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3/4的粮食总产量,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产能,对推动全国粮食生产起到重要引擎作用。本文结合全国粮食生产水平,从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并得出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演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稳住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局.文章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了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情况,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安丘市粮食生产与流通情况的基本现状 安丘市现有耕地9.39万公顷,长期以来就是粮食主产区,曾经连续多年为全国粮食百强县之一,1991年列全国第49位。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和农村政策的不断完善,粮食生产和流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粮食生产发展较快。全市200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3.7万吨,比前五年的粮食平均总产量增长了33.6%。  相似文献   

4.
夏粮增产大局已定,给关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重要信息:在国家宏观控调政策的作用下,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扭转了中国自2000年以来连续四年夏粮减产的局面,全国粮食生产出现由减到增的重要拐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担忧,粮食丰收了,会不会谷贱伤农,既实现不了农民增收的目标,也难保粮食的长久安全。今年是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第一年,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收购工作,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促进粮食供求总量和结构平衡,粮食企业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当前,要做好夏粮收购工作,调控运用好现有库存粮食资源,确保粮…  相似文献   

5.
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江苏省2020年实现基本农业现代化,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又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准确定位粮食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粮食供给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6.
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为557亿公斤,粮食商品率80%,两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成为我国“北粮南运”战略方针的重要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它是由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合成的。中央苏区的粮食工作,是整个苏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区革命史中光辉绚丽的一页。学习研究苏区粮食工作历史,缅怀苏区老一辈粮食工作者的丰功伟绩,对于借鉴苏区粮食工作经验,弘场苏区粮食工作优良传统,推动新时期粮食工作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中央苏区粮食工作的组织机构“民以食为天”。对于从事军事斗争的军队和新生的红色政权来说,粮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显现。在…  相似文献   

8.
一、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于2001年8月20至21日在北京举行。温家宝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近四年来粮改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粮食生产流通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关情况,系统地阐述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对下一步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和做好粮食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务院明确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  相似文献   

9.
《南方农村》2005,(1):56-56
目前,产粮大省河南的粮食年加工转化能力已达2700万吨,居全国首位。全省粮食总产量的近63%实现转化,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呼唤现代粮食物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物流是社会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各类物流总量中处于重要地位。搞好粮食物流,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构成之一,对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粮食供求的主要矛盾是产量下降,库存减少,逐渐呈现供不应求之势。2004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才使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国粮食总产量虽然比上年增产387.5亿公斤,但仍与历史最高水平相差甚远,粮食产需仍存在较大缺口。  相似文献   

12.
一、粮食形势分析 (一)全国粮食供求形势 全国粮食产量在1998年达到1.03万亿斤以后,经过连续4年下滑和徘徊,2003年跌至8614亿斤.近年,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引导和刺激下,2004年和2005年实现了恢复性增产,粮食总产量达到9600多亿斤.  相似文献   

13.
一、加强粮食生产调控力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上了几个新台阶。 1984年和 1990年还先后出现了局部的“卖粮难” ,似乎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过关 ,不少地区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 ,结果粮食价格与其他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越拉越大 ,种粮效益低 ,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这一失误 ,影响到 1992年以后的改革 ,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 ,急于把粮食全面推向市场 ,严重地影响了粮食工作的“三个稳定、两个平衡”的实现 ,而且还引发了 1993年冬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粮价暴涨风波。这个深刻教训 ,证明越是放开越要加强对粮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国诸多省份对种粮农户“直补”试点的开展及我们沿海三市粮食购销市场的放开,全面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正在稳步进行,粮食购销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粮食企业如何应对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创粮食经济的新局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该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5.
江总书记在1994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粮食要保持三个稳定、两个平衡,即:稳定面积、稳定产量、稳定库存;总量平衡、地区平衡。这是对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进一步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解决粮食总量平衡的关键粮食供求平衡,是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要达到全国的总量平衡,首先各省、市、区要力求保持总量平衡。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省长负责制必须明确省长所负的责任:一是负责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二是坚持国有粮…  相似文献   

16.
做好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是确保退耕还林面积“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的重要保证。资阳市退耕还林面积逐年增加,粮食供应量越来越大。如何保质保量地做好今后退耕还林的粮食供应,是当前、以至今后几年我市粮食部门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工作。一、退耕还林情况1.退耕面积及粮食供应截止2003年,全市退耕还林2.4万公顷,每亩补助原粮150公斤,经济林补5年,生态林补8年,今年需供应粮食54300吨,不算今后新增面积,到2007年,全市累计需供应粮食266822吨。详见下表:退耕面积和粮食供应情况表2.现有粮食库存到2002年12月底,全市实有商品粮食库存390094吨…  相似文献   

17.
粮食购销市场化,只有在粮食供求形势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才能实行,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粮食紧缺的时候,浙江也与全国一样,根本无法去想像粮食购销市场化。为了解决温饱,长期实行“以粮为纲”和统购统销的办法。但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制约着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由原来的严重短缺变成供求平衡、丰年有余。1992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渠道,浙江也参列其中。但由于当时过高地估计了粮食形势,对粮食生产基础的牢固程度和粮食需求的潜在能量掌握不够,特别是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储备粮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和粮食调控能力还不强的形势下,作出了上述决定,使粮食供求关系很快发生了逆向变化。从1995年开始,全国各地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打好粮食翻身仗”的活动。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花巨资,加紧建设储备粮库,发挥粮食的“蓄水池”作用。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之1992年也有了很大的加强。在这样的形势下,浙江提出粮食购销市场化,应当说条件是具备的,也是较为可行的。它的条件就是凭借全国粮食形势的稳定,凭借主产区省份有效的粮食供给。因为,作为粮食主销区,粮食的消费水平会因为养殖业的发展而增加。进一步扩大的粮食缺口,就只能依靠主产区省份来供给。因此,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粮食安全,即在全国粮食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粮食安全,粮食购销市场化就无从谈起。因此,粮食购销市场化必须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后盾,并由其保障。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1983年起其粮食的商品量,人均占有量,调出量,玉米出口量等指标连续十几年居全国首位,玉米产业不仅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全国的粮食市场尤其是玉米市场的供求平衡形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认清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方法]从农业生产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一套包括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方面14项具体指标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和统计数据,对2004—2015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及排序。[结果](1)与非主产区比较,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物质装备水平、资源禀赋水平和粮食产出能力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主产区和非主产区从2004年以来呈下降趋势,非主产区降低得更快。(2)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2004—2015年间,主产区及全国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4个一级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主产区5个一级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各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且保持稳定的有3个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排名提高较快的有3个省;排名下降较快的有2个省。在此基础上,结合粮食生产的现状,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结论] 2004年以来,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上逐年提高。其发展水平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则呈下降趋势。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因此,要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土地和技术等潜力,而且粮食生产要向低碳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供应有保障,市场基本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长0.9%。这是继2004年以来取得的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总体上国内粮食供给比较宽裕,表明我国在新的形势下,有保障国家口粮安全的物质基础。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但我国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