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蓓蓓  吴平 《南方农村》2010,26(4):8-13
本文就乡村治理问题向成都市30个乡镇45个行政村的基层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正面了解了成都市乡村治理的一般模式与创新之处,并就其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成都市乡村治理模式变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自实施农村扶贫开发以来,成绩斐然,绩效显著,资金配置合理。但随着统筹城乡进程深化,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资金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逐渐偏移与失衡。本文根据重庆市6个贫困县120户贫困农户的调查数据,对重庆市扶贫开发资金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统筹城乡进程的推进,扶贫资金结构的优化应该遵循以贫困户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下的自下而上的路径。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4.
当前,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已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方面。我们通过14个村、420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力图弄清双层经营的现状,了解农民和村干部对完善双层经营的意见和要求,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进一步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重庆市23个区县191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实证分析了农资供应、农机、农技、加工销售、农业信息和金融保险等6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总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规模、农业生产收入和农业服务水平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发挥积极作用;土地细碎化程度、农户兼业化程度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产生消极影响;男性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女性。有鉴于此,本文提出要促进农业适度连片规模经营,增加农户生产性收入,培养专业化农户,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分别基于规模经济视角和农户经济福利视角,考察典型中部地区湖北省的农地流转经济效益。研究方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从规模经济视角来看,农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存在规模效益,说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可进一步通过农地流转扩大农地生产规模,提高农地利用效率。(2)从农户经济福利视角来看,农地流转促进了转入户农民收入的增长,此外,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其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也越大,表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然而,农地流转对转出户的家庭收入并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转出户多为常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地流转前后其家庭收入均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且从事非农劳动的时间未发生显著变化有关。研究结论:在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的过程中,应根据政府不同的政策目的,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的农地流转推进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6县(区)21村的农民耕地利用行为的调查,对在不同生存发展环境下的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耕作目的、栌地投入、耕地流转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存发展环境的改善,农民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在不断降低,他们耕种耕地的主要目的更多地停留在满足自家口粮上,耕地土壤改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意愿在降低,劳动力的投入更是很少,但他们对耕地的短期流转意愿却在增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成都市和重庆市农村地区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户农地转入意愿和转出意愿的因素不尽相同:农地流转价格、有无农地流转中介、有无政府补助购买社会保险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对农户农地转入意愿影响显著;家庭收入及构成、农地流转价格、有无农地流转中介和有无政府补助购买社会保险等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安徽省无为县、庐江县、埇桥区和潜山县821户农户家庭宅基地利用、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意愿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被调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2)针对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大多希望通过退出现有宅基地来改善目前的居住生活条件,获得相应的福利政策,同时考虑到为了避免宅基地常年闲置而愿意退出宅基地;而针对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则对宅基地有感情、担心退出后家庭住房得不到保障、相关经济补偿不合理,同时预计农村土地未来有升值潜力而不愿意退出。(3)绝大多数农户对选择退出宅基地后是否进城十分谨慎,很多农民即使选择退出宅基地也不愿意进城。鉴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实施多元化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确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政策保障机制和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退出时序。  相似文献   

10.
农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决定着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天津农户对科技推广需求的调研,分析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以"两个扶植"为原则,加快培养职业农民,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发展家庭农场、补贴种田大户,实施政策农险纵深发展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了乡镇政府与农民的矛盾;村民自治的实践直接促进了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农民参政议政的愿望日益增强;农村投入力度逐渐加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正在不断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农民的精神状态正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农村的矛盾、农业的困境、农民的问题仍然明显。具体表现为:政府财政投入效益有限,惠及面不足;农民增收空间有限,未来预期不足;农田基本设施防汛抗旱能力有限,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足;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缓慢,规模化水平不足。基层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有待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财政体制亟待改革;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机制有待完善。基层社会真空出现,社会风气明显下降;农民教育支出压力仍然较大,外出打工生存环境维艰;合作医疗手续繁杂,乡村医生数量和素质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生活垃圾缺乏规范管理,生态环境面临治理压力。农民文化生活需求强烈;农村文化生活形式单一;文化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及其决策因子,为政府制定"以人为本"的宅基地流转办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l,ogistic分析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法。研究结果:(1)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普遍偏低,且从纯农业户到非农业户意愿逐渐减弱;(2)兼业程度由低到高,宅基地流转决策因子沿生存—经济—社会方向转移,纯农业型为生存理性,农业主导型为生存与经济理性,农工兼具型为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与非农业型以社会理性为主导;(3)农户普遍倾向"以房换房"的置换流转方式,其次是"以房换钱"为入股的流转方式,出售、抵押、出租等方式较少。研究结论:宅基地流转决策中不同类型农户对生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注不同,但总体上保障性心理大于经济利益,这也是宅基地流转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重庆市35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以猪—沼—菜/果模式为例,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探讨农户的生态农业模式偏好与额外投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模式偏好与额外投入水平一致性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农户对生态农业模式的偏好度较低,对生态农业模式的平均额外投入水平为每年5608.2元/公顷。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模式偏好的因素包括:生态农业模式熟悉度、生态农业收益预期、周围农户示范作用、是否获得生态补贴、户主年龄以及家庭总收入;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额外投入水平的因素包括:生态农业功能感知、生态农业模式熟悉度、生态农业收益预期、是否获得生态补贴、户主年龄与受教育程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农户生态农业模式的偏好与额外投入水平一致性受到生态农业功能认知、生态农业模式熟悉度、邻里示范和户主年龄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瞄准目标偏差、脱贫绩效边际递减、返贫时有发生等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有效扶贫脱贫对当前的乡村治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合作治理理论,探讨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变对农户脱贫的影响。第一,组织参与的治理方式能够提高村庄治理的有效性,对促进农户收入增长进而促进农户脱贫的影响最为明显。第二,政府主导的治理方式对农户脱贫的影响较大,但在我国贫困地区的作用并没有显现出来,贫困地区的政府功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迫在眉睫。第三,农民自治对农户脱贫的影响明显但作用最小,可能原因是受参与机会和渠道的制约。基于乡村多主体治理的复合型扶贫脱贫途径,从治理理念以及体制机制层面提出了促进农户"内生型"脱贫以及"主动"脱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提出我国当前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面已初具条件。本文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政策背景下,辽宁省的工业化进程必然加快的现实条件下,以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作为选题进行研究,旨在确立一条沟通城乡、打破农村经济的封闭、在全社会范围里配置资源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一、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取分层抽样法,定点选取了重庆市9个区(县)的1046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对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状况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开发潜力很大,但现实开发力度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Probit模型,就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固定资产、产权清晰资产、非农创业收入、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促进农村家庭资产价值通过正规借贷渠道向金融价值转化的重要因素,流动资产和社会资本是促进农村家庭资产价值通过非正规借贷渠道向金融价值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四川农村144户样本农户就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和提升途径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农业就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低于全国农业就业劳动力文化素质,调查户户主文化素质高于全家劳动力文化素质;外出打工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高于在家务农劳动力文化素质;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较高,但心理素质较差,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差异明显.普及义务教育和加强农民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重庆农户的调查问卷,发现农户满意度和关注度都较高的公共品是乡村道路、教育、医疗卫生和饮水设施,关注度一般、满意度低的公共品是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及推广、生活环境、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农户关注度低,满意度也不高的公共品包括信息获得、生活能源和文化活动。影响农村公共品供求的因素有经济水平、农民的需求差异、公共品的特性、供给主体制度、供给决策机制、供给者的行为和农民的需求表达等,最后提出了解决公共品供求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江苏省镇江市7个区(市)40个村共1703户被征地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户的受偿满意程度间接衡量中央政府征地补偿政策效应,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被征地农户受偿满意程度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颁布的征地补偿政策,在时间和内容上均出现滞后或偏离,地方政府征地补偿政策执行滞后偏离程度越大,被征地农户受偿满意程度越低,中央政府征地补偿政策效应就越低。②被征地农户家庭特征、被征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被征地块的特征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被征地农户的受偿满意程度。对此,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地方政府执行征地补偿政策的监督,构建包括征地补偿方案编制、实施、监管全过程的被征地农户补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户的信贷约束——基于684户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农民"贷款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农户是最主要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农村金融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贷款需求、获得情况以及来源、期限、规模、成本、使用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