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随着现代财政职能的不断拓展,财政可持续性具备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从收支流量、公共风险、国家治理等不同角度分析财政的可持续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当前,我国财政状况整体安全稳健,积极财政政策具有较大操作空间,具体可以从目标、收支以及管理三个维度对我国财政可持续现状做出客观评价。展望未来,我国财政仍面临社会保障、政府债务、生态环保、民生支出、区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压力,需进一步完善发展目标、优化收支结构、提升管理效能,确保财政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我们既要注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也要注重财政安全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财政安全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的有效实行和财政制度的可持续性。文章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财政安全影响国家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隐蔽性、传染性、综合性以及辩证统一性;并分析了财政安全影响国家发展的基本机制——财政安全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物质基础、治理支柱和制度保障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实践,讨论了财政安全与中国国家治理之间的运行逻辑。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美欧等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的国家陷入金融危机,已经影响财政可持续性。以此为鉴,我国应依法编制预算,从源头保证财政可持续性。本文从合理控制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控制财政风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财政监督并不断深化改革,有效控制财政或有负债等方面探讨了保证财政可持续性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国家财政发挥各项功能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财政资源的公共池塘问题和政府行为的短视性,政府存在着过度支出、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倾向,对财政可持续性构成了严重威胁.财政规则对约束政府过度支出,控制赤字和债务规模膨胀具有积极影响,因而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青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规则在全球迅速普及,近100个国家都已经实施了不同类型的财政规则.其中,预算平衡规则和债务规则及其组合形式最为常见.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当前国际主流的数值型财政规则的类型及其特征,重点探讨了财政规则对财政可持续性的积极影响及国际经验做法,并对构建中国财政规则,增进国家财政可持续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财政理论界的话语体系中,我国的财政类型经历了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迁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属于什么财政类型,与“建设财政”、“公共财政”又是什么联系?立足国家治理演化的三维视阈,通过对中外财政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可见我国正进入财政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建设的是治理型财政.治理型财政具有主体多元性、公共参与性、公益性与回应性、绩效性、法治性特征.我国建设治理型财政,需要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循序增加财政参与度,提高公共部门信息公开化程度,推进财政治理法治化,积极汲取发达国家治理型财政建设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公共预算治理作为财政资源权威性分配的政治过程,则构成了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因此,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首先需要建立现代的公共预算治理.应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型背景,需要选择新的公共预算治理改革策略,即坚持在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双轮驱动中发挥人大的主导作用,从预算透明、问责、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四个维度坚持协同推进,以此更好地发挥公共预算在国家治理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策性银行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产生的.从总体运行情况看,三家政策性银行在贯彻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经济增长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管理存在着比商业银行更高的风险.此风险不会因为政策性银行的特殊背景就会消失,也不可能完全由国家财政来承担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加强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是政策性银行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部分,也是为了更好地、更长期和更快速地支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财政治理能力是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基础与保障。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治理,能够有效缓解突发重大公共危机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员伤亡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对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财政是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复合韧性治理的基础和支柱以及公共危机治理是财政的应有职能两方面入手,阐述了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治理的价值属性。基于财政应急资金是财政应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核心,探究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应急治理机制的影响因素,最终从财政应急日常运行、财政应急预警防范、财政应急灾时处置、财政应急恢复重建、财政应急监督评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应急治理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职能的新定位,将财政职能由经济延伸至社会、政治等方面,中国的财政改革由以经济改革为中心逐渐演变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完善财政改革和明确现代财政治理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涵义,这种改革定位的历史性突破也将引起财政改革逻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国以来地方财政治理体系构建与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困境,从树立地方财政善治理念、探索建设地方"大财政"发展格局、促进地方财政治理法治化、建立科学的地方财政治理评估体系等途径入手,提出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0.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基于风险理性的财政改革要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引。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财政改革要从“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并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唯有通过实践来实现,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路径有一个很重要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渐进式改革是要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步释放改革措施,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量变和质变原理的改革路径,增值税改革就是渐进式改革的典型案例。“否定之否定”原理说明适时变与不变应基于事物变化的情况特别是风险的变化来考虑。这一点在我国收费制度的改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说明改革不能搞一刀切,这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非常明显。“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调动两个积极性的重要哲学基础。服务于国家治理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引,根据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做出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与之俱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不仅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巨大挑战,更对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税收制度带来重大风险.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财政税收体系面对财富储备不足、收入分配失序、政府间财政关系失衡等风险挑战,应发挥法治财税理念在制度建构、凝聚共识、实现公平、保障健全等方面的指引作用,探索推进老龄化社会治理的立法进程,巩固财源保障能力,强化财税政策激励,优化养老收入分配,推动多元共治格局,实现老龄化社会的普惠共赢.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一线工作实践,思考财政审计如何为完善国家治理服务,提出开展财政管理审计是深化财政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本文解析了服务于国家治理的财政管理审计的内涵,分别从服务于国家治理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两个方面论述了财政管理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方式与途径,同时提出了财政管理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安排下,财政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财政与市场、财政与社会、财政与民众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财税预算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国财政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期间,尽管经过了1994年税制与分税制的大规模改革,但离现代财政制度相距甚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而且也必须从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增强财政治理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法治建设的两个命题之间既有差异性也有协同性.前者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后者是国家治理的依托.事权决定支出责任,进而引导构建科学合理的财税法律体系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路径.财税体制改革必须依托法律制度框架,走法治化的路径.制定财政基本法、税收基本法等宪法性财税法律.  相似文献   

15.
预算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治理改革背景下的预算现代化定位,以此为基础对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文件的预算现代化意蕴明显,其实施必将有利于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本文还对我国预算现代化未来方向进行了前瞻分析,提出了树立风险预算思维、构建大国预算体系、打造数字预算和以零基预算理念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与社会文化的日益发展,西方财政理论在转型期的中国已经逐步丧失其现实解释力.本文在分析西方财政理论现实困境的基础上,立足于新中国主要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变化以及现代财政制度与我国传统财政理论一脉相承、不断演进的关系,明确了新时期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政府、市场与社会等多维治理主体中的主要职责,并在政府-市场-社会三维立体分析框架内进一步明确了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代财政定位与重构,即以"平等共治、法治包容、持续共赢"为基本理念与核心要义的"多中心、多层次、多主体"的现代财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持续推进,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财政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改革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更加规范.新时代进一步推进财政法治建设和深化财政改革,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依法全面履行财政职能,加快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在财政法治轨道上推动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使法治建设和法治价值观念融入理财的全过程、各方面,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走向市场化后的中国经济,随着体制改革的开展与深入,国家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财力紧张、职能弱化的情况下,财政的债务风险和赤字风险日益显现.国家财政风险已成为一个最深层次的宏观经济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保证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预算平衡面临收入预期性与支出刚性、部门利益与中期财政规划、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以及收入结构异化等制度困境,危及财政的可持续性。预算审核的重点转向支出和政策拓展,并不意味着对预算平衡的替代,财政可持续目标重构了预算平衡的定义,跨年度预算平衡契合了预算的国家治理地位,具有财政可持续的控制功能和绩效管理功能。立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预算平衡的重点将是跨年度的预算平衡、财政资源的动态监控和绩效管理的收支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财政可持续发展即政府具有足够的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效承担满足社会成员公共需要的职能,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保障政府财政收入、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等方面影响财政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存在着税收收入占比下降弱化了财政收入的规范性、大量税收优惠导致社会成本和征管成本的增加、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不利于收入分配职能的发挥、对税收的国家治理职能关注有限等问题.保持税收在政府收入中的主体地位、梳理归并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充分发挥税收的国家治理职能将有助于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