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我国财政治理理念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新冠疫情时期的国家财政内部治理逻辑体系,梳理新冠疫情时期的国家财政治理措施,并将其与我国财政日常治理以及非典时期的财政管理工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国财政工作相较于日常及非典时期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效果均有所提升,显著减轻了新冠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有效缓解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压力。财政治理呈现三重逻辑:疫情爆发期间的专项财政资金投入遏制疫情蔓延、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积极财政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疫情危机后的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财政治理理念内化。新冠疫情后的国家财政治理需进一步明确国家治理核心支撑的战略定位,持续推进现代财税制度改革,厘清财政治理体系关联主体的权责边界。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乡村数字化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系统分析视角,研究提出,在共同富裕目标下,我国乡村数字化发展应在基础层面加快对农村数字载体、数字内容与技术规制的管理;在操作层面上,优化既有数字治理体系中的治理结构、主体关系及行动,促进乡村数字政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战略层面上,乡村数字治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环境要与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相匹配,尤其加强数字技术与制度优势的融合,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中,针对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理论瑰宝。研究邓小平管理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依据,概括提炼邓小平管理思想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探讨邓小平管理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中,针对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理论瑰宝。研究邓小平管理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依据,概括提炼邓小平管理思想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探讨邓小平管理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内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的有机整体。法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现代国家、政府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战略路径:加速治理体系法治化建设立法进程,培育提高治理主体的法治素质和法治能力,改革现行司法体制,构建对公权力的司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6.
程兴高 《大众商务》2022,(10):121-123
新冠疫情是我国近年来最大的一次灾难性的疫情,我国的治理能力可以说是一次全面大考。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充分发挥保险行业所特有的功能来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不因此类突发事件遭受致命伤害,是行业研究的重点课题。文章就商业保险在新冠疫情防控体系中具体时间与作用以及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进行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7.
当前很多学者从微观经济机制及企业税感等视角来看待我国的减税降费政策,但减税降费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本文从我国企业税费负担的历史成因出发,认为我国的减税政策不仅仅是经济新常态下逆周期调节的工具,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取向。减税政策与国家社会关系、政府市场关系的深度调整有关,与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建设有关。基于此,文章对我国减税政策的目标定位及制度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市域治理现代化主要包括市域治理目标、机制、工作布局、方式现代化等内容,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S市通过创新市域治理体制机制,增强统筹谋划能力;推进市域治理法治体系建设,提高依法善治能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共建共治能力;推动市域治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加强数字治理能力等措施,在市域治理现代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有必要从建立高效联动的组织体系,加强法治保障水平,注重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智能化建设等方面采取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出来,对当前城市高质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要以人的生命健康为中心,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把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减速与竞争加剧,加重了对外开放合作的难度,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要探索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借助数字革命带来的技术便利,转变城市发展动能.未来,中国的城市发展要特别关注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生命健康产业将是城市未来竞争的焦点之一;二是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将成为城市建设的迫切任务;三是新冠肺炎疫情过后,要大力培育有担当力的骨干企业主体,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全面认识和把握自身建设规律,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再认识与再深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顺应社会进步趋势的必然之举,也是符合社会文明规律的具体之为。国家治理能力寓于党的执政能力之中,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国家治理层面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1.
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作为财政制度重要部分的财政分权制度也被赋予现代化改革新内涵。制度法治化、权责划分科学化、运行规范化、管理民主化和资源配置公平性是财政分权制度向现代化转型的价值内涵及意蕴。纵观我国现行财政分权制度实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相距甚远。未来改革应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增强财政平衡功能、规范政府财政行为、合理划分财政权责以及推进财政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体系的建构已经成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还面临着基层党组织引领有待强化、基层民主自治局部存在失序、基层法治有内卷化风险、道德规范约束力弱化和矛盾纠纷研判处理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的挑战。文章立足于新时代,提出要以政治为统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智治为支撑,建构“五治协同”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物流供应链产业也急需优化升级,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抗击新冠疫情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供应链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急需提升现代化水平。本文将从物流供应链产业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完善与构建、物流供应链资源整合、物流供应链柔性能力提升、物流供应链智慧化五个维度展开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加快物流供应链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变革过程为视角,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历史考察,认为其发展轨迹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迷惘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初步探索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变革阶段。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深度调整推动全球金融治理进入新时期,但在新旧国际金融风险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安全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有恶化的趋势。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的传统国际金融风险并未得到有效治理,反而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进一步加剧。微观层面,新冠疫情加剧了全球金融风险的积累,并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弱化。中观和宏观层面,金融风险的国内和国际治理陷入停滞,具有高风险性的等级化国际金融结构得以延续,甚至强化。此外,金融保护主义和大国竞争增加了国际金融安全面临的新政治风险,国际金融“政治化”趋势逐渐凸显,具体表现为金融“安全化”和“武器化”倾向增强。中国需要从国家层面完善对金融安全的战略规划,并根据不同风险类型制定和优化应对策略,同时在国际层面倡导新型金融安全观和金融合作,从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国际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6.
预算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治理改革背景下的预算现代化定位,以此为基础对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文件的预算现代化意蕴明显,其实施必将有利于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本文还对我国预算现代化未来方向进行了前瞻分析,提出了树立风险预算思维、构建大国预算体系、打造数字预算和以零基预算理念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冠疫情给经济、科技、教育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发展对新工科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深度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注重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的衔接,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和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环节进行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如何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起符合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要求的现代化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已为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其已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改革最前沿的"整体性治理"范式,研究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是现阶段推进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推动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对于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机制需要了解农村居民增收的稳定性程度以及潜在风险所在。文章以线上调研数据为依据,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实例,揭示了农村居民增收不稳定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农村居民增收的潜在风险,认为农村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短板、农民工低持续就业能力的短板、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短板、农村经营服务保障短板是导致农村居民增收潜在风险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构建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公民被赋予一种新的网络身份,顺理成章地演变为兼具法律意义和信息时代特色的数字公民。数字政府和数字乡村的构建,将数字公民嵌入到乡村治理的体系中,才能更好地发挥群众力量,完善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体系。但是,数字公民参与乡村治理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数字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加之乡村信息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又没有相应的服务体系补充,致使数字公民在乡村治理中的力量微乎其微。因此,完善制度供给体系,强化数字公民参与意识,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强技术支持,完善服务体系,才能将数字公民的优势内嵌至乡村治理的整体建构之中,实现乡村治理路径的优化,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