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有条件的农民有序转为市民,是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提出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二五"时期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任务。近期,围绕这个主题,我们深入句容、兴化、东台三市部分镇村进行了专题调查,并通过问卷调查了185名农民。从调查的情况看,近几年,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农民进城落户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2.
农民市民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市民化的地区差异,笔者在昆山市千灯镇、无锡市锡山区港下镇、江都市郭村镇和兴化市大营乡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3.
胡宜挺  王天然  常伟 《农村经济》2021,(11):114-123
基于代际差异视角,运用2019年安徽省7个市6092份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对身份认同感、社会互动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身份认同感、社会互动对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代际差异在身份认同感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且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身...  相似文献   

4.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由于耕地资源比较丰富,几十年来曾多次吸引邻省及周围地区的人口迁移至此。现代移民的迁入,对新千县农村社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现代移民概况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揭示乡土依恋、城市融入等心理情感因素在乡城移民宅基地退出决策中的影响机理,为科学设计宅基地退出机制和政策体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乡城移民宅基地退出决策受到城乡空间依恋的共同影响,乡土依恋越强烈,退出意愿越弱;城市融入程度越高,退出意愿越强。(2)在乡城空间转换中,乡土依恋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负向影响强于城市融入的正向影响,乡城移民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后才会乐意退出宅基地。(3)乡城移民对宅基地作为私人财产和居住保障的产权认知对其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乡土依恋在其中起着显著中介作用。(4)相比老一代乡城移民,相对更高的城市融入和较低的乡土依恋感知使得新生代乡城移民退出意愿相对较高。研究结论:政策设计应重视城镇化过程中心理情感层面人地关系的作用,保持历史耐心,加强城乡联动,从促进进城农民的城市融入、满足过渡阶段多元需求等方面提升乡城移民宅基地退出意愿。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湖北省孔镇343个农民的问卷调查,本文考察了农民的养老担心,并通过建立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保障、社会保障与农民养老担心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的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状况对农民的养老担心有显著影响。总体来看,家庭经济状况是农民养老的基础,而相对于子女数量,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减轻农民养老担心的关键。研究还发现,新农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养老担心,发挥一定的养老保障效用,但是新农保的保障水平并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也即新农保仅是有限保障。  相似文献   

7.
农民市民化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过程.基于农民群体分化的事实,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将通过两条路经转化为市民,即异地转型模式和就地转型模式.同时,考虑到当前历史阶段的农民群体人数众多、结构复杂,农民市民化必须通过农民工身份市民化、传统农民职工化和行为心理市民化三个阶段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角色的有序转型.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农场因为能够较好兼顾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的优点,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劳动监督成本和委托代理风险等难题,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经营主体形式。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国已有家庭农场87.7万家,占全国270余万新型经营主体的近1/3,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作者2016年12月到2017年7月之间对山东、江苏、四川、甘肃四省49位家庭农场主的调查数据,旨在探寻家庭农场发展出  相似文献   

9.
利用全国6个城市1340户家庭详细消费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家庭在外饮食中的肉类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城市家庭人均在外肉类消费在肉类总消费中仍占有显著的比重(平均近30%);居民收入水平和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在外肉类消费有重要影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外肉类消费显著增加;不同代际居民的在外肉类消费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青年农民就业选择对城乡经济的即期和中长期发展具有双重的决定性影响。本文利用经济较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3组样本,分析在总体和不同组内青年农民就业选择的基本特征,并构建计量模型考察个人素质、家庭背景、社区状况等对其就业选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青年农民就业选择的非农倾向突出、经济较发达组总体经济欠发达组经济中等组,就业层次均较低且结构不合理、普通务工者最多;青年农民就业选择受个人素质中的文化程度和非农职业经历、家庭背景中的父母文化程度和非农职业经历及社区状况中的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影响,但不同组内、不同类型就业选择所受影响的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山市积分落户入围人员的调查发现,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农民工申请落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享受城镇户口的权利待遇;近六成的人已经办理落户手续,但也有两成的人仍在犹豫或者明确表示放弃落户资格。城镇定居和户籍价值是影响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城镇落户的重要因素。在新型城镇化改革中,必须对城镇和农村两个系统的户籍制度同时进行改革,剥离农业户口背后的各项权利待遇,以推进农民工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全国10个省份1032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交互分析、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农民养老风险、策略与期望的代际差异。研究表明,农民养老风险并不非常突出,但代际差异明显;农民养老策略,形成了一种以独立养老为主、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会养老为补充的福利三角框架,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农民独立养老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养老保险正在被农民所接受,家庭养老在农民养老策略中处于基础和稳定地位;在面临养老困境时,农民依然把最大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但其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城市落户限制的放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市民化和返乡创业2种选择。为了厘清这种选择意愿,文章以江苏省为例,从社会排斥、推拉、新经济迁移等理论视角进行阐释,并基于l ogi t模型实证研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家庭平均月支出、共同外出务工人数、在现住城市落户意向等因素显著影响新时代农民工的选择。研究结论对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经济细胞。透视经济细胞的活动,可以洞察社会的经济运动。因此,全面系统地对农民家庭微观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发现问题,对搞经济工作的领导者,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邑县的经验,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推动农民群体分化,农民群体分化进而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了推动农民市民化,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以城乡统筹方式分担农民市民化成本,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城镇居民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和组织共同分担支持,真正体现城镇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市民关注农民,实现农民群体分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达到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对青岛市158家种植业家庭农场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青岛市种植业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营规模和收益,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对农场经营状况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分析青岛市种植业家庭农场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青岛市种植业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1144个样本职工家庭调查数据,分析了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对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描述性分析表明森林抚育补贴政策的覆盖面较小,在当前情况下该政策并不能提高职工家庭收入;OLS和PSM估计结果也表明森林抚育补贴政策没有提高职工家庭收入的效应。建议有关部门将低收入家庭、转岗分流安置人员优先作为森林抚育政策受益的目标群体,使得森林抚育补贴政策能够尽快惠及这部分群体,进而显著提高其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枣阳市是全国一百个商品生产基地县(市)之一。常年粮食总产在10亿公斤左右。近年来,随着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保护粮农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极大地刺激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全市粮食产量逐年增加,1997年粮食总产达到11.5亿公斤,预计1998年将又有新的增长。然而。粮食的增产丰收,一方面带来了国有粮食企业仓库暴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温州试验区502个农户的调查,从市民化能力和法律认知视角分析了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结果发现,随着个体收入中非农收入比例的提升,农户参与宅基地流转可能性加大。已经在城镇购买住房的农户有着更高的宅基地流转参与率。熟知法律流转规定的农户有着更高流转参与率。建议继续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增强其非农就业能力和获取收入能力;为进城农民提供价格适中、能够负担起的城镇住房;大力加强普法教育,引导宅基地流转市场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20.
川西高山林区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更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和移民安置区。区内水电移民搬迁农户发展面临着自然环境约束和增收致富的双重挑战。文章基于川西高山林区8个县的430份微观调研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从家庭生产要素配置角度,实证分析了水电移民搬迁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并系统讨论了农业、林业和非农就业对移民搬迁增收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与迁入地非移民户相比,水电移民搬迁家庭年人均收入高出5838.78元,增幅为38.90%。在农业生产方面,水电移民搬迁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02公顷,农业从业人数占比减少8%,年人均农业收入减少5113.63元;在林业生产方面,水电移民搬迁家庭人均林地面积减少3.78公顷,林业季节性劳动力投入总天数增加47.76天;在非农就业方面,水电移民搬迁家庭非农就业占比提升了12%,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3645.81元。(2)异质性分析表明,与非产业园区安置方式相比,产业园区安置方式对水电移民搬迁家庭非农就业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从拓宽水电移民搬迁农户的增收渠道、加强安置区产业发展以提高就业带动能力、完善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