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精准扶贫是以国家层面的民本主义为伦理基础,以社会层面的共建共享为伦理依托,以个人层面的全面发展为伦理目标的综合伦理。从伦理学角度看,当前精准扶贫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精准问题,实质是精准扶贫伦理道德存在偏差。从超越功利主义、加强人文关怀、重构和谐伦理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对精准扶贫进行伦理干预和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如何有效落实,贫困农户如何自助脱贫是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自精准扶贫理念提出以来,便受到社会工作界的高度重视,社会工作秉承的助人自助核心价值理念与精准扶贫理念是相契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工作中有助于发挥其专业优势,运用个案、小组和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帮助贫困农户真正脱贫。  相似文献   

3.
本文本文通过总结目前精准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扶贫资金绩效提升措施,并通过将财政指标与企业指标融合形成精准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精准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实现社会良性流动和维护社会公平,从而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密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精准扶贫是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战略的重大转变,对在新时代中改进农村扶贫机制、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存状态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在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着精准扶贫运行机制不科学、优秀人才匮乏、信息化程度不足以及扶贫主体较单一等问题。应重点优化精准扶贫运行机制,建立信息化的精准扶贫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精准扶贫人才队伍,建立一元主导多方参与的扶贫主体结构,充分发挥出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刘易斯(O.Lewis)的贫困文化论为理论基础,建立文化精准扶贫的行动路径。通过对西藏隆自县珞巴族村落的文化贫困现实认知,提出针对群体的文化精准扶贫与个体的文化精准扶贫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共享发展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效率和公平间动态博弈的新时代理论成果,内含全民性、全面性、共建性、渐进性特征,是指导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的重要思路。在共享发展视域下,贫困户漏出、多维贫困、多元主体"变通与共谋"、非渐进扶贫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精准扶贫推进。因此,精准扶贫亟须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可行能力"培育机制、多元利益统筹机制以及精准扶贫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旨在改善以往扶贫开发当中的目标偏离问题,以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贵州省铜仁市精准扶贫实施情况的调查表明,精准扶贫实践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损害贫困人口的自主性以及排斥非贫困人口产生新的社会不公等问题,与此同时精准扶贫过程中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问题与经验启示我们精准扶贫实施制度创新的方向。精准扶贫需要平衡政府、社会和贫困者三者的关系,要把微观的分类施策和宏观的区域瞄准结合起来,同时,需要构建恰当的使贫困人口受益的机制为贫困人口创造发展机会,而不是直接输送资源。恰当的受益机制不需要人为设置门槛而具有自动瞄准贫困人口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时提出了"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概念。为此,策略需要围绕着: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精准扶贫要求联系起来、基于"互联网+"以众筹模式解决部分扶贫资金、夯实农村供应链网络系统推动农村电商平台发展、培育经营主体激励其参与到农产品深加工过程中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9.
正2016扶贫日论坛于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题,是全国第三个扶贫日系列活动之一,包括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产业扶贫论坛、金融扶贫论坛、教育扶贫论坛、科技扶贫论坛、健康扶贫论坛、妇女扶贫论坛、残疾人扶贫论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论坛、精准扶贫成效评估学术研讨论坛、社会扶贫论坛、电商扶贫论坛、乡村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县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等14个平行论坛。  相似文献   

10.
以坡水村村民以及坡水村驻村干部为调查对象,从坡水村的基本情况、村民的基本情况、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了解程度以及对驻村干部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展开了问卷调查,针对调研结果,以小见大,为河北省精准扶贫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文章以乡土文化的视角切入,通过分析扶贫资源下移过程中存在的第一书记制度嵌入受阻、村民自治组织信任危机以及资源下移的目标偏离等问题,以厘清扶贫干预工作中的文化遭遇及深层逻辑。方法 运用实地调研、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分析扶贫资源下移过程中的问题及背后机理。结果 (1)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乡村社会有着自身传统社会的运行逻辑,这与现代社会运行体系下的精准扶贫思路有着较大差异,冲突与弥合纵贯精准扶贫全过程。(2)扶贫干预遭遇的困境背后是精准扶贫本身数据精准思维与乡土社会文化的冲击和碰撞,正是乡土社会隐藏下的农村逻辑干扰着扶贫的顺利进行。(3)熟人社会背景下的利益抱团、建立在私人道德上的差序格局以及村庄治理中呈现的无为政治,这些本土化的乡土逻辑干扰着扶贫资源的下移和村庄治理的合规。结论 扶贫过程中应积极赋权于驻村工作队,加强精准扶贫具体政策的有效传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易地搬迁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湖北省十堰市龙韵村115户搬迁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以及生计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政策实施对搬迁农户生计的改善情况,并通过移民农户对扶贫搬迁政策的满意度评价扶贫效果。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促进了移民生计资本的增加,改变了农户生计策略,优化了贫困户整体生计结果,精准扶贫效果显著;(2)农户对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效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均值为3.71,提升了贫困户的获得感及幸福感;(3)易地搬迁可持续减贫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需要防范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13.
营养扶贫是改善贫困人群营养状况、从根本上提高其健康素质,进而推进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但对营养扶贫的深入认识与重视普遍缺乏。本文以营养扶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了营养扶贫的概念、内容、实践经验与政策演变,从而发现了现阶段中国营养扶贫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对营养健康知识的关注,量化营养扶贫效率,营养扶贫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关于营养扶贫的对比分析等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通过对营养扶贫的首次系统阐述与分析,本文有助于对营养扶贫的深入理解,推动营养扶贫的实施与开展,从而助力健康扶贫、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扶贫资产的衍生主要与扶贫行为和扶贫资金投入相关。根据资金投入领域的不同,扶贫资产进一步分化为政府资产、村集体资产、贫困户家庭资产及组合型资产等。由于资产类型的多样化,"差异化治理"成为实现扶贫资产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应从晰化产权主体、细化责任主体、优化管理方式、活化资产使用、具化收益分配入手,推进扶贫资产差异化治理,确保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15.
扶贫资产的衍生主要与扶贫行为和扶贫资金投入相关。根据资金投入领域的不同,扶贫资产进一步分化为政府资产、村集体资产、贫困户家庭资产及组合型资产等。由于资产类型的多样化,"差异化治理"成为实现扶贫资产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应从晰化产权主体、细化责任主体、优化管理方式、活化资产使用、具化收益分配入手,推进扶贫资产差异化治理,确保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是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其理论雏形最早可追溯至习近平主政宁德时期所撰写的专著《摆脱贫困》。科学扶贫、内源扶贫、精准扶贫、社会扶贫、阳光扶贫等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的核心要义均可以在《摆脱贫困》中找到相关论述以及理论萌芽。从《摆脱贫困》到扶贫开发战略,习近平始终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调研,从精准扶贫和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精准扶贫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农村社区扶贫开发新理念、构建促进型农村社区组织、农村社区在精准扶贫和社区发展工作中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协同发展对策,能丰富和发展精准扶贫理论和社区发展理论,更好地指导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推进和农村社区的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的协同发展,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到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扶贫工作一直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政府走过了三个阶段的扶贫历程,并取得巨大的扶贫成果。福建省福鼎赤溪村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其在中国扶贫发展的第三阶段中,主动创造机会,抓住机遇,扶贫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国家扶贫语境下的沿海贫困农村脱贫成功的典型,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案例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春荣 《南方农村》2020,36(3):36-41
将扶贫资源传递到贫困户及贫困人口等目标人群,是扶贫理论与实践上一个难题。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所包含的若干元素,都影响了扶贫资源的传递及其效率。自2009年后,广东农村扶贫体制经历了"双到"扶贫到精准扶贫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扶贫的组织机构、贫困户识别、扶贫资金对贫困人口覆盖、扶贫资金管理及扶贫考核制等有明显改进,但仍存在识别成本高昂、扶贫依赖于驻村工作队与扶贫干部,扶贫政策的着力点与贫困人口需求不一致、产业扶贫政策与实践存在较大偏差等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脱贫攻坚之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点的精准扶贫,在扶贫体制上应进一步变革,逐步实现扶贫治理模式的转变和形成良性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驻村第一书记基于外生性制度赋权嵌入原有的乡村治理格局,致力于推动组织建设、精准扶贫和乡村发展。然而,部分驻村第一书记在嵌入治理过程中会囿于行动壁垒以致陷入嵌入失灵的困境,因此亟待对行动壁垒的构成要素和形成机理进行识别并寻求突破嵌入失灵的路径。文章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论对第一书记在嵌入治理过程中面临的行动壁垒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书记行动壁垒包括嵌入动机、个人素质、社会资本、制度安排、村治环境和互动策略等要素,由此所建构的"动机—情境—策略"框架不仅可以解释行动壁垒的形成机理,也为破解嵌入失灵困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