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今后农村建设的方向,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落脚点和支撑点;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理应尊重农民自身的意愿。文章基于调查研究和规划实例,参考国内外农村规划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以河南省为例,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的地位和意愿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下研究了集中居住过程中农民福利的变化,提出了农民福利构成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江苏省江都市集中居住前后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集中居住使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稍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443上升到0.471.其中,从功能指标看,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发展空间、心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社会保障、社区生活和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转换因素看,农民家庭被抚养人口比重、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农民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福利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部四省12个县的调查数据,利用ordinal 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福利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福利性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认同,但其福利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居住区自然环境、医药费报销总额、医药费负担减轻程度、健康状况改善程度和"应住院未住院"5个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福利认同。即居住在平原地区、医药费报销总额越多、医药费负担减轻程度和健康状况改善程度越明显以及"应住院未住院"问题解决得越好的农民越倾向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福利性有较高程度的认同。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福利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反映了农民利益目标的即期性。提升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福利认同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农民当前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的实际收益水平上。  相似文献   

4.
金融服务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来说,意义甚大,而社区建设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社区金融服务水平的影响。但是,从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的金融服务发展来看,存在的弊端不少,与新型农村社区农民生产生活的金融需求。对于新型农村社区金融服务问题作出探讨和分析,已经成为了当前一项热点的课题。本文在论述中贯穿诸城市的案例,对当前农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了论述,然后探讨农村社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意义,最后对我国新型农村社区金融服务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政府的独角戏。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农民,其主体意愿应该得到重视。本文利用河南省600份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愿受到农民个体特征、经济因素、政策执行水平等因素综合影响。政府应遵循经济规律,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采取积极措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了H省50个已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入住率并就相应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的匹配情况进行了比对,并运用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入住新型农村社区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在旧宅拆迁补偿、新房建设和节约建设用地处置方面匹配程度较差,农民入住新型农村社区意愿和实际入住率均较低;旧宅拆迁补偿政策、农户农业依赖度、节地收益分配政策、新社区住宅形式、新社区规模是影响农民入住新型农村社区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农民入住意愿,应在具备产业支撑的前提下兴建新型农村社区,在政策制定方面应突出保障农民权益,并建立符合农民需求的公共产品供给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下研究了集中居住过程中农民福利的变化,提出了构成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江苏江都市集中居住前后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集中居住使得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稍有提高,模湖评价值从0.443上升到0.471。其中,从功能指标看,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发展空间、心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社会保障,社区生活和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转换因素看,农民家庭被扶养人口比重、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农民福弯化产生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农村社区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村金融机构应认真研究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积极探索金融创新的路径,以金融杠杆撬动新型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和进步。而金融服务作用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效。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持续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诸城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状况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辖13处镇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新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逐步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落实农村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了至为关键的现实功效。从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看,它基本适应了农村社区的日常发展需要,但在审计监管机制方面仍有所缺漏。本文从新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审计监管的发展趋势出发,探究了新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审计监管的现状及问题,并由此提出具有科学针对性的优化我国新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审计机制的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采取了多主体参与、多元化投资的的建设方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效果体现在:农民生活环境和设施得到显著改善;节地效果明显,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农民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满意度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较高。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着政府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部分农民的生计压力增大、农业生产受到冲击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调整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依据新型农村社区与中心城镇的位置关系,将新型农村社区划分为城郊型、集镇型和中心村型3种类型,并分析3种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区位特征、演化过程、发展动力和产业结构等状况。从地域空间结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状况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分析了三类新型农村社区对城镇化的影响,认为城郊型和集镇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的一种直接途径,而中心村型新型农村社区是一种城市的雏形。最后,对新型农村社区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国各地普遍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在生产要素融合集聚、居民消费结构转换与升级以及人口空间多层次流动实现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和支撑,而且在促进生产要素城乡一体化配置、推动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镇体系与发展结构、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与环境、实现农村居民身份与就业转变以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福利水平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创新。解决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北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利用抽样调查数据,从北京郊区农民的需求、参与、认知和获益情况四个方面,通过probit模型具体分析了北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状况及影响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目前在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社区,农民参与程度较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有助于农民就医.京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参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内涵并不十分清楚,另一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身制度设计上的问题也影响了一部分农民的参与,相对其他险种,较低的报销比例及烦琐的报销程序可能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践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与实践经验,讨论了合作医疗政策设计、决策主体、服务模式等制度安排,并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取向与政策建议:一是继续坚持互助共济的制度性质,政府不应当替代农民决策,而应当致力于创造一种政策环境,给农民自主策的机会;二是在经济社会条件成熟的地区,以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启动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使广大农民享有城乡统一的现代文明;三是适应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合作医疗从社区医疗统筹制度转型成为国家福利,而且,本文尤其强调,不管新农合如何发展,必须明确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职能. 策主体、服务模式等制度安排,并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取向与政策建议:一是继续坚持互助共济的制度性质,政府不应当替代农民决策,而应当致力于创造一种政策环境,给农民自主策的机会;二是在经济社会条件成熟的地区,以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制长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启动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使广大农民享有城乡统一的现代文明;三是适应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合作医疗从社区医疗统筹制度转型成为国家福利,而 ,本文尤其强调,不管新农合如何发展,必须明确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职能. 策主体、服务模式等制度安排,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河南省S县340户农户样本数据检验了宗教信仰与主观福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宗教信仰对男性精神层面主观福利和女性精神层面主观福利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宗教信仰对男性主观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能够显著地削弱创伤性事件对其精神层面主观福利的不利影响,而对女性则没有很强的影响;宗教参与形式对精神层面主观福利的影响差异较大,公共宗教活动参与与精神层面主观福利有正相关关系,而私人宗教活动与精神层面主观福利之间则是负相关关系;无论是对男性而言还是对女性而言,宗教信仰与总体主观福利都没有显著的关系,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宗教参与都与总体主观福利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燕 《农业经济》2013,(7):35-36
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一个探索、实践的阶段,不同的地区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基于不同的发展理念及地域特征,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路经选择也不尽相同。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的背景下对延安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深入探讨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机理,是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山东省禹城市与桓台县7个城郊型回迁社区、新型农村社区、传统型村庄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资料,应用可行能力分析方法,从生态、社会及经济等3个维度构建了农户行为响应评价体系,分析了典型平原农区农户对土地非农化的行为响应特征,揭示了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的微观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土地非农化是城乡土地要素流动与空间重构的过程,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包括由城镇征地、村庄扩展与农村社区化产生的直接影响与城镇辐射的间接影响,提升或降低了农户行为主体的生态、社会及经济福利;(2)不同类型村庄对土地非农化直接影响的行为响应各不相同,其中,城镇征地对城郊型社区的影响最为剧烈,导致农户经济、生态福利的提升及社会福利的下降,传统型村庄受村庄扩展影响深远,降低了农户生态福利,新型农村社区具有较高的居住效用,有效提升了农户生态福利;(3)传统型村庄受土地非农化间接影响较强,经济福利得以显著提升,经济发达镇域辐射效应有效提升了新型农村社区农户的生态、经济及社会福利;(4)农户资源禀赋不同导致农户对土地非农化的行为响应存在差异;(5)适度推进城乡用地增减挂工程,调控城乡土地要素的合理流动。最后,该文提出了不同类型村庄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与调控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德清县砂村、东衡村为调查样本区,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福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实地调研法获取数据,采用模糊评价法和CL权重法定量测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前后农户福利水平变化。研究结论:(1)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有一定提升,但组织建设水平在入市后有下降趋势;(2)不同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模式对农户福利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差异小;(3)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客观福利水平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农户主观福利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应关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农户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不同群体带来的心理差异,探寻农村组织建设新模式,提高农民对信息的知晓程度,完善农民决策参与权,增强农户心理认同感与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邱玉婷 《南方农村》2012,28(7):35-38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紧迫的农村工作要务,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推广城乡互动和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应该以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契机,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新调整农村社区各自治组织的职能,明确广大农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三农"发展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基层社会管理。近年来,无锡始终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发展时间不长,却为农民市民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随着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