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显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将进入后脱贫时代。后脱贫时代表现出了与脱贫攻坚时期不同的特征,主要有:脱贫与致贫的反复性、贫困样式的多样化、贫困区域的非地缘性。为适应这些特征,解决后脱贫时代出现的问题就要从脱贫攻坚时期解决问题的经验入手,得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启示,进而得出树立"末位贫困"理念、提高脱贫能力和水平、制定合理的脱贫措施的对策,为迎接后脱贫时代的到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段丹彤 《山西农经》2022,(23):85-87+126
继2020年全面脱贫以来,脱贫成果显著,文章基于实地问卷访谈和走访调查,对陕西省合阳县东马村的脱贫成果进行调查,分析其收入与就业质量,了解脱贫地区的脱贫情况,并对未来如何发展以防脱贫成果流失提出建议,为脱贫地区的实地调研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3.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黑龙江垦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积极谋划致富产业思路,大力实施富民产业项目,有力推进了产业脱贫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有效衔接统筹实施。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何发挥产业扶贫支撑作用,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20年鄂南山区S县贫困户脱贫质量调研数据,采用OLS和Probit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科技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检验了脱贫农户农技水平和持久脱贫信心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科技扶贫政策显著抑制了脱贫农户贫困脆弱性。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脱贫农户农技水平和持久脱贫信心在科技扶贫政策和脱贫农户贫困脆弱性之间均发挥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明确了脱贫能力的提升和脱贫信心的增强是科技扶贫政策降低贫困脆弱性的深层原因。据此提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要加强对贫困户的识别能力,精准实施科技扶贫政策,瞄准脱贫人口提供农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提高农户的内生动力,调动其参与科技扶贫的积极性,提高脱贫农户的农技水平,增强持久脱贫信心,使得科技扶贫政策取得更好的减贫增收效果,从而降低贫困脆弱性,确保脱贫农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相似文献   

5.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而"脱贫摘帽"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检验脱贫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尺。本文分析了宁夏脱贫产业的现状、问题,并从深入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多措并举推动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脱贫产业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创新多种利益联结方式等方面,对"脱贫摘帽"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国际部积极响应总行党委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各项要求,配合落实全行重点工作任务,早谋划、早部署、早动员,结合部门工作特色,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支持力度,在国际舞台宣传推介农发行支持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为农发行脱贫攻坚事业积极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打好脱贫攻坚战是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和硬任务。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在这一阶段,全国脱贫攻坚应从打好歼灭战、落实细化措施和巩固脱贫成果三个方面展开,实行多策并举、统筹推进,全面巩固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脱贫的可持续性,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  相似文献   

8.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有效提升,两者相互联结、辩证统一,在全面构建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历史交融期,更好地识别当前脱贫攻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临夏回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成果,论述了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启东市将按照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再强化、重点再聚焦、举措再精准、落实再深化,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突出攻坚重点,提升脱贫质量,高水平完成脱贫任务。一是聚焦脱贫任务。2019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稳定实现低收入农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国依据农村贫困现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全方位打响脱贫攻坚战。探讨了增强农民脱贫内生动力的必要性,分析了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相应提出建议措施,以期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1.
从精准扶贫到全面脱贫再到乡村振兴,我国已经构建起科学、立体的"三农"发展战略布局。2019年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精准脱贫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少数民族的脱贫工作不仅难度大,而且进度缓慢、方法陈旧。为打破少数民族精准脱贫工作的困境,以广西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探析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现状,指出少数民族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新发展理念作为价值导向,为推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出了优化少数民族精准脱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杰 《农村经济》2020,(7):63-69
多类型重叠区域是复杂自然条件和多元社会文化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殊区域。此类区域的脱贫攻坚往往面临更多现实制约和矛盾困境,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高,如何实现这些地区的可持续脱贫是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四川省雅安市是典型的"五区合一"多类型重叠区域,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雅安市在准确研判自身贫困特征和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发挥多类型重叠区域独特优势,通过构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四大机制",有效破解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复杂难题,探索了稳定脱贫和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和重要经验,为全国相似地区的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肖肖 《山西农经》2022,(14):102-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始终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自全国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青海历经5年艰苦脱贫攻坚战役、7年专注精准扶贫,有效解决了困扰青海社会发展的贫困问题。文章梳理了青海致贫原因及脱贫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了青海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和其重要意义,旨在为青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2021,(10):62-72
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理论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历史逻辑是从"贫困—温饱—小康—富裕"的必然结果,现实逻辑是脱贫成果还具有不稳定性、脆弱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科学内涵是巩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成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不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帮扶标准、对象、工作领域等多方面的拓展和提升,使脱贫人口在稳定脱贫基础上继续向富裕目标迈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宏观区域维度应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从微观个体维度应提升脱贫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政策制度维度应保持政策总体上稳定与适度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5.
总行党委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着力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为全行服务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一、提升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总行党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组织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学细悟笃行,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同时,推动全行组织条线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以及总行党委出台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优质资源向脱贫攻坚倾斜,坚持对脱贫攻坚考核赋予较高权重,切实为服务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农业广  相似文献   

17.
2021—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如何解决好提升脱贫户家庭收入的问题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工作。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谨汤村脱贫户的收入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脱贫户提升收入的路径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够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工作中促进脱贫户增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行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自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战略规划部毫不动摇坚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政治方向,积极落实总行党委服务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谋划服务脱贫攻坚相关举措,统筹考虑全行扶贫贷款信贷计划政策和财务可持续等因素,从量和价两个方面做好支撑和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贫困治理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巩固脱贫成果是贫困地区高质量稳定脱贫的重要路径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在梳理山东省枣庄市脱贫攻坚工作具体举措的基础上,分析了枣庄市"后脱贫时代"面临的若干问题,为枣庄市提升脱贫质量和巩固脱贫成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并如期履行了对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承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乡村振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宽了道路。梳理和总结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区别与联系,探究了二者衔接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准确把握有效衔接关键点、精准施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