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弱势群体拥有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改善教育弱势群体在资源竞争过程中的不利地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政府与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不同的功能、优势及其局限性,但两者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构建政府与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政府须转变观念、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为民间公益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和条件;同时,探索和拓展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间多样的合作模式;另外,民间公益组织应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社会公信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和项目管理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群情反映社会不公平的时代背景下,调查却发现山东省企业员工公平感相对较高,此结果与近年来国内诸多社会公平调查结果不甚一致。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文章分别从调查实施、公平参照系、公平差别阈控制、地域文化、政府政策和组织内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了原因探析。  相似文献   

3.
对市场经济制度的选择内生着效率与公平两难抉择的问题,不公平是现代贫困的主要原因.贫困是经济性权利和非经济性权利相对缺乏的体现.贫困者和富有者的无限期界重复动态博弈是一个持久的不平等的权利交易的过程,而每一次博弈的结果都促使贫困得到累积,形成贫困的"马太效应",两者的差距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它也受贫困的外部性、对不平等的忍耐程度、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等约束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普遍不足,这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和农村居民之间、富裕居民和相对贫困居民之间的利益博弈有很大的关系。要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应以"无嫉妒公平"为标准。各级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5.
抉择公平:贫困标准与政府的扶贫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贫困标准与政府的扶贫投入关系到抉择公平.确立客观的贫困标准,是抉择公平的前提;有效的扶贫投入是抉择公平的基础;而抉择公平的实现,则有赖于贫困标准与扶贫投入的和谐.在现有贫困标准下,政府的扶贫投入应首先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其次应解决贫困人口受教育、培训等根本性脱贫问题,最后再解决贫困人口普遍福利的问题,从而实现抉择公平.  相似文献   

6.
浅论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角色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保障领域,政府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如何承担这些责任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中,政府扮演着"规则制定者、组织实施者和必要基金提供者"的角色,发挥着维系社会分配公平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承担着确立社会保障模式、健全社会保障立法、分担社全保障转制成本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基金等方面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解"三农"决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也体现了公平效率这一重要原则.因此要加强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能力,这需要明确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奠基地位,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核心因素是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国内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简要述评,首先从效率和公平角度梳理了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理论依据,其次对政府与市场成本分担比例与各级政府间责任划分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再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对象、重点与方式,然后评价了已有研究中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分配公平状况。最后是总结和简要述评,以期进一步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弗朗两斯·M·巴托在(<市场失灵的剖析>中指出:由于存在.外部性"、"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等失去效应,即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经济社会存在市场失灵不可避免,这就为政府进行经济政策支持提供了依据.对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来保证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公平.所谓政府政策支持是政府在组织、领导、协调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优化资源配置或实现某些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从而对内外进行各种经济活动时所履行的经济、法律、行政职责及发挥的功能.由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前瞻性和长远性,并不是每个企业和社会成员都能够理解并主动付诸实践的.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不可能自然形成,国家和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构建和谐福建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社会问题主要有群体性事件、收入差距、失业、腐败、贫困、劳资纠纷、社会治安与环境保护等问题.本文认为当前很多社会问题都缘于利益分配不平衡或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政府的职责是实现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维护社会公正,这需要政府通过积极的社会政策构建以引导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依法治省,促进社会群体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同时并存着"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 因此,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活动时,仅有市场,仅有政府,仅有非营利组织都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在市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之间构建一种合作、收益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互相合作产生收益,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中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贫困问题在中国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既有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也有西部贫困文化和人口增长过快、文化素质过低的原因.这些原因造就了西部贫困人口的能力贫困,致使他们长期处于贫困的再生产状态.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国政府把消除贫困作为一个长期的社会目标,尤其在西部.可通过西部经济增长,加快城镇化建设,改变观念、强化教育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走出贫困,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公共服务行业为高端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的"VIP"现象有日益泛滥的趋势.提供这种产品不仅加剧了稀缺公共资源的拥挤性,还将部分人的"私权"凌驾于社会"公权"之上,违背了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原则,与和谐社会的主旨相悖.该问题的经济、社会性质决定了不能完全依靠市场途径解决,政府必须负起责任来,尤其应通过立法、监管等保证公共服务资源提供、分配中的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服务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作为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其非营利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征决定了它能提供公共服务。相对政府而言,非营利组织具有服务方式灵活多样,贴近基层民众,服务内容广泛,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其公共服务功能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在物权领域,浅层面的物权公平与物权效率并不矛盾.冲突存在于物权效率与高层面的社会公平之间,即物权效率自然发展导致起点不公平、机会不均等、结果不均衡.并且在这一交叉层面的"物权垄断"势能所产生的"马太效应"不可能熨平.通过物权社会化,让私人性物权效率提升为社会效率,则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能和谐一致.这种提升属政府管制时的限制,是在初次分配中重新界定权利,不是要素所有的分配,而且权利分配的财富调整功能优于再分配.  相似文献   

16.
贫困是一种公共品,扶贫是政府的职责所在,选择适合扶贫的方式是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难题。直接给与贫困人群补助虽然能解决暂时的问题,但也会使他们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而不思进取,降低扶贫的效率,这与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增强他们的自身生产能力才是最佳的途径,政府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税收",作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实现公平目标的重要工具,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应从经济学的视野进行研究,而且还应该从伦理学的角度加以思考.本文从经济与伦理的双重维度出发,分析"税收公平"的内容、体现形式,探讨如何从"制度伦理"和"道德环境"两个角度构建公平合理的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断裂视角下农民工贫困原因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主要从经济、能力和权利三方面定义和衡量贫困.在人们对贫困成因的阐释中,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因素各有侧重,但文化因素同样是农民工贫困的深层原因.逐步培养和加强农民工的团结组织能力,大力发展相关教育事业,改变文化观念,提高农民工对政策或制度制定的参与和影响能力,以此来培育农民工的可行能力和"造血"功能,有利于其获得资源和机会,从而走出贫困.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排斥描述的是一种由于制度缺失而导致的社会现象。贫困现象作为其中一种,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我国目前农村贫困现象非常严重,成因也很复杂。政府一直是消除农村贫困的唯一主体。身处国家体制外的NGO(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对于缓解和消灭农村贫困现象、提高农村贫困救助的效率、实现农村贫困救助主体的多元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被认为是由农户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基于自助和互助原则进行减贫、脱贫活动的理想载体.具体来说,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治理作用主要体现为: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促进贫困农户实现自主脱贫;完善贫困治理体系等.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胜利,全国扶贫事业进入"后扶贫时代",工作重点逐步转向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巩固农村贫困治理成效,农民合作社还面临一些困境亟须克服,如合作社治贫意识不足、内部精英俘获现象严重、政府合作社与低收入农户之间共赢机制尚未形成等等.基于此,有必要积极提升农民合作社内部治理能力,发挥农民合作社带领农户致富的经济组织功能以及拓展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社会服务功能,助推农民合作社将脱贫攻坚前期经验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以使农民合作社在"后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中继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