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智慧城市建设又为赋能政府治理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试验,在综合测度政府治理效能的基础上,运用2009—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多时点DID实证分析,考察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治理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与非试点城市相比,试点城市的政府治理效能平均提升了2.47%。影响渠道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增强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进一步分析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地区、不同行政层级、不同类型试点城市政府治理效能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不同治理职能所对应的效能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政府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诠释了人口创新治理的涵义,依据公共管理理论和我国实践经验,梳理出人口创新治理的对策,探讨了智慧城市是实现人口创新治理的路径,基于智慧城市人口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平台,能提高人口治理水平,提高国家战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78个城市数据为样本,结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对提升城市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城市相比高等教育水平一般的城市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效应更加显著;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具有显著创新效应,但在东部和中部城市提升创新效率的边际效应相对较小。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治理模式提升城市创新效应主要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产生的技术环境效应、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的产业结构效应,以及城市宜居宜业水平提高和就业机会增加产生的人力资本效应。这对进一步拓展城镇化与创新关系研究、完善城市创新效率提升路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2012年,中国设立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涉及90个地县级城市,这可以看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准自然实验。鉴于此,通过构造2006-2015年智慧城市试点和其他非智慧城市试点相对应的城市一级面板数据,使用倍差法系统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结论。为了更好的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促进经济的"集约型"和"内涵式"发展,政府应该加大技术投入;实现智慧整合,消除分治的"信息孤岛";依托信息技术对城市治理结构进行改革和完善;明确权限,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一次重大选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智慧城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思路。各国对智慧城市形成了国家级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智慧城市的战略举措把城市间的竞争提升到新模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宁夏政府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智慧银川"建设,取得良好成绩,但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团结湖街道位于北京市东三环北路东侧,地理优势独特,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多条城市干道纵横交错,虽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却也挡不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团结湖居住生活,造成有限的资源更加短缺,使原本管理艰难的老旧小区雪上加霜,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新的压力。为破解这一难题,街道把"智慧建设"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利用"智慧方式"吸纳各方资源,充分运用各种"智慧手段",优化和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在让百姓更"智慧"地生活的同时,也实现政府与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治理能否起到降低预算偏离的效果?鉴于降低预算偏离是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文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政府数字化治理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政府预算偏离的影响。典型事实显示,样本期内地级市预算偏离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地级市预算偏离表现为超收、超支现象,这与已有研究发现省级层面超收和少支的预算偏离情形有所不同。实证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政府预算偏离,试点城市比非试点城市的预算偏离平均降低了17.05%。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成立。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与强化预算执行约束,是数字化治理降低政府预算偏离的有效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发展程度高、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城市能更好发挥数字化治理降低政府预算偏离的作用。针对上述结论,本文从加快构建政府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探索数字化治理降低预算偏离的多维路径、提升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包容性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智慧教育数据开放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性基础环节。本研究从智慧教育的概述出发,阐述了智慧教育数据开放助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梳理了高校智慧教育数据开放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智慧教育数据开放助推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对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需求出发,以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应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武汉市百步亭社区、昙华林社区、江汉社区和常青花园社区的治理模式及其效果,探究社区治理模式的本质,构建完整的评估框架,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管理质量,服务于社区-智慧服务云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智慧社区。  相似文献   

10.
智慧城市建设终极目标是要解决城市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里子"问题与城市精细治理、ICT技术应用等"面子"问题,指出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中应"表里兼顾""内外兼修",同时提出应特别关注智慧城市业务数据采集与应用分发,利用大数据支撑城市大脑建设,从而达成城市智慧愿景,文章可作为当下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武汉市作为国内首个也是世界目前唯一向全球公开招标并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城市,认真探索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建设和支撑性产业建设,积极引导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转化应用。先后被授予"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突出贡献奖"、"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十强城市"等荣誉。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武汉的智慧城市总体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如何对城市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城市运营更加完善、政府功能更加全面等问题,成为建设城市的难题。由此便衍生出了"智慧城市"的定义。而后各国对智慧城市进行建设,通过物联网、数字化、无线网络等的产生与发展使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可能。文章从"智慧城市"定义入手,并通过国外智慧城市案例,对定义进行更为简洁明了的解释说明,说明物联网、数字化、无线网络等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并通过对国内智慧城市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社区由于其同时受农村和城市文化影响,具有两者的一些特点,但是又区别于传统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是社区现代化的过渡阶段.由于其自身人口和利益等的复杂性,"城中村"社区一直以来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文章将针对这一问题,从"城中村"社区自身特点着手,分析其治理的困境,对取得成效的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学习,尝试提出"城中村"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是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基于政府和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探析大数据驱动下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指出开放政府强化市民主体意识,循数治理科学决策确保市民的利益,智慧政府精准满足市民需求。同时指出大数据专业人才、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共享技术及相关制度规范是大数据驱动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徐翔 《致富时代》2011,(12):78-78
为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各主要城市都成立了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该文对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的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2003-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经济治理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和环境治理能力三个方面寻找相应的指标来测算各个城市的政府治理能力,进而可以发现不同城市间的政府治理能力差异.根据测算出来的政府治理能力指数发现,在研究区间内我国城市的总体政府治理能力已经得到了缓慢提升.文章利用测算出来的政府治理能力指数,实...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1)
本文总结了"为官不为"的种种表现,深刻挖掘了"为官不为"的根源。本文认为,顶层设计与发挥群众智慧相结合可以有效治理"为官不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病"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城市病"的治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注重改善城市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更好地加强"城市病"的预防与治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产品的广泛普及,智慧型城市和社区概念的提出和推进更是如潮流般席卷了这片土地。一边是互联网产品带给我们的便利,例如购物上淘宝,吃喝玩乐有糯米,出行有滴滴等;另一边却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不断突出的各种问题,而其中社区治理又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有效地把"互联网+"和"社区"联合起来创建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并最终推及全国,这将是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晓珊 《财经论丛》2017,(12):97-106
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实证检验公司内外治理机制对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基于全样本的研究发现:公司内部独立董事比例和两职兼任与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董事会规模、 监事会规模等与薪酬差距负相关;公司外部产品市场竞争与薪酬差距负相关,"限薪令"、"八项规定"等管制政策因素与薪酬差距正相关.(2)基于产权性质差异的研究发现:两职兼任与董事会规模扩大会进一步拉开民营企业的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但对国有企业、 中央企业、 非中央企业的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并无明显作用.(3)基于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区间效应的研究发现:在全样本、 民营企业、 非中央企业三个样本中,公司内部部分治理机制会受薪酬差距区间效应的影响而发挥不同的治理作用,但产品市场竞争和管制政策因素始终分别发挥着缩小和扩大薪酬差距的作用.本文结论厘清了公司内外治理机制影响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作用方向,能够为企业如何缓解内部薪酬矛盾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