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要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必须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进行管理层面上的创新,要从产品创造的源头环节去"设计"成本,执行目标成本的管理理念,将成本管理工作深入到技术领域,在保证绿色生产的前提下,改革成本管理的思路,提高成本管理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2.
李鸥 《大众商务》2022,(10):166-168
文章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及控制进行讨论,对供给侧改革下加强成本管控的意义加 以了解,明确当前钢铁企业成本管控中的问题,并对提高钢铁企业成本管控效果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描述, 希望能够为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进而达到推动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 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助力解决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核心任务,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存在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会计应用与供给侧改革发展契合度不够、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度不够、管理会计未能充分发挥价值创造的作用等问题。从而本文提出: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全面建设管理会计体系建议;管理会计创新与供给侧改革发展俱进;拓宽管理会计管理面,渗透经济业务实质面;将标准化思维+业财融合思维融入全面预算,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的应用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深层次背景是中国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偏离稳态增长率的程度将对供给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基于索洛模型的拓展,构建需求结构变动偏离系数,可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需求结构变动偏离系数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东部普遍存在较高的稳态增长率,而中、西部的稳态增长率相对比较低;经济发达的地区偏离程度小;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需求结构偏离程度大,且偏离程度大的地区大多是出现在其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投资需求的地区。此外,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需求结构偏离系数增加;人均GDP增加则会降低需求结构偏离系数,人均GDP是否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对需求结构偏离系数没有影响;消费投资比越高,需求结构偏离系数则会越低。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职业教育学生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立足职业教育学生的需求层次,从科学、系统、完备的角度提供相应的供给内容,构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逻辑框架。以逻辑框架为指引,由政府、学校、企业协同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出建立多元决策机制、错位竞争机制和利益共生机制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解放生产力及提高竞争力的方式,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国企来说,就是国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新的定位,从最初的什么都是重点,到现在的术业有专攻。而随着改革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会计也要进行相应的创新,才能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本文将通过对供给侧改革的定义、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及存在的问题和二者相结合后的措施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分析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存在无效供给普遍、 有效供给不足以及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并提出减少无效供给、 增加有效供给以及加大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前者是通过刺激或抑制投资、消费与出口以熨平短期经济波动,后者是通过提升劳动、土地、资本以及制度与技术等要素效率以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供给侧要素改革,结构性强调的是各要素改革的协调性和联动性.制度滞后与缺失并存、技术创新有待全面加强、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土地流动难度加大、资本增量不够且存量未盘活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制度与技术创新、劳动力素质提升、土地流转加快以及金融增量扩大与存量盘活等途径是其改革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经济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而创新驱动动力机制的设计是推动创新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包括评估与激励机制、空间机制设计、产学研连接机制设计、创新政策的保障机制和创新的社会资本的提升机制.只有不断完善这些机制,才能推动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11.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由短期内的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中长期的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供需错配.积极财政政策作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改变传统的依靠大规模投资刺激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思路,转向增加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针对当前我国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应在化解产能过剩,减轻企业负担、培育社会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本质,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背景、政策性内涵、必要性、任务以及与总需求管理的关系五个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学术界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推进路径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河源市的高等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当地民众和社会的需求,亟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源市高等教育呈现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一般和结构失衡状态,原因既有经济的也有理念的问题。河源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遵循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等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民众和社会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破除陈旧理念、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在厘清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基础上,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从价值形成、价值实现两个方面,剖析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涵及其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关系,从生产调节、等价交换、要素配置、时间节约、供求管理五个方面解构了价值规律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机理;最后,从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角度,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应激发微观层面的企业活力和消费潜力,定位中观层面的产业结构性改革方向,营造宏观层面稳定有序的经济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构建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经济供需结构的协调十分关键,经济结构影响规模的质量,决定效益的高低。传统的改革过多注重金融需求结构的改革,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被提到议事日程。金融供、需之间是一对矛盾,单从需求侧改革或供给侧改革虽然会有一定的作用与效果,但其整体结构性改革必须供需同步协同进行。金融供需协同性改革须针对供需双向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坚持市场、目标、问题、系统、结构、发展、包容、创新、规则、开放等导向目标,进行深度改革,供需结构性协同改革才能够相向而行,改革才能实现成果最大化,金融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才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民合作社是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北京市农民合作社取得一些成就,但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发展能力亟须提高。北京市要扎实推动农民合作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做优做强,加大农民合作社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总量不足和供需失衡的现状要求必须对其进行供给侧改革.对其教育培训进行财政资助有利于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本文首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财政资助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财政资助的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财政资助的三种主要模式与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个包括财政资助资金来源、价格形成机制、资助办法和标准、评估和调整机制在内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财政资助机制.以期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需求上存在结构性失衡。高校应通过全面开展落实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策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海南茶叶品质优良,曾是我国出口创外汇的主要来源,也是海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现阶段海南茶叶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不高,茶企呈现出小而散、弱而乱的特点,在科研投入、品牌及人才建设、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力量薄弱。通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对海南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得出海南茶产业需要从茶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茶叶基地、生产加工、市场营销、质量安全管理等环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改革主要表示生产要素在配置划分内,提升不同生产要素整合效果,提升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提升供给质量及效率。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活以及适应性,最终有效提高全要素的实际生产效率。依照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领域的现状来看,供需之间所产生不同程度上的矛盾性日渐暴露出来,那么这时将供给侧改革,良好、充分的融入到服务领域当中,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