、生态福利、健康福利响应程度较高的农民比例分别为16.7%、34.9%、45.6%。Heckman Selection Model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影响经济福利响应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受教育程度、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影响生态福利响应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收入、交通便利性、地形、优惠政策重要性认知、环保法规认知,地形、优惠政策重要性认知、环保法规认知等变量则显著影响了农民对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健康福利响应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秸秆资源化利用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方法 文章基于选择实验法和山东省978个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问题进行研究。结果 (1)随着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其对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意愿将不断增强,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农户选择“愿意”的比重分别为54.9%、77.7%和82.8%。(2)秸秆禁烧政策、农户直接补贴、技术培训和完善市场等政策能显著提高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率。(3)是否参加合作社、便利性认知、污染认知、政策认知和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有显著影响。(4)不同规模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优先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规模农户对农户直接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中规模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大规模农户对完善市场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农机购置补贴。结论 要提升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积极性,必须制定多元化、综合性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同时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设备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户视角的秸秆处置行为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户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农户秸秆处置行为差异形成机理分析框架,运用多项式Logistic模型分析方法,对辽宁省408户样本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农户秸秆处置方式仍以传统农业利用为主,综合利用程度较低。户主个体特征、家庭外出打工人数、人均耕地面积、家庭人均年收入、环境关注程度、技术指导、信息获取能力、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村距县城距离因素显著影响农户秸秆处置行为方式。为提高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程度,要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综合补贴和资金扶持,强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强农户环保宣传教育,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作为目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等作用,同时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功效。但秸秆还田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因此,给予农户一定补贴等激励措施势在必行。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例,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两个地区农户玉米秸秆的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户秸秆直接还田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访者年龄、秸秆还田是否增加成本、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是否由政府承担、秸秆焚烧查处力度是否强、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这5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访者是否是村干部和秸秆还田是否改善土壤质量这两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我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重要技术模式,也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要途径,探究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意愿并对技术采纳的补偿标准进行精准测度,有助于建立秸秆还田技术持续推广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方法]文章以河北省徐水区319份农户调查为基础,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定量分析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补偿意愿价值评估模拟模型来估算支付意愿价值和秸秆还田外部环境成本。[结果](1)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较高,有90%的农户表达肯定支付意愿;(2)基于农户支付意愿和秸秆还田的温室气体减排环境效应测度,徐水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661.8元/hm2和171.47元/hm2;(3)支付意愿的影响因子按从大到小的强度排序为耕地平整化程度>化肥成本>农户性别>化肥用量认知>家庭农业纯收入>受教育程度>政策认知>社会网络>地力提升认知。[结论](1)细化补贴类型,制定科学补偿标准,建议玉米秸秆还田的补偿标准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农民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合理有效的政策激励方式,为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运行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条件价值评估法,基于安徽、山东两个省份354位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有92. 94%的受访农民愿意接受补偿;农民年龄、块均面积、当地是否有秸秆收购企业以及农民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激励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受偿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民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经济价值认知对其受偿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1)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水平、秸秆资源化利用成本以及农民受偿意愿制定补贴标准;(2)完善和落实秸秆资源化利用激励的配套政策措施;(3)创新培训与宣传方法,提高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知识水平及政策认知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秸秆资源化利用对我国乡村环境整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湖北省612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通过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探讨价值感知和环境责任意识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环境责任意识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2)社会影响和结果展示等外部变量通过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但社会影响对感知有用性的作用并不显著;(3)多群组分析发现,高禀赋农户的环境责任意识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作用更强烈,而低禀赋农户的感知易用对行为的作用更为明显,且低禀赋农户对技术的价值感知受外部变量影响更大。[结论]建议对不同类型的农户群体开展针对性的秸秆资源化利用宣传工作,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门培训,增强农户的环境责任意识和对技术的价值认知,从而推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补偿方式会影响补偿标准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补偿政策为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分别在两种补偿方式(以农户为补偿单位和以耕地面积为补偿单位)下评估了农户的受偿意愿。结果显示,两种补偿方式下估算的农户受偿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农户资源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的边际成本递减、环境价值对农户的边际效用递减以及农户对补偿方式变化的不敏感性,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对补偿政策熟悉程度或认知水平更高的农户在两种补偿方式下的受偿意愿具有更强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政府在实施秸秆资源化利用补偿政策之前,应该着力于提高农户对补偿政策的认知,并重视秸秆产量更高的农户。  相似文献   

10.
农户对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中国粮食主产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外部因素和内部信念对农户采纳循环农业技术意愿的影响以及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知觉易用性和知觉有用性是驱动农户采纳循环农业技术的关键心理因素,技术特征、结果展示和采纳条件是促进农户知觉循环农业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外部因素;技术特征和采纳条件对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有直接和间接正向影响;随着农户收入或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外部因素、内部信念对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作用程度会更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黄河灌溉区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和制度能力三层次分析框架,利用双栏模型分析了知识性资源、关系性资源和动员能力三层次制度能力因素对农户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河灌溉区农户以投资方式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支付意愿水平为每年每户77.6~232.4元,以投工方式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支付意愿水平为每年每户1.8~4.6天;知识性资源、关系性资源和动员能力三层次因素对黄河灌溉区农户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村庄的灌溉规则执行情况、村委会或水利协会对农户使用灌溉设备的支持力度、对农户参与灌溉系统供给的尊重程度和组织农户学习有关灌溉技术的强度因素显著影响农户投资灌溉系统的合作意愿程度;村庄灌溉设施供给规则、村委会或水利协会对农户使用灌溉设备的支持力度、联户促进灌溉有关的集体行动能力、为灌溉系统供给争取财政补贴的能力、组织农户学习有关农田灌溉技术的强度和农户获取灌溉信息的容易程度因素显著影响农户投工农田灌溉系统的合作意愿程度。  相似文献   

12.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农户采纳限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技术采纳农户决策行为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户对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程度。结果表明,在现行农业经营制度下,农户对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普遍采纳不足。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好友型技术的农户采纳限定因素包括需求意愿、政府驱动式推广体系以及学习能力等。突破既有限定,发挥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福利效应,需政府、市场、涉农组织、农技推广机构以及农户自身各方面因素复合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揭示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方法 文章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湖北、河南1 77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分化水平下农户采纳意愿的差异性。结果 (1)社会信任、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会信任主要通过感知利益间接作用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其中介效应分为别为0.165和0.001;(3)从多群组分析结果来看,低水平分化和高垂直分化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烈。结论 政府应构建农户高度信任的外部环境,提高农户多维度价值感知,针对不同分化水平的农户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以切实增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意愿,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不同土地规模经营为视角,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相关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和探讨了不同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利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户具有"两型农业"技术利用意愿,其中较大土地规模样本组利用意愿最高,中等规模组次之,小规模组最低。影响农户"两型农业"技术利用意愿的因素同中有异:农户对生产结构的感知是影响不同土地规模农户技术利用意愿的共同因素,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差异性因素来看,性别、兼业情况、环境感知、经济效益感知均对较大规模农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本感知对中等规模农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对中等规模农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济南市郊区609户种粮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户处理秸秆方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具有焚烧秸秆的意愿,农户是否具有焚烧秸秆的意愿是由其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结构、种植规模、饲养牲畜数量、对焚烧秸秆给环境和交通运输造成的危害认知程度、对参与政府"禁烧"秸秆活动的预期收益以及当地政府宣传"禁烧"政策和查处农民焚烧秸秆的力度、当地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秸秆加工业发展程度和同伴的行为等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农户兼业为视角,探讨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利用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以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为例,比较了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的意愿差异,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关键因素。[结果](1)多数农户对"两型农业"技术有采用意愿,其中采用意愿最高的为二兼农户,其次为一兼农户,纯农户采用意愿最低;(2)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采用意愿的共同因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感知有用性方面对各类型兼业农户均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方面对各类型兼业农户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对"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因素有明显差异,劳动力占比、种植面积、农药使用频率、较容易获得农业技术信息均对纯农户采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性别和农药使用频率分别对一兼农户有负向和正向影响;文化程度、种植面积、家庭年纯收入和农药使用费用均对二兼农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可通过加大"两型农业"宣传推广力度、增强政策支持和技术推广补贴力度、适度发展规模化经营等方式以提高农户对"两型农业"的认知和采用意愿,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本文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分析农民个体的就业倾向。通过分析山东、陕西、浙江三省的微观数据,利用Order 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本文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减弱农民非农就业意愿的效果并检验了其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购买农业保险可使农民非农就业意愿显著降低,农民在购买农业保险后,其“非常愿意”从事非农工作的程度减弱了5.6%;在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影响中,风险承受发挥着一定的中介效应,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风险承受能力减弱农民非农就业的意愿;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农户之间存在差异,对“大中型农户”和粮食作物种植农户的影响程度更大,对“小型农户”和经济作物种植农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章以山东省615位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就农户对休闲农业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对休闲农业的参与意愿进行实证分析。[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检验影响农户参与休闲农业意愿的因素。[结果](1)借助公共媒体、村委会及亲朋好友等信息渠道,农户对休闲农业的认知状况较为理想,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环境功能均得到了农户的较高认可; (2)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意愿较强,有7350%的农户表示未来愿意参与或继续参与休闲农业的经营; (3)受教育程度、风险承担能力、劳动力数量、资金支持、交通区位、旅游资源、对休闲农业的认知、宣传推广、前景预期、亲友的“示范作用”和组织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山东省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农户的经营意愿,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吕齐  李良睿 《南方农村》2020,36(1):50-55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其治理的关键在于农户的参与。本文以海南省菜农为例,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从主体认知与情境约束两方面来对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农户禀赋因素的情况下,反映主体认知因素的责任主体意识、主体能力认知、治理认同感对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选择具有正向影响;反映情境约束因素的农业信息主要来源是否为亲戚朋友、对现居住农村环境的满意度对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选择具有正向影响,农户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选择具有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拓展特色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方式。从农户资源禀赋、区域环境条件两方面选取变量,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意愿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现阶段农户实际参与度不高,但参与意愿强烈。影响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偏低、农业生产规模受限、相关电子商务配套设施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