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居民在非农工作岗位获得稳定的收入是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祉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调查数据,运用扩展的Mincer收入决定方程,应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技术,实证研究了不同维度个体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并进行了地区及就业身份的差异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交往、信任、社会互惠、政治参与以及就业身份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下,社会资本和就业身份对非农收入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CGSS2015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资本禀赋和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农民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对其有序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直接影响系数为0.428、1.373;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和民生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296、-0.242和0.012,异质影响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在获得感中介作用下,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间接影响系数为-0.174、-0.141、-0.078,存在抑制作用。资本禀赋、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激励效应不足。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产业兴旺,强化农民资本禀赋积累;另一方面更应加快农村政治参与平台制度建构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优化,降低获得感钝化效应,提升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动机与信任,以提高农民有序政治行为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3.
农民收入较低、增收缓慢是中国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村委会、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害农民利益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不但破坏了乡村治理的效果,而且也使农民收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将村委会、村干部因素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北京大学CFPS2010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村委会的政治、经济行为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较大;村干部的基本特征也能够明显地影响农民收入;此外,村庄的自然状况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地抛荒现象逐渐产生,抛荒面积持续扩张将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Probit和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地抛荒的影响,并引入劳动力转移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对农地抛荒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农户抛荒农地的可能性更大。(2)劳动力转移在社会资本对农地抛荒的正向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社会资本促进劳动力转移,从而间接导致农地抛荒现象加剧。(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传统农耕家庭、经营规模较大的家庭抛荒农地的影响更明显。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社会资本对农地抛荒的不利影响,搭建农地流转平台,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杨妮超  顾海 《农村经济》2020,(3):127-135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对健康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使用、非正式社会支持与农村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先验证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而对非正式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并进一步探讨该中介效应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较好,非正式社会支持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在农村老年群体中不显著,对农村女性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西南三省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建立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是影响市民化意愿的三个潜变量,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人力资本中的学历,社会资本中的新型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中的幸福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途径。文章采用Panel V、Panel Rho、Panel PP、Panel ADF、Group Rho、Group PP及Group ADF七大统计量进行面板协整检验,并结合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和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对参数进行联合估计,研究发现:城镇化、社会保障对农民收入具有长期异质性的影响;城镇化、社会保障与农民收入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稳定的均衡关系;这种均衡关系促进了农民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而互联网嵌入可以有效缓解创业者尤其是农村创业者的信息闭塞、缺乏完备的产业链服务等创新困境。为此,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FPS2016),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了互联网嵌入对创业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嵌入能够对创业农民的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与此同时,互联网嵌入加剧了创业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其中,代表农民自身资源禀赋状况的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是创业农民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互联网嵌入可及性的地区差异,为更多地区、更多农民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对创业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尤其是增加关于计算机与互联网运用的培训。同时,农村创业者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缩小认知差距,汲取更多的知识和资源。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与农村家庭创业——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上网的农村家庭比不上网家庭的创业概率高3.83%。同时,网络还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创业收入,这些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分组结果表明,网络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家庭的创业意愿具有更强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便利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这表明,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产生叠加作用可以缩小城乡鸿沟,推动智慧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居民健康不容忽视。虽然采用跨国数据进行的研究基本上证实了收入不平等对人口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但采用跨地区和个体层面数据的研究仍未得出一致结论,因此本文利用CGSS2015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了个体和群体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收入不平等(Podder指数、Kakwani指数、全样本Yitzhaki指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群体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在整体上都存在"U型"影响关系,但这种"U型"关系的具体形状存在差异,在自评健康的"U型"关系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其右侧,心理健康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左侧。除此之外,部分个体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的变量对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个体收入剥夺影响因素的确定对于降低农村居民的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GSS2010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分别研究了农村居民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影响农村居民个体收入剥夺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家庭经济水平、房产数量、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年龄、教育及西部地区对这两方面作用方向不一致;仅对客观收入剥夺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因素是性别、非农就业、婚姻;主观收入剥夺方面,个人收入有显著降低作用,政治面貌的作用方向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新农保"的实施效果取决于农民的参与行为,研究农民参保决策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已有文献对于部分存在于农民群体内部的社会因素以及农民之间、农民与政府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根据内生互动影响理论、信任—合作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并基于CGSS2010数据建构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旨在研究社会互动、信任对农民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影响,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安德森(Andersen)医疗服务利用模型,本文构建了影响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三维分析框架,包括个体特征维度、政策环境维度和医疗资源维度。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5年数据,通过多元有序Logit回归发现: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呈现"倒挂"现象,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要高于城市居民,主要是由城乡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优质的医疗服务主要聚集在城市地区,反而导致城市地区医疗服务利用的过度拥挤。在三维影响因素中,首先是医疗资源维度对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中影响城市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是医疗资源的充足程度,说明城市地区医疗服务利用较拥挤,城市居民希望获取更加充足的服务;而影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是医疗资源获取的便利程度,说明农村地区长期的医疗服务短缺,农村居民希望获取医疗服务更加便利。其次是政策环境维度,其中认为政策的公平程度与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而且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要比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要敏感,这主要是制度保障水平差异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个体特征维度总体上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满意度的影响较弱。为了提高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需要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同时推进,尤其是要补齐农村医疗服务供给这一短板。  相似文献   

14.
高水平的社会治理是高品质国家的重要支撑。文章引入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双重视角,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相对贫困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采用收入比例法确定相对贫困标准后,社会资本能够显著阻滞中国相对贫困,降低贫困脆弱性,并且社会资本对于低收入群体边际效应明显高于高收入群体,从而佐证了社会资本的益贫性。考虑到内生性问题后,该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借助社会资本具有更大的减贫效果,而贫困深度更浅的贫困主体,从社会资本提升获得的相对收益更高。机制分析表明,个体信念和教育获得是社会资本影响相对贫困的重要传导机制。论文拓展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范畴,为缓解相对贫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山东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和四川省5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资本禀赋对农民社会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农民的社会治理参与行为呈现出参与程度低且地域间差异显著的特点。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地域因素的基础上,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均显著地正向影响农民的社会治理参与行为;社会资本的影响则较为复杂:在特定性社会资本中,具有党员身份和村干部经历的农民,其社会治理参与程度更高;与村干部接触的频率越高、经常接触的村干部人数越多,农民的社会治理参与程度越高;而作为共通性社会资本,普遍信任较强,农民的其社会治理参与程度反而更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可持续生计为理论框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了农户的生计资本综合指数,并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标准将农户的生计策略划分为纯粹农业型、外出务工型、农工兼顾型和当地非农型四类,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生计资本组合下的农户生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生计资本整体偏低,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方面存在明显的内部分化;耕地面积缺乏但人力资本丰富的农户偏向于选择外出务工型生计策略;家庭人力资本不足且耕地严重缺乏的农户偏向于选择当地非农型生计策略;家庭人力资本充足的农户多选择农工兼顾型生计策略。在农户生计资本类型中,人力资本及其配置是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本对农户农业生产策略的黏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耕地面积方面,且其黏性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物质资本对农户农业生策略产的黏性作用较强,主要通过家庭物质资料和社区公共设施指标发挥作用;虽然农业贷款从政策导向层面扶持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但农户的自发存款多用于非农生产,农业生产的自发投资效应还未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健康状况三方面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为初高中的农村流动人口倾向选择自雇;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农村流动人口选择倾向从受雇变为自雇,到达一个拐点后选择倾向又转变为受雇;而健康状况对农村流动人口选择自雇与受雇的影响不大。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内部异质性选择的影响发现,与低地位受雇相比,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型自雇的概率越大;随着其工作年限增加,从低地位受雇转为高地位受雇或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增加,但到达拐点之后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均会降低。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我国31个省级地区的农民收入分化和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利用农民收入结构和农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两个指标来衡量农民收入分化。结果发现,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分化程度不断扩大;同时耕地利用效率近年也在发生显著变化。利用27个省级区域2000-2008年的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农民收入差距与耕地利用效率反向变动,以及劳动力、固定资产和化肥均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基础上,运用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及对数据进行修正后对广东省1990—2011年的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相关性的已有文献的一些结论进行验证。实证得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是农民收入影响最大的因素,而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结构却对农民增收带来反向作用。最后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VEC模型研究发现,短期来看,前一期的粮食价格、农民收入以及前一期的粮食产量对当期粮食产量具有负效应,其中前一期的粮食产量的负效应最大。但是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是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