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虽然是因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而被提出,具有应急之需的特征,但绝非权宜之计,由于其符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在要求,正在成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快财政数字化转型的崭新契机和重要动力.本文在总结回顾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施进展的基础上,对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理论分析和思考,提出优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发展路径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常态化是完善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质性改革,推动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央财政以疫情为契机提出财政资金要直达市县基层,试行期间依托穿透性划拨和信息化监管,打破了资金逐级下拨的程序和部门间条块分割的梗阻,发挥了财政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机制,意味着运行方式上资金来源的常态化、预算管理的严格化,以及审计监督的实效化.其内在逻辑正是厘清收入,规范支出;依靠中央权威实现财政资金的整合统筹使用以及财政支出的提质增效;最终在分税制基础上达成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协调.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常态化同样考验着地方治理的能力,如何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实现与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融合发展是这一渐进式改革持续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财政直达资金机制对于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财政直达资金机制常态化发展与管理要给予更多重视.在这一过程中,要创建完善工作制度,合理选择资金覆盖范围,明确资金使用方向,全方位落实常态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财政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手段,大有可为,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财政制度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全与否事关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文章以财政制度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理为研究起点,剖析现代社会治理架构下财政制度的运行缺陷,主要集中在财政支出结构失衡、税收制度亟待优化、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应、预算制度不健全四个层面,进而提出匹配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代财政制度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口支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其首要目的是通过转移支付弥补地区间的财力差异,实现地区间的财政均等化,从而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际案例的效应研究表明:从总量上看,对口支援的政策实施对各地区间财政缺口的减轻起到了很大作用,不仅保证了受援地区的财政支出能力,而且也基本维持了各地间的财力均衡;从支出结构上看,短期内,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大,而其他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不足,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为重要。同时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线是缩小地区差距,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现行分税制条件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社会经济差距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实施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均等化目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在许多方面甚至背离均等化目标,不利于改革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  相似文献   

9.
财政分权、考核机制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财政分权框架内考察了考核机制与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央强调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加的考核导向,使得地方政府偏好经济性公共品而忽视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而基本公共服务本身具有的外溢性特征,则又强化了考核机制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弱化了财政分权在供给基本公共服务上的效果。如果在考核机制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比重,则可以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热情,进而可以发挥分权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促进其均等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形态经历了集体供给到个体供给再到财政供给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伦理-国家治理"逻辑。社会伦理在一定程度形塑了统治者合法性来源,为了维护并强化这种权威,执政者通过以政绩考核机制为中心的制度建设约束地方政府行为,回应基层民众需求。乡村治理模式在国家、地方政府和基层社会的多方互动中形成,并直接决定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形态。从这一逻辑机理出发,新时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于通过新型民众参与模式调动民众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长期从事非农产业,成为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之一,能否有效转移这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因此,财政资金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财政资金来源和流向角度分析相关的财政政策并解读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关键在于实施城乡经济互动战略。城乡经济互动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增加城市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阐述财政支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经济互动发展三方的内在机理,结合两次对武汉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动态地分析当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并为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经济互动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赋予了重要性和时代性的内涵.成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阐述财政支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调节的内在机理,发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农民需求偏好的表达机制,有助于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并最终实现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赋予了重要性和时代性的内涵,成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阐述财政支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调节的内在机理,发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财政扶持农村公共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政府性收费法治化是我国构建现代财税体制,推进预算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性收费制度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但仍存在缺乏法律依据、收费的范围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监管制度不完善等实体和程序缺憾.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应从理顺央地财政关系的宏观层面把握,明确政府性收费立法标准、框定收费范围、加强监督管理,方能让政府性收费的法治进路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16.
李宝艳 《全国商情》2009,(18):71-72
本文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主要从财政制度方面分析了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体制性原因,提出了改革建议:完善财政制度,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资金的投入结构,并结合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18.
科学处置突发事件是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理应纳入依法治校的框架。高校处置校园突发事件时,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第一时间、信息公开等原则,通过制定国家校园安全法、提升依法治校意识、完善应急预防机制、完善规章制度的方式来构建科学的应对机制,进而使校园得以保持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改善民生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连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北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较南部城区来说相对落后。本文通过研究大连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问题,找出制约均等化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推进大连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界定入手,阐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概述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指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别和地区性差异的问题,并从财政体制入手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缘由,指出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缺陷以及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失衡是产生这一问题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划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以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