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快速膨胀、违规举债形式隐蔽多样,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能否得到妥善化解,关系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成败,影响到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分析评价了地方债务风险状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隐性债务严监管背景下,新增隐性债务仍然存在,并呈现形态更复杂多样、隐蔽性更强等特点,进一步折射了体制问题。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常态,当前要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保障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和提质增效。从不同口径看,我国隐性债务规模相对较高,但风险总体可控,需要注意区域风险分化问题,尤其是关注广义债务率超过警戒线的欠发达地区或债务率特别高的地区。当前,隐性债务化解难点在于隐性债务规模偏大、隐蔽不透明,且多数项目偏公益属性。故而,应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同时,积极稳妥的推进存量债务化解工作,要防范虚假化债,注意不留后患。但核心还是要通过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来推动债务治理,未来应以提质增效为导向、透明合规为底线,量力而行、创新开展政府融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预算约束恒等式,通过计算30个省份的全口径财政收支,结合各地历年的政府债务余额,估算了2015年-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隐性债务规模.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总额为13万亿左右,占GDP比重约为13%,风险总体可控;我国对隐性债务的管控成效显著,2019年较2017年规模总体下降,但仍有12个省份隐性债务持续增长,特别是西部和东北省份风险管控压力相对较大,需要高度重视.本文建议从顺应市场、落实责任、防范风险、加强研究等方面遏制、化解隐性债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影响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规模的主要因素为利率、人口年龄结构、偿还债务的时间以及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要化解当前的隐性债务,应当首先化解利率对隐性债务的影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对资源的整合力度,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建立储蓄性养老保险,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并使之规范化,建立机动灵活的就业与退休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困扰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政府债务进行分类、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广西地方债务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对策:要逐步调整和完善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级地方政府债务控制体系和管理制度;清查各级政府债务存量状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化解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严格控制政府债务新增规模;加强地方人大对地方债务的监控;积极化解处理不良债务.  相似文献   

6.
2015年新预算法出台,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新预算法施行后,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就成为地方政府举债的唯一合法途径。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借的债务,都属于隐性债务。从举债主体上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替政府举借,由政府提供担保或财政资金支持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在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过程中,通过约定回购投资本金、承诺保底收益等形成的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债务。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地方债风险主要来自隐性债务,这已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为了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转化为全国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甚至债务危机、社会危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广义隐性债务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理论认识上的分歧和治理的阻力,并通过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梳理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国有事业单位2015年以前形成的历史债务、养老金缺口债务应是现阶段治理的重点。最后,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五个政策选择,即积极推进风险识别统计制度、动态监测评估制度、隔离制度、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投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2022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提升到了极为重要的高度。厘清政府隐性担保预期对城投债的影响,有利于在防范金融风险和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之间取得平衡,促进金融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外生政策冲击的视角,文章探究了政府隐性担保预期的下降对城投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14年打破刚兑政策出台后,政府隐性担保预期的下降导致城投债流动性显著恶化,而违约风险是政府隐性担保影响城投债流动性的重要渠道。研究还显示,打破刚兑政策带来的城投债流动性下降,显著提升了城投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以及城投债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研究结论对于防控金融市场风险、逐步推进削弱政府隐性担保相关政策以稳定市场预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首要任务是认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文章在简要回顾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着重从控制和管理结构风险的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结构、债务的资金投向结构以及未来债务偿还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进而指出我国地方债务在资金来源集中度、投融资结构、或有债务以及管理体系方面都存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财税体制改革、债务投融资结构匹配、关注或有债务以及提升债务管理水平等措施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情况和债务结构问题,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分级次和分地区负担情况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后,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虽然提高了创新数量,却抑制了其质量改进,加剧了“重数量、轻质量”的“创新陷阱”;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通过挤占信贷资源、诱导企业金融化抑制了创新数量与质量提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带来了政府补贴的激励扭曲,使得企业为争夺有限的补贴而更加注重创新数量的增加却忽略了质量的提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更容易使政企关系较为密切的企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企业陷入“重数量、轻质量”的“创新陷阱”。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法律赋予了地方政府举债的权限.但中央政府通过“地方财政计划”、“起债许可制度”(2006年改为“起债协议制度”)等形式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进行直接控制和管理.而且,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这就使得中央政府事实上为地方政府债务提供着隐性担保.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地方财政状况的恶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地方债负债率不断增大和提高,甚至发生了因隐性债务膨胀而导致地方财政破产的恶性事件.为此,近年来日本政府加强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其改革措施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降低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担保,地方政府融资更趋市场化和多元化;二是强化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旨在实现早期“财政健全化”.  相似文献   

13.
县(区)乡政府债务的形成有政策性、体制性和人为因素等多个方面,与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没有必然的联系。适度政府债务可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化解县乡政府债务应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着手,增收节支不能消除地方政府债务,反对以强制扣款等“一刀切”的手段化解县乡政府债务。建议从法律和政策上适度放开地方政府举债权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经济安全。文章着力于研究国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预测,并寻求建立地方政府可持续性债务的路径,对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债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加重地方财政负担,导致财政风险。造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地方政府举债过度、项目管理不到位、项目实施效果不佳、偿债机制不健全、还款资金来源不落实等。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采取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创新政府债务偿债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债务担保机制,加强项目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黄陵县乡、村两级债务及负债中银行贷款与县域不良金融资产占比的调查,与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对比,论证了地方政府债务已成为危及地方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并就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医疗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疾病谱转变等,医疗保险体系隐性债务显性化速度不断加快。基于研究需要,借鉴国内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研究,从概念界定、规模测算、影响因素、化解方式四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就医疗保险隐性债务的研究。大量文献研究发现,学术界对于医疗保险隐性债务的研究非常匮乏。运用精算方法,评估政府财政所肩负的隐性负债和基金负债成本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重要载体,其清理规范及市场化转型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关键.本文从债务风险较为严重的基层融资平台入手,调查研究了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及市场化转型问题.发现的事实有,基层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已经超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土地出让收入之和;基层融资平台贷款大多来自中小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占当地信贷资源约1/4,成本高于市级平台约2%;除了巨额债务负担外,融资平台作为政府融资窗口的设立初衷及定位、政企边界难以厘清、人力资本缺乏也是制约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重要障碍;在分级管理机制和风险隔离考虑下,基层融资平台很难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基本结论有,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背景下,应保留部分融资平台继续履行政府融资职能,但需健全债务统计与管理体系;融资平台系统性法律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财政纪律及市场约束机制、平台现实债务化解策略构成了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长短期路径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过大,一些地方政府存在举债的随意性与过度举债现象,造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将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隐患。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债务风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和后果,提出了防范债务风险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审计报告首次披露地方政府债务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及其风险获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呈现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特点,部分地区债务负担重、风险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产生与政府职能转变、财政体制、治理机制、债务管理等问题密切相关,必须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设服务型政府,进行财政体制、官员考核晋升机制、政府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化解可能存在的债务风险,发挥地方政府债务的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