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同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重要准则之一。通过学习合同法,要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成立的具体要件、合同需要具备的一般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在履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违约责任的承担等内容。学习合同法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合同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市场主体进行活动的重要准则之一。通过学习合同法,要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成立的要件、合同需要具备的一般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在履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违约责任的承担等内容。学习合同法,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3.
徐秀玲 《经济论坛》2000,(20):31-31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合同法》将原来共同调整合同关系的《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部法律合而为一,形成一部统一的、完备的合同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对保护合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建良好的合同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合同行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首先,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法律经济、契约经济。市场经济是实现合同制的前提条件,实行合同制是搞…  相似文献   

4.
申月霞 《经济论坛》2004,(9):116-117
合同是“契约”,本质上是一种反映交易的法律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法律关系或者一种合意的关系。合同内容的合意的外观方法或者手段,就是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形式有两层涵义:其一,是指合同内容及合意的外观形式。其二,合同的形式也指合同的识别与确认形式。我国《合同法》上的合同形式,主要是指合同内容的外观形式。《合同法》第10条的主要内容有:①《合同法》允  相似文献   

5.
董琛 《现代经济信息》2011,(16):261+277
租赁合同的出现远早于融资租赁合同,因此租赁合同又成为传统租赁。在合同法中租赁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均属于有名合同,分属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由此可见租赁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的区别。本文从租赁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的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出发将两者进行比较,讨论租赁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技术合同法对我国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校的科技管理活动中,技术合同的管理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科技管理实践中,因忽视“技术合同”的一些基本法律规定而发生纠纷,使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不能得到法律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试图通过探讨技术合同的特点,提出自己对技术合同管理的粗浅看法,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商业特许经营合同中,开展加盟的企业称为特许人,投资者称为被特许人。被特许人与特许人之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法律关系,其权利义务除应受《合同法》约束之外,还应受专门法律法规章的约束,《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是目前最主要的专门性规章。综合《办法》和《合同法》关于合同内容的有关规定,投资人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以下情形。  相似文献   

8.
白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3,(35):303-304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合同如影随形,其在完善市场交易规则、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合同法恰恰是一部规范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律,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生产、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而该法要求当事人要全面、正确、适当地履行合同的义务,可见合同义务贯穿合同关系的全过程,合同法上的一系列基本制度都是围绕着合同义务建立和完善的。如今,伴随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的扩宽,合同的义务也有了进一步扩张的趋势,形成了一个缜密的合同义务群,这个义务群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市场交易的平台上构筑了一道坚强的堡垒。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开发中存在着委建协议这一特殊的混合合同,但由于对其法律性质的界定不清引发了司法上的困惑。正确界定委建协议的法律性质和适用相应法律规则的前提是对无名合同,特别是混合合同要有清晰的判断,适当的借鉴成熟的民法理论;同时,需要从委建协议签订时的当事人真意出发,根据不同委建形式从而确定其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0.
合同成立与生效是合同法中两种不同的制度,然而,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对此并未做严格的区分,在审判实践中也常常将合同成立与生效、不成立与无效相混淆。本文从法律行为理论的角度对合同成立与生效制度进行分析,以期对合同成立与生效的研究引向深入。  合同成立与生效是相互联系的。在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且当事人意思表示符合合同的有效要件的情况下,合同成立且生效,但在许多情况下,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必然或自然生效,故对合同成立与生效很有区分的必要。  一、成立与生效具有不同的法律规则和判断标准。合同…  相似文献   

11.
一、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不应及于合同的独立成分合同的独立成分是指载于涉外合同之中而与合同相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部分条款。主要包括法院管辖权条款、法律选择条款和仲裁条款等。合同独立成分的效力是与合同其他部分的效力相分离的。例如: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规定:“合同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条款,不因合同的解除或者终止而失去效力。”这里的“合同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条款”包括了管辖权条款、法律选择条款和仲裁条款等,由于合同独立成分的效力与合同其他成分的效力相分离,所以,支配合同独立成分的法律的确定与支配合同其他成分的法律的确定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必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合同欺诈行为与全中诈骗行为是妨害市场交易的大敌,必须依法铲除。本以《刑法》和《合同法》的依据,分别讨论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行为的现实状况及法律特征,并就如何在实践中界两种违法行为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1.电信合同不同于租赁合同。有观点认为,电信合同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财产租赁合同,合同标的是由线路、中继站、电源、终端可控制中心的硬件和有关软件所组成的广义通讯系统。笔者并不否认电信合同和租赁合同具有某些相似性,如两类合同的履行均以移转一定财产的使用收益权为前提。但二者仍存在很大差异。第一,合同标的不同。租赁合同的标的是现实存在的非消耗性的特定物,承租人有权根据租赁合同约定实际占有、使用和控制该租赁物。电信合同则以电信服务这一行为为其标的。电信企业提供服务既需要借助于某些有体物(如通信线路等),也需要借助于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8)
政府采购合同与一般合同相比,政府采购合同不仅仅适用《合同法》及其相关法律规范,同时根据合同具有对应不同的采购方式、类型,还受到《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与招标投标相关的法律规范的调整,它在整个政府采购中是很重要的一环。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合同是反映交易的最基本的法律形式,<合同法>通过对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安排和责任设置,形成了保障合同履行的"五条安全线";现实经济运行反映出<合同法>中合同履行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信用在合同交易中处于基础地位,通过建立信用公示制度,公示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合同履行的法律保障的不足,进一步促进合同的忠实履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企业购销合同的管理中需注意的法律问题入手,分析了要增强相关法律意识,建立企业购销合同管理体系,由此从企业信誉和人事纠纷等方面探讨建设企业购销合同管理需承担的法律风险,为企业购销合同的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3月 15日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以下简称合同法 ) ,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新合同法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对合同监督的职责 ,我们要认真学习 ,深刻理解《合同法》的重要意义 ,做好合同监管的工作。合同监管的重点是对已签订的合同进行鉴证 ,认真审查合同条款 ,这样做才能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的问题 ,为企事业单位把关。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合同如种子合同、农药合同、工程合同等要进行认真审查 ,老百性对以上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是深恶痛绝的。办好“合…  相似文献   

20.
担保合同常见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旭 《经济导刊》2011,(3):26-27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担保对于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担保法跨越物权法、合同法两大领域,几乎涉及民事法律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专业性很强,内容庞杂,操作复杂。从企业实践看,很多企业对担保合同重视不够,这一现象极易导致纠纷的发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