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第七十六条设…  相似文献   

2.
曲健 《中国土地》2012,(8):34-35
问题一:查处非法占用未利用地的适用法律《土地管理法》第76条规定:"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该条文只对非法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所建的建筑物(其他  相似文献   

3.
(续 2 0 0 2年第 1期 )   7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 ,应如何处理 ?答 :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 ,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土地改为建设用地的 ,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恢复土地原状 ,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可以并处罚款 ;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  相似文献   

4.
在8月6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案”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案”被列为“渎职犯罪案件”。“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立案标准为:一次性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0-67公顷(10亩)以上,或者其他耕地2公顷(30)亩)以上,或者其他土地3-33公顷(50亩)以上的;十二个月内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累计达到上述标准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数量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接近上述标准且导致被非法批准征用、占用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合法有效的批准而占用土地的行为。《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的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该条款中违法的主体特指农村村民,在案件处理适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被处罚主体的不平等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批…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以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行政处罚,1998年《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笔者认为,这一条款在实践当中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法律适用应区分情况处理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住宅,应当受到行政处  相似文献   

7.
一、细化法律规定,以贴近农村实际,体现以人为本. <土地管理法>第77条第1款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相似文献   

8.
某县国土资源局对一起非法占地行为作出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建筑物的行政处罚决定,并限当事人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自觉履行。同时明确告知逾期  相似文献   

9.
根据法律规定,土地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土地犯罪的条文有四处,即第七十三条非法转让土地,第七十四条破坏耕地,第七十六条非法占用土地,第七十八条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对于这类构成犯罪的案件,除进行刑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近年来,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占用耕地(农用地)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三类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依法严惩这三类案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1.
非法占用农地刑法适用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非法占用土地现象甚为严重。为了使刑法在农地保护方面发挥最大的效能,探讨在不改变现有土地制度的条件下,如何合理适用刑法对非法占用农地的犯罪予以制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非法占用农用地的刑法保护制度沿革在我国,土地犯罪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有关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的研究也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曾先后颁布了《土地改革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法》、《基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财务会计》2006,(12):27-27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占用耕地(农用地)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三类犯罪,视情节后果不同处以拘役、有期徒刑和罚金等刑罚。最高人民法院两次颁布相关司法解释。为办理这三类案件提供具体的量刑标准。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部日前出台了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立案标准,要求各地对于非法转让土地、非法占地、破坏耕地、非法批地等土地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应立即予以立案。违法行为包括: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非法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规避法定审批权限,  相似文献   

14.
张军 《中国土地》2006,(5):24-25
1997年3月颁布的《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就是非法占用耕地罪。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8月31日通过刑法修正案(二)  相似文献   

15.
策划人语:11月下旬,国土资源部宣布将对5起涉及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规的案件进行公开调查。如此做法,实属首次。此前,四川、江苏等省积极开展自查自纠,依法严肃查处了一批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四川省郫县政府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案和江苏省泗阳县政府非法占用土地案,即其中二例。本刊记者分赴郫县、泗阳两地采访,陈述案件始末,剖析症结所在,以期读者从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试论非法批地罪犯罪主体的认定向恩明陈善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设置了非法批地罪。新《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第四百一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  相似文献   

17.
对村镇建设中节约和保护土地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建设中存在有:规划意识不强、村镇规划工作滞后,使村镇建设占用大地面积太大,非法占用土地现象严重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规划,合理利用和保护村镇土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执法中常遇到违法建设时和立案查处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改变的情况,如何准确适用新旧土地总体规划是一个难题. 案情 2010年3月,经某区执法监察大队查实,某企业在2003年3月至7月期间未经批准少批多用,非法占用某区某街道1.5亩土地建造厂房,上述行为存在非法占用土地建设的嫌疑,根据当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地块为裸地,为限制建设区,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限期拆除.但是根据立案查处时适用的某区2006年~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地块土地属性为建设用地,为允许建设区,不需要拆除.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必备因素,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蒸蒸日上,土地资源变的相对稀缺,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大量占用了农业用地,近几年,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村闲置下来的土地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土地却没有被合理利用起来,土地流转不规范、非法占用土地等情况层出不穷,严重的影响了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月,A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包了某区一挖河工程项目。为减少施工成本,2005年5月至11月中旬,该公司将工程施工中挖出的泥浆、土方倾倒在该区某城郊社区所属的耕地上。经国土资源部门鉴定,该非法占用行为造成30亩耕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无法复耕。2005年12月8日,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包括该块被非法占用的耕地在内的农用地被转为国有建设用地。针对A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否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有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A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明知该土地为耕地,在未经国家土地管理机关审核、并报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