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及规模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转入规模。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规模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流转规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资源禀赋与农户农地转入参与行为呈现马太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来弥补农户分化对农业规模经营不利影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广东、重庆、内蒙古等31个省(市、区)819份调查问卷数据,以农户所在地的区位特征为切入点,结合农户要素禀赋,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两者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家庭成员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其固定资产总值是农地流转的主要保障,地形特征是诱发农户实施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农户家庭成员平均务农年限和家庭成员中是否有村干部是农地流转的基础条件。而农地灌溉条件、农地肥力条件以及家庭成员三代是否生活于本村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是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内容之一,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尊重农户意愿、关注农户心理、引导农户行为尤为重要。本文在吸收、借鉴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心理契约相关理论,提出农地流转心理契约的概念,分析农地流转心理契约形成机理,构思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心理契约理论模型,并为推动农地流转平稳、有序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福建省209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具有直接影响,农地依赖程度越高,农户分化程度越低;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具有间接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在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地转入行为与农地转出行为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8.16%和17.63%。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家庭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农地节约利用水平提供一定科学参考价值。[方法]文章选择灵山县为例,采用7个行政村4个居委12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劳动力、收入水平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流转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并简要分析了流转地块规模及其地理位置特征,最后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解析了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对农地转入行为和转出行为的影响。[结果](1)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大;家庭劳动力以非农业为主;户主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初中为主;距离集市较远的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比集市周边农户多。﹙2﹚流转耕地主要是破碎,偏远,较贫瘠的地块。﹙3﹚农户转出行为与外出家庭劳动力数,户主文化程度及年龄与呈正相关;地块类型及面积,位置呈也正相关。农户转入行为与农户家庭种植业,畜牧业收入比,农业机械呈正相关,与农户劳均耕地地面积,距离集市距离等因素呈负相关。[结论]目前与农户耕地流转相关最重要的是农户家庭劳动力数,农户非农收入占比和农户家庭地块大小的自然特征,尤其是地块地理位置对农户流转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东省部分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农地禀赋、处置能力、交易能力对其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所在村庄地形地势、承包耕地的面积、肥力与交通条件、农户家庭务农人数、参加农业培训次数、技术服务满意度、雇工人数与农机设备价值、农户家庭在村级事务中发挥作用程度、运销加工服务能力等对其经营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承包耕地的块数对其经营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户耕地灌溉条件、农户间相互帮助、农资购买服务、农业生产服务以及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组织对其经营收入的影响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为此,要增加农户经营收入,应建立健全农地流转机制,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引导农户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并持续强化农业中介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家庭禀赋、个人风险感知对于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及其路径,基于佛山市南海区248份问卷数据,采用调节模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禀赋与流转意愿正向相关,农户的个人风险感知与流转意愿负向相关;个人风险感知在家庭禀赋对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建议:保障农民收入,开拓农民多元收入渠道;完善宅基地流转制度细则,建立交易信息交互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粤赣841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mlogit实证检验农户非农转移对农地流转契约的选择逻辑。结果显示:农户非农转移尤其是异地非农转移使得家庭在流转土地时选择口头契约而非书面契约,是私人关系合意性表达的一种体现。农户非农转移对口头契约的选择主要捕捉于"低租金"选择的"廉价型"流转和农地禀赋效应的降低,表征为流转双方的"人情礼物"的交换。因此,应将口头契约作为"乡土中国"制度遗产,是维系乡村微观秩序治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国新一轮农地确权为背景,将制度经济学、制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相结合,将市场信念纳入确权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分析中,阐明"确权—市场信念—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作用机制。认为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市场信念的形塑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行为产生影响,促使农户作为市场理性决策者行事,农地流转交易从身份交易转向匿名交易。文章构建的"确权、市场信念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理论框架,有利于明确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作用路径,进一步拓展农地流转研究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收入视角,使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要素配置及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农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面板Tobit模型、DEA模型和控制函数法。研究结果:(1)农地转入提高了农户的技术效率,但对分配效率没有明显改进;(2)农地转出抑制了农户的技术效率,提升了农户的分配效率;(3)当经营规模达到13.156亩,农户实际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之间出现“倒U”型曲线的拐点;(4)从农业部门来看,农地转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在传统生产环节使用机械的可能性;从非农部门来看,农地转出对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农地流转较为明显地提升了农户主要经营部门的生产效率,但是对于跨部门生产效率提升并不明显。为提高农民收入与农户生产效率,需协同推动农业生产手段改进和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的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社会互动效应,以期更好地解读农户的行为决策,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离散选择互动模型,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转出行为存在显著的内生互动效应,同村庄其他农户的转出行为正向影响个体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2)内生互动效应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的农户对他人转出行为更敏感,流转决策的依赖性更强。(3)非农经营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经营非农产业不仅影响自身的农地流转决策,还会提高其他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研究结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并非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相关政策可以通过优先干预部分农户、鼓励非农创业的方式促进农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地规范、稳定流转对于保障双方权益、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和促进农地长期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从转入方角度出发,构建"农地转入规模—中介组织—契约选择偏好"理论分析框架,利用14省554份农地转入户数据,采用M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转入规模对契约选择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农地转入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安徽省长丰县、肥西县、萧县和埇桥区1010位转出农民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运用OLS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了政府主导型农地大规模流转下的农地流转期限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期限是相对收入、收入来源、租金水平、政策了解程度、农地流转期望、社会关联关系类型以及地域特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政府只有设法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注重发挥村干部和乡镇干部的作用,正视农地大规模流转的积极消极作用,并注意地域特征的影响,才能更有利于农地流转契约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农地双重功能及农地依赖的前提下修正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并基于全国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未流转户认知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并不是单一的同质市场,禀赋、收益预期及交易费用认知的不同,影响农户对不同对象的选择,只有赋予农户土地财产权,使之可以通过资本运作获得增值,才能有效弱化其对生产经营所得的依赖,继而才可以兼顾农户收入,保护农户土地权益以及促进农地流转等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广东省农户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了农户的交易费用认知对农地流转(转出)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户的农地转出与农户禀赋具有状态依赖性;未转出农地农户对交易费用的事前认知明显高于有转出行为农户的经验认知;农户在流转流程、外部环境和第三方组织三个角度的交易费用认知,不利于农地的流转,而对合约安排产生的交易费用认知则有利于改善农地的转出行为。从鼓励农地流转的层面来说,讨论尚未转出农地农户的交易费用认知,以揭示农地流转难以发生的内在约束,更具政策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文章选取了2007-2014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模型,针对农地流转的经济效应进行具体研究,从规模、结构和技术几个方面讨论了农地流转因素带来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总经济效应的直接影响为负向影响,增加粮食的播种面积会间接降低农民的经济水平,而规模化的农地经营方式会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此外,农业投入量和机械化水平也会影响总经济效应,并且农地流转带来经济效应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对比分析政府主导和农户主导型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差异,衡量不同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研究方法:DID模型,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与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相比,农户主导型土地流转更能提高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转出户的人均非农业收入比政府主导下高出1266元。而土地资源配置效应因农户类型和流转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土地流转前以非农业为主的农户,政府主导下土地转出户人均土地资源报酬显著高于农户主导型土地转出户387.74元,但是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政府主导下农户转出土地面积过大,人均土地资源报酬低于农户主导型土地转出户。研究结论:(1)应当尊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使得土地流转符合农户资源配置收益最大化目标;(2)鼓励农户通过政府建立的平台进行土地流转,显化土地租金价值;(3)针对不同类型农户采取多元化的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扶持政策,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9.
为试图解决农地市场化流转中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激励与农民转出(退出)农地的生存保障问题,本文提出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对9个省(区、市)49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条件下愿意转入和转出农地的农户比例分别为57.8%和51.6%,表明该制度设想中针对农地转入方和转出方的激励与保障内容符合多数农户的利益诉求。运用Gologit模型对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户主年轻、有农地经营借贷需求、参加了农业保险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较高或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入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户主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户主从业领域为兼业和非农业、没有过农地流转行为、没有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和家庭劳动力占比较低、认为社会保障水平较高、所在村到附近城镇的距离较近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出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0.
推动农业进步,农地大规模流转成为必然趋势。现阶段工商资本大量涌入农地市场,集体产权博弈和农户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冲突不断,且资源发挥作用参差不齐、市场准入门槛低的现状使得村集体强制产权和农户自发产权碰撞,集体农户阶层分化明显。其次农户对土地流转较大的潜在需求尚未被挖掘,农户习惯于路径依赖,问题良多。因此,本文从政府、农户、村集体三方面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水平,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