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刻嵌入于制度结构、资源结构、市场结构和文化结构等制度环境之中,其"内卷化"是制度环境不确定性引致的必然结果,"去内卷化"本质上就是降低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制度环境嵌入不断增多,制度环境不确定性将增强,这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内卷化"带来挑战。对仅嵌入制度结构与资源结构而"内卷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内卷化"可以通过改善政府供给的制度结构与资源结构、完善政府立法和相关制度安排、合理框定政府作用空间、有效配置政府资源等来实现;对还嵌入于市场结构或文化结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内卷化"更要求在市场化导向、农民高度分化等强烈冲击下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性与公共性,充分赋予小农主体性。市场结构与文化结构嵌入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内卷化"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2.
农村税费改革后,项目制逐渐成为向农村地区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然而,这种超越科层制的供给方式却遭遇了"内卷化"的现实困境——项目投入的数量和密度持续增长而供给的效能却一直难以提高。项目承载的公共产品经常无法满足农民的切实需求,农民对"需求外"的产品也表现出无奈和抵触的情绪。供求偏离的结构性失衡不仅降低了转移支付资金的运作效能,也极大地消解了乡村建设与治理的效果。在项目制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健全村民表达集体偏好的公共选择机制、完善项目链上各主体的统筹协调机制、创新项目资金多元组合的运作机制、构建农民体验主导的多维评估机制是使项目走出"内卷化"困境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2021,(4):138-144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应该是全体成员参与的意志表达,具有共同的认同感和一致的行为规则,对外展现的是作为一类"特殊"经济组织的特征表达。而实践中,由于合作社内部市场势力的作用,章程往往"脱嵌"于合作社,成员更多地将它视为治理目标,而忽视它的手段作用。特别是在当今合作社成员异质性差距较大,部分成员长期沉溺于依附情结,外部市场对于合作社内部市场巨大打压下,章程的工具价值被束之高阁;加之,与"墙下章程"的冲突,造成了合作社治理的内卷化,使章程自治能力的有效射程被大幅度削弱。面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通过增强合作社内部的自组织性,转变合作社管理理念,实现章程性质再造,进而形塑一个"知行合一"的合作社章程。  相似文献   

4.
农民自组织作为农民自发组建的乡村民间组织,受组织自身管理能力、相关法律制度和外部环境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约束.为创新农业组织制度,壮大弱势农民群体实力,必须加快相关制度及法规建设力度,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创造适合农民自组织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营效率包括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两个方面,目前运营效率低下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而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营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治理结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不完善.因此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营效率,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发展的制度及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内卷化”是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为克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卷化”,必须引导合作社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机构,协调好民主与集中、委托代理两大关系.政府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导,使其规范化运行,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和农村社区组织及其成员权虽然在实践、立法和理论研究中被混同了,但它们在历史渊源、权利内容、变迁趋势等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两种不同组织和成员权的混同,在"正义"和"效率"两个纬度上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看作是现行农地制度的成本.混同的表面动因是为了农民的利益、节约组织治理和组织管理的交易费用,但深层动因却是国家通过其最底层的代理人--农村社区组织对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进行控制,从而获得制度收益.通过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的法经济学分析,可知混同两种不同组织和成员权的制度安排的绩效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8.
正双流区历来是四川省成都市各项改革的先驱者,近年来,通过发展股份合作社、创新融资模式、整合土地资源、挖掘土地效益等方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进行了有益探索。成立股份合作社,建立具有法人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一是组建股份合作社,完成工商登记注册。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三是推行"政经"分  相似文献   

9.
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保持乡村秩序稳定为目的,从政策维度、速度维度、面积维度和模式维度探讨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契合了当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引领乡村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实现"内卷化"的小农经营向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有利于充分就业、社会安定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0.
贺宇 《南方农村》2007,(3):19-22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约束,不仅有学界公认的户籍、土地、教育、社会保障等正式制度的约束,而且还存在不少非正式制度约束.非正式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表现出来:一是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在转移就业中的影响;二是传统行政文化的"傲慢"和城市政府的"偏见"对劳动力转移的阻碍;三是农民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制约着转移就业的进程.因此,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工作,不仅要着眼于一系列的正式制度,对于一些突出的非正式制度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贺宇 《南方农村》2007,(3):19-22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约束,不仅有学界公认的户籍、土地、教育、社会保障等正式制度的约束,而且还存在不少非正式制度约束。非正式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表现出来:一是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在转移就业中的影响;二是传统行政文化的"傲慢"和城市政府的"偏见"对劳动力转移的阻碍;三是农民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制约着转移就业的进程。因此,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工作,不仅要着眼于一系列的正式制度,对于一些突出的非正式制度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地流转“内卷化”陷阱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地流转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下,农地流转去农业"内卷化"目标未能实现,其自身却陷入"内卷化"困境,表现在流转增速放缓、农地流转导致"小农复制"和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作用递减等方面。本文分析发现,农地的客观属性、农户主体效应、农地流转市场缺陷和政府推动农地流转的阶段性、运动性是农地流转进入"内卷化"陷阱的原因。本文基于"三个适应"视角分析未来农地流转发展应遵循的适度性原则。各主体需要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建立完善农地流转治理体系等方面发力,跳出农地流转"内卷化"陷阱。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供销社在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回顾供销社改革,以下几种完善经营机制的改革形式,应因企制宜地加以借鉴和推广。(一)合作经营。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逐步完善合作制,与农民进行真正的合作经营,推行农副产品售后返利等合作形式,逐步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二)"三自两保"。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责任制形式适合边小微亏的日用工业品零售柜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作为改造小农户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和调查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内部侵权、内部控制无效或形式化、信息监督与薪酬激励控制失衡等问题,原因是内部治理与规制存在缺陷,导致难以实现内部成员权益平等和内部秩序有效,成为农民成员增收的障碍。保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可持续成长,最终实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共同富裕,完善内部治理规制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5.
新政     
中共中央、国务院: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5月1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意见指出,落实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权能,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创新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各地发生的农民利益诉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密不可分。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职能与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行政职能界限不清,且其内部组织功能也发育不全,根本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的工作制度。笔者从信访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可借鉴中国共产党组织制度,建立组织成员关系的移交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具有缓解正规信贷约束、降低资金供给成本的制度优势,但现实中仍面临资金动员困难、贷款风险高等难题。本文在反思与澄清四个认识误区的基础上,从目标、产权、治理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探讨完善互助资金治理制度的条件与路径。扶贫是互助资金的首要使命,不应为了追求可持续而置扶贫于不顾。净储蓄者才是互助资金真正的所有者,该组织治理的要点在于平衡净储蓄者—净借款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要保护净储蓄者利益,而对于此仅依靠民主管理是无法解决的。政府不应将资金交给社区后放手不管,而应运用配股等手段促使内部成员实现激励相容,同时应承担互助资金制度创新成本。  相似文献   

18.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结构更合理、效益更好、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需要强化技术、组织和制度支撑,增强农业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制度能力。具体来说,一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技术能力成长。二是加强农业组织创新,促进农业组织能力成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企业,引导小农户参与分工协作,使农民转变为具有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农业制度能力成长。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地权改革中的集体组织法人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村集体土地资源价值化、村集体成员权股权化、集体组织法人化的农村地权改革方案,因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能力而得脱颖而出.但"集体组织法人"早已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事实表达形式,所以"集体组织法人化"自不是有关地权模式的新建,而是在仔细识别早已嵌入农村地权实践模式中的利、弊因素基础上的改造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农民合作组织的构建和发展过程中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其进行控制和支持。当政府采用强控制时,支持措施以物质性资源提供为主,农民合作组织表现出强依赖性,在这种{强控制,强支持,强依赖}组织关系下,两类组织节约各自制度、交易及信息成本的行为引致农民合作组织行政科层化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构建改变两类组织之间的关系,使之表现为{弱控制,强支持,弱依赖},可选择的制度构建包括避免规定地方政府在构建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方面的绩效责任、支持措施侧重于组织知识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激励NGO等组织进行支持性投入和农民合作组织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